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ZY頃禾

2014-09-30 08:41:20

每個生命都需要溫柔對待


《親愛的》雖然是一部以真人拐賣兒童案件改編的電影,但其中涉及的遠遠不止宣傳打拐這一件事。影片從始至終都暗藏著種種深意,台詞、動作、配樂、場景,一連串的東西共同繪製了一副社會現狀中實實在在存在著卻經常是很小的事,因為切入點小,劇情環環相扣,使得整部影片毫無拖沓、繁瑣之處,反而給人種完整、精緻、有思想、有溫度,可以說是一部難得的好片。
觀看影片前其實早已有了心理預設,知道劇情大概,配備好了紙巾,準備著迎接一場感人至深的親情片,後來才發現沒有那麼簡單。影片的前半段孩子失蹤後演員情緒波動的戲份很大,那部份我只是眼眶略微濕潤,直到後來某個場景觸動了我,其實無聲的東西更具備力量。場景一,被拐了三年的小男孩田鵬終於在回到原來的家後第一次主動牽起了親生母親的手,那一刻,郝蕾扮演的魯曉娟百感交集,母子倆雙手緊握的力度超越了所有時間的跨度,這是多久的等待才換回的幸福。場景二,由趙薇扮演的人販子的老婆,一個初中文化水平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在失去田鵬後,千里迢迢來深圳渴望求得養女的撫養權,一次偶然在公車上看到了養子田鵬,下了車不顧一切地抱住他,此時,田鵬正在被拐兒童父母舉行的一個活動現場,魯曉娟看到後,慌忙奪過兒子,周圍人得知李紅琴的身份後,都大打出手,幾乎是一擁而上,把所有的對人販子的仇恨全盤宣洩在這個農村婦女身上,而她萬分無助地愧疚地拉住田鵬生父田文軍的手,跪在地上,連連道歉,哭得已經不成樣子,但是旁人始終惡言相對,最後拉扯中她憔悴潦倒地離開。應該怎樣評判其中是非?李紅琴不容易,死去的男人的黑鍋讓她背著,朝夕相處了多年的別人的孩子一一離開了她,手無寸鐵的她不能讓生活的唯一希望都覆滅,所以她企圖用法律手段重新要回孩子。被拐的家庭也難,長年找尋無果,痛失骨肉,無疑對和人販子有關的一切入恨之入骨,當出現了這樣一個「罪人」時,怎麼可能輕易饒了李紅琴呢。場景三,李紅琴躲在田家附近渴望見孩子一面卻遭到田文軍依然拒絕後,對著田文軍的背影說:「記得不要給孩子吃桃,他會過敏。」當時我的心就揪了一下,拐賣和被拐家庭都是愛孩子的,命運陰差陽錯地讓這個孩子在被拐後忘卻了關於生身父母的記憶,而對養母產生的深厚的感情,養母對孩子也傾注了所有的情感,了解他的生活習性,這實際是道德和法制之間的博弈。從法律上來說,李紅琴確實不值得憐憫,不配有看孩子的權利,從人道主義上說她又合情合理地應該看望自己的養子,這就形成了相當兩難又矛盾的局面。
影片的絕妙之處在於從拐賣兒童這不特殊的劇情映射了出很多東西。一個單親家庭,男方早年生意破產,在逼仄雜亂的小巷中蝸居,租了七平米的地方開雜貨店,周邊環境糟糕;而女方二婚,開奧迪,住套房,兩人還保持聯繫的唯一紐帶就是兒子,然而這種單方面的看護百密一疏,尤其在那樣的生活環境下,就因為男方處理網咖糾紛,兒子就稀里糊塗地跟著一幫鄰家孩子跑了,接著就丟了。這也能看出,現代社會,夫妻之間一旦出現裂痕多半是和金錢有關,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傾向,很難說能夠願意心甘情願受窮,因為窮是很可怕的,它會從物質到精神對你進行打壓。另外,社會上沒有人是替人做事不要報酬、無私奉獻的,連外來務工人員也不例外。李紅琴請求先前和死去男人一起做事的同伴出面作口供的證人時他是應允的,但是一見到律師為了明哲保身就推脫的一乾二淨,言辭陡轉,後來李紅琴讓他來招待所再談談,給他下跪苦苦哀求還沒讓他回心轉意,最後竟然以出賣肉體滿足那工人的最低廉的性慾而達到目的。可悲不可悲呢,再說說那個在公司身份尷尬的律師,一開始對上司點頭哈腰,一副諂媚相,卻在東窗事發的時候被領導一腳踹開,成了替罪羊,他因此被撤了職。在離開之前他狠狠地報復了他的上司,在他辦公室大鬧了一場以泄憤。這說明了現如今的職場早就在一股勢不可擋的名利潮流中悄然變質,人就像個小丑一樣,千方百計地討領導歡心,整天鑽研獲利的旁門左道,如果你老實巴交、勤勤懇懇,倘使不懂得時常向領導表示表示衷心,送點禮,即使你再加班加點地效命領導也不待見你。而這個律師在接手了李紅琴的案子之後,目睹了這個女人的苦處和艱辛,當他和李紅琴這個農村婦女雙雙站在深圳的馬路上的一個十字路口,聽到她發出的篤定的聲音說「要找工作,留在深圳直到要回孩子」之後彷彿得到了某種啟悟,他似乎看清了這個社會的真實面目,懂得了什麼才是值得。起初他是不給錢就不接案子的勢利眼,而就在他望著眼前車流、高樓、霓虹,說道:「看,這個城市多有錢。」,他掏出之前五千塊的報酬,將它還給了李紅琴,說要義務幫助她。在這裡,導演特意地讓影片在絕望的荒原上又燃起了星星點點的營火,給了李紅琴走投無路的窘境一絲慰藉,也讓觀眾稍稍感知到社會還有柔情的一面。
制度內的人始終都受著某種不可理喻的戕害。福利院院長代表著一種權利掌控者鐵面無私地把李紅琴拒之門外,不讓她看養女,就算是後來她有了領養的資格他也冠冕堂皇地提出讓生活條件好的魯曉娟一家領養對孩子更好。另一個張譯扮演的被拐兒童的父親當初和田文軍一同開啟尋子之路,但不幸的是他們找了6年還是一無所獲,於是終於打算再要一個孩子,就在辦理出生證明的時候被要求開上一個孩子的死亡證明,因為這是必須嚴格遵守的規定,而這規定無疑給這個家庭多年來已經傷痕纍纍的心又重重地一擊,我想再沒有比自己宣判自己生死未卜的孩子死刑更讓人痛心的一件事了。
影片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除了那個已經消失的人販子,無從追究他的責任。被丈夫欺騙不能生育而被迫收養別人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以兒子被拐三年最後找到但面臨親情斷裂的田文軍夫婦為代表的被拐家庭,還有被拐後在兩個家庭中抉擇的孩子田鵬,這些人都是犧牲品。最後的結局是,田鵬在上學講台上自我介紹時說的「我的媽媽是魯曉娟,我的爸爸是田文軍,我還有一個妹妹是楊吉芳」,表面上他已經接受了這個原本就屬於他的家庭,田鵬的父母在窗口喜極而泣,而一心想要回養女的李紅琴非但沒有實現她的願望,反而被體檢出懷孕,這是多大的一個悲劇啊。人生中最痛苦的,莫過於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發現自己被命運狠狠地愚弄了,一生中沒做過半點壞事卻莫名其妙地被判了一個有期徒刑。所以好人真有好報嗎?我們都應該溫柔地對待每一個生命,因為生本艱辛,命難捉摸,活著本身就要經受生活的多少錘鍊才能好好地活著。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