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484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尹沽城

2014-09-30 08:50:14

《親愛的》:二難抉擇下的背謬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I
我以為,《親愛的》是一部真正的具有審美意義的悲劇電影,良心之作,無論是演員的演技、劇本的架構還是從中折射的社會現實意義都是可圈可點的。
II
黑格爾認為,悲劇的實質就是倫理實體的自我分裂與重新和解,倫理實體的分裂是悲劇衝突產生的根源,悲劇衝突是兩種片面的倫理實體的交鋒。以「人話」來理解大概是說:你有你的「理」,我有我的「理」,雙方自我辯護的「理」幾乎都成立,但是你我的「理」擺在一起就要出現鬥爭和破裂,要嘛破壞你的,要嘛破壞我的,不能共存。而這才是悲劇的真正力量。
就像喜劇並不只是想讓你笑,悲劇同樣不是講壞人是怎麼喪心病狂地對好人的。
真正的悲劇,沒有惡人當道,沒有好人受懲,沒有正邪之分,好人和壞人也不是簡單對立,觀眾沒有理由去責備哪一方,但事情就是發生了,就是要讓你在二難抉擇中感受願望和後果的背謬。
III
《親愛的》故事原型就是「拐賣小孩」這類的新聞事件,但陳可辛能把這種新聞拍成「電影」,而沒有給人一種「讀報紙」的庸俗感,就在於影片本身的悲劇力量——二難抉擇。
天文軍和魯曉娟夫婦感情破裂,他們唯一的聯繫兒子田鵬意外走丟,夫妻倆人(儘管之前已離婚)開始踏上了尋找孩子的艱辛之路。三年後,終於打聽到了孩子的下落,從一個農民李紅琴的手裡搶回孩子。因為孩子走丟時太小,被李紅琴養了幾年,他反而認李紅琴為母親,且感情深摯不移。這時,第一個二難抉擇出現了,明明是自己親生的兒子,卻不認自己,不想和自己回家,他只認李紅琴,認那個人販子的老婆為媽,不肯回去。
當天文軍在樓梯上哭得不能自己時,他腦子一定在想,為了找孩子,自己被騙被欺甚至差點被殺,而魯曉娟幾乎得了精神病,夫妻倆付出一切找到的孩子卻不認自己,多麼諷刺。而從李紅琴來看,自己的男人說她不能生育,所以就養著老公「抱回來」的孩子,盡心盡力,結果養了幾年後,才得知這一切都是騙局,孩子是丈夫拐賣來的,而現在這個孩子要和親媽回去,她將失去這個盡心撫養照顧情同親子一樣的孩子,同樣諷刺。
天文軍夫婦沒錯。李紅琴也沒錯。但田鵬只能有一個選擇,這就是一種二難選擇,但你不得不去選擇,這就是悲劇,這就是真正的悲劇的力量。
IV
在警察審訊李紅琴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個孩子,是李紅琴的小女兒吉芳,也是她丈夫「撿回來」的。但因為丈夫拐賣過田鵬,所以很難不讓人以為這個吉芳也是他拐賣的。李紅琴絕望了,她怕連吉芳都留不住,不顧一切抱著小女兒就跑,在這個過程中因襲警妨礙公務被判坐牢半年,而小女兒被送到福利院,不得與她相見。
當她出獄時,她只想再見見女兒,院長不讓;想爭取女兒的領養權,院長說還有人比她更適合領養。那個人就是魯曉娟。

田鵬回到親生父母身邊,心結一直不能打開。天文軍在送魯曉娟的時候,問了一句:你說,孩子要多久才會叫另一個人媽啊?
一句話既點破了夫妻二人的傷心之處,同時也暗含著一層深意:李紅琴是一個好母親,即使窮,但一定沒有虧待孩子,一定是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對待田鵬的,所以田鵬現在才會這麼消沉,不和自己的親生父母說一句話。
天鵬回到家裡後,對父母心態的轉折點就是福利院的那個妹妹。魯曉娟知道田鵬一直想著吉芳,當她向兒子許諾說:媽媽領養吉芳好不好。兒子看著她。她知道兒子心裡的某塊地方鬆動了,於是她說:媽媽答應你,一定會把吉芳領養回家的,讓你們在一起(大意如此)。這時,田鵬第一次主動牽住了魯曉娟的手,這對一位幾乎得精神病、已經毀掉了新的家庭的母親來說,是多麼不容易。她情難自禁地哭了。
所以第二個二難選擇出現了,李紅琴要領養吉芳,天經地義,不管是不是拐賣而來,她都是吉芳眼裡唯一的最好的媽媽,並且為了爭取這個權利,還主動出賣過肉體,付出太多,太痛;魯曉娟想領養吉芳也是合情合理,第一為了兄妹團聚,解開兒子心結,同時,魯曉娟他們比李紅琴的經濟條件相對好一點。
但吉芳也只能被一個人領養,雙方甚至都上了法庭,最後導演沒有給出結果,但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二難抉擇的悲劇力量。
IV
還要提及影片最錐心的悖論。
李紅琴之所以收養丈夫抱回來的孩子,是因為丈夫說她沒有生育能力。但影片的最後她卻被告知懷孕了(她曾為爭取吉芳而出賣肉體給一位民工)。
這是一種多大的諷刺,自己收養吉芳,田鵬,到頭來,吉芳在福利院,不能見;田鵬在親生父母家,不能見。這些悲劇的根源都和她「不能生」密切相關。偏偏最後她被告知她是有生育能力的,前面的一切荒誕和悲劇頓時受到了無情的嘲諷。
很多人抱怨影片的結尾沒有交代清楚,我以為影片在李紅琴知道自己懷孕的時候痛苦結束,是最有力量的。這才是整部影片最絕妙的從頭鋪到尾最有力的一個諷刺,所以也才最錐心刺骨!
V
影片重要的一個配角,張譯扮演的韓總,他是天文軍和魯曉娟找到田鵬的最主要的精神動力和行動支持者。他經受的苦難不比任何人輕,組織「尋親團隊」辛苦找了七年自己曾丟失的兒子,他做了那麼多,到頭來,卻是天文軍找到了,他發簡訊給天文軍說:我做了那麼多,我做不動了。
他決定再生一個孩子,並且老婆已經懷孕,結果政府部門卻說沒有上一個孩子的死亡證明,不給生育證。同樣諷刺,丟失的兒子找了七年,不知死活,儘管他們堅信孩子還活著。但為了繼續生活,他們扛不住了,找不動了,決定放棄,再生一個,結果因為丟失的兒子,生育證辦不了,肚子裡的孩子是該生還是該打掉?
諷刺。
VI
整部影片絕妙而又充分地利用黑格爾的悲劇理論,二難選擇下的願望和結果的背謬,才是悲劇的真正力量,才會真正讓人感覺撕心裂肺。陳可辛這部電影完全可以作為悲劇的教材典型。
VII
最後提及一下,《親愛的》是改編自真實的社會新聞,就像韓國拍出的《辯護人》《素媛》等片一樣,這個風向是好的,關注社會重大熱點,給予人文關懷,打動觀眾的同時就是在進行一次隱藏的教育:善待父母孩子,積極嚴厲地打擊一切拐賣行為。
悲劇的力量不僅僅是讓你看到痛哭,更是讓你去領略人性的光輝和作為人的偉大和尊嚴。
該片值9分。
去看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