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未央

2014-09-30 10:23:47

俯下身看世界的人 — 親愛的小孩陳可辛


  如果讓我們把香港影壇的諸位導演按照誰最具童心的標準排排序,相信陳可辛導演一定會在倒數行列。」要生存就要變通「,留學海外,立足本土,進軍內地。每一次他都走在人前,彷彿對他來說,這每一次的轉身都不是一個艱難的抉擇,而是一個令人愉悅的起點。我們常說識時務者為俊傑,陳可辛導演無疑就是那個享受轉變並且懂得利用規則的人。從《投名狀》的質疑人性到《親愛的》的擁抱人性,連媒體的專訪稿都要以」迎合時代「來評價這位年過半百的香港商業片導演,如何舉重若輕的規避風險,揚長避短的講述故事是他最擅長的事情。那麼,」迎合時代「與」擁抱時代「衝突嗎?和大部份進軍北上,水土不服或者沒有節操的香港導演不同,陳可辛懂得「攻心為上」的道理。

  很多人說《親愛的》這部電影就是極盡所能的表達主旋律訴求的東西,和《中國合夥人》的中國夢一樣,是陳可辛討好內地市場的產物。而實際上,作為一個商業片導演,陳可辛也確實沒有什麼野心和強迫觀眾必須為他的價值觀買單,一定要去讀懂那些包裝之下的隱喻。他只是盡力避開所有鋒利的稜角,在不觸及雷區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力圖把每一個想要表達的點輕描淡寫的帶給觀眾,親情,倫理,道德,法律,每一個話題背後都是諱莫如深紛繁複雜的人情世故和社會現象。但又都是點到即止,絕不深入挖掘。這樣的表達是克制的,也是任性的。克制的是對情節和節奏的把控,任性的是立場和角度的隨意。一個好的創作者是不應該在講述過程中帶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但陳可辛沒有,他給影片中的每一個人賦予無限的同情,他讓丟孩子的父母心碎;讓找孩子的夫妻難堪;讓」拐孩子「的婦女面對命運的折磨失去尊嚴;連投機的小律師,威嚴的大法官,外地的打工仔,鑲金牙的房東這些配角,都有展現一面人性溫度的機會。其實導演是個很感性的人,他在每一個有可能的讓人落淚的地方反而讓鏡頭輕輕的拉遠一點,就像這些心碎的人啊,他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安慰又不知所措的雙手。

  在中國大陸這個以血脈傳承宗族信仰為文化核心的土地上,導演非常敏銳的意識到」打拐「的重點除了」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之外更在於對於家庭、孩子造成的心靈創傷和倫理衝擊。找回來以後該如何?在影片裡,沒有一個真正為」惡「的人,而這正是故事的矛盾所在,每一個無辜為善的人如何在命運和人為的作弄下面對生活?那個原本不知情的」人販子老婆「李紅琴,當她風塵僕僕的行走在繁華都市裡的時候,當她對福利院長聲嘶力竭的時候,當她出賣肉體換取證詞的時候;當她站在十幾麥克的空調機上扒窗戶望女兒的時候,當她跟鵬鵬的爸爸說」別給孩子吃桃兒「的時候,做在電影院裡的觀眾也會嘆息一聲,這也不是她的錯,那麼這是誰的錯?人性的掙扎不止體現在尋找的執著,失子的悲痛,更體現在推諉背後內心深埋的內疚自責,再孕背後對失子的背叛感,放棄尋找背後是否就是對失子生命的放棄… 在法律的層面上講,誰人有罪責,在道德的層面上講,誰人不無辜,可在倫理的背後,人性的拷問前,人們難以自持痛哭流涕的面對著這個結局,就像田文軍說的那句「你說你理解,其實你根本不理解」。善良的背後就都是聖潔與光明嗎?善良也是利器,它比罪惡更能戳痛人心,發人深省…

  無論是橫掃大獎的《甜蜜蜜》,票房傲人的《投名狀》,」主旋律「的《中國合夥人》還是這部直戳人性的《親愛的》,陳可辛一直走在「迎合」的道路上,迎合著市場,迎合著觀眾,迎合著時代,更迎合著他自己兼容並包的價值體系。一個有節操又有見地的導演,應該懂得如何平衡投資方和觀眾。這或許不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但一定是一部讓人肅然起敬的電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