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興慶

2014-10-01 01:02:41

《親愛的》,詮釋小人物的親情和命運


          《親愛的》,詮釋小人物的親情和命運

                              

《親愛的》抓住了觀眾的心,甚至堪比《甜蜜蜜》和《三更之回家》的情感力度:無論田文軍(黃渤飾)的從被騙中尋求希望,還是李紅琴(趙薇飾)的為別人的孩子瘋魔,都打動人心。
導演陳可辛是「港片北上」走在最前頭、也最為成功的導演。他率先在大陸成立了工作室,他第一部北上的作品——《如果愛》就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贏。這些年來,陳可辛洞察大陸社會人心,在藝術和商業之間尋求平衡,但無論他如何機變,「捕捉心靈」的追求不變,即便是在商業大片《投名狀》以及頗受爭議的《武俠》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他刻畫人物內心、表達情感的細膩與獨特。
《親愛的》涉及家庭道德倫理和社會道義,但不侷限與此,而是呈現出更大的時代背景和「法理情」矛盾。李紅琴要回女兒的過程,就充滿著情與理、情與法的矛盾,福利院院長、辦案法官以及打著官腔的民警,都是一副冰冷模樣,但他們代表了一種理性和制度,雖然「犧牲」了李紅琴走火入魔的母性,卻能保證更多的人不受傷害。《親愛的》不是一部史詩電影,但配得上是史詩的一個真實剖面,或者時代的一種「立此存照」。
《親愛的》選取的是新聞性很強的打拐題材,片中的警察要打拐,韓德忠(張譯飾)帶著「萬里尋子會」也在打拐,但它又不僅僅是一部旨在懲惡揚善的打拐電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也不能用善惡來簡單評判,就拿影片「缺席地在場」的關鍵人物——李紅琴死去的丈夫來說,他其實算不上是人販子,因為他沒有販賣孩子,只是抱走了田文軍走失的孩子據為己有,他「拐而不賣」,而他這麼做是因為自己不能生育。所以,當警察「解救」了孩子,在審問李紅琴時,李紅琴一再聲稱丈夫是個老實人,而在這之前,當田文軍從李紅琴那裡搶走兒子時,全村人都追出來、給李家幫忙——這種好人緣,也不是一個人販子家庭所能擁有的。李紅琴的丈夫給田文軍夫婦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但他跟那種喪盡天良的人販子還是有本質的區別,充其量是個偷孩子的人,而他的早逝,未必與良心的折磨無關;最終,被這個「老實人」偷走的孩子找到了,而「萬里尋子會」里被人販子拐賣的孩子,卻一個都沒找回,也可見影片並不停留在打拐上。
與打拐和倫理相比,《親愛的》更多表達的是人物的命運。通過「孩子去哪了」的故事,直面了小人物的命運。不必驚異李紅琴出現時的劇情轉折,那其實是一種水到渠成的層遞,命運的主題貫穿始終,當田文軍從都市繁華背後逼仄的陋巷出場時就已註定,無論是田文軍和妻子爭吵時說「我們的區別在於我認命,而你不認命」,還是韓德忠的「對酒當歌」,還是高夏(佟大為飾)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無論是田文軍找到了孩子,還是李紅琴的女兒最終留在了福利院;尤其是李紅琴最後的意外懷孕,更將命運的主題推向極致,彰顯出造化弄人、小人物的幸與不幸。
與愛情一樣,命運其實也是文藝作品慣常的母題,只不過在一些電影中被遮蔽,一些電影則達不到那個高度,而《親愛的》做到了,這種命運不是唯心的宿命,而是現實情境下,由奮爭和無奈演繹出的人生軌跡。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