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骷

2014-10-01 22:11:37

《金陵十三釵》悲憫的浪漫主義情懷


在國慶第一天,看了遲遲沒有點開的《金陵十三釵》,氣氛有些怪異,但這似乎也算是一種慶祝國慶方式——看愛國主義教育片。當然這不是傳統意義上如《地道戰》、《小兵張嘎》那樣的教育電影,而是商業大導張藝謀3年前的作品。我一直比較抗拒這類影片,因為基調永遠是殘酷的,主題永遠是悲壯的愛國主義情懷或是小人物的英勇就義,閃現人性光輝,最後賺的一捧眼淚,憶古惜今。

對這部影片的印象和興趣,都是源於上映之後立刻浮現的批評之聲,大指這部電影用妓女拯救學生存在歧視,整部電影就是處女保衛戰,充斥著中國守舊的價值觀等等。

但是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時,卻覺得為什麼要狹隘的理解那些「保護」呢?只是限定在具象的「處女女學生」這幾個字上,實際上,我更覺得十三釵們保護的是學生,更是希望,有一份人道主義的情感,有一份對學生的憐憫,更有一份對自我的昇華。如果不是靠著精神的力量,誰能有那樣的付出呢?如果不是抱著對希望的渴求(女學生能逃出南京,戰爭能夠結束),誰能有那樣的犧牲呢?誠然,我們看到有害怕的人,有不願意冒充學生的人,但是正如電影中所說「我們只能這樣,不然怎麼辦?」,這種沒有選擇的痛苦,無法破解的局面,正是戰爭的殘酷,時代的悲劇。這不是妓女保護學生,而是一部份人保護了另一部份人,如同男人保護女人,大人保衛孩子,士兵保衛百姓,此情此心本質上都是相同的。我想,苛刻的點評可能適用於電影,卻無法適應那個活著尚且不易的年代。

與陸川的《南京南京》相比,《金陵十三釵》似乎帶有一些戰火中悲憫的浪漫主義情懷,從硝煙中漸露的主角,數次出現的慢動作鏡頭,眼睛的特寫,幾度展露的笑顏。影片中時刻存在的對比,戰火和教堂內短暫的安穩,玉墨等人進入教堂時妖嬈的風采和安靜拘謹的女學生們。我最喜歡的場景是影片接近結尾時,金陵歌女們身著學生裝,搖曳著身姿,唱的那一首秦淮景。女學生們安靜的坐在對面,似乎聽得懂又似乎聽不懂,是很好聽的歌嗎?是的,這是最溫柔的輓歌,唱的人心澀卻笑的甜美,以前是唱給恩客的,現在是唱給自己,唱給希望的。我很感謝導演略去了歌女們赴宴後情景,略去了更加殘酷的畫面,讓我從影片中慢慢抽離,與愛國精神一樣重要的就是,學會保持理智!

如果這部著作讓現在抗戰劇的導演改編,那劇情應該就是13個人都是身懷絕技的歌女,赴宴當場,日本人正要行兇之時,她們凜然一變,玉墨大喊一聲「姐妹們,上!」,然後一群人施展武藝,打敗日本兵,炸毀宴會廳,逃出升天。那就只能回復「呵呵」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