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尋莎士比亞妹妹

2014-10-01 23:27:03

無論如何,五顆星是必須給的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親愛的小孩,今天你有沒有哭。

這個題材的片子我是第一次在國產電影的銀屏上看過,而總覺得也就只有像陳可辛這樣所謂有「文化氣息」的導演才敢於嘗試。而不僅僅是所謂科普式的嘗試,更是將其作為「藝術」來完成與實現的。我印象中一般選擇這樣一種所謂較為「現實」的題材來完成的有兩類。一類就是所謂公益片或者紀錄片,比如前陣子那個觀眾五元觀影且演員零片酬出演的《有一天》的公益片;另外就是比如賈樟柯式的電影,且不說早期的《小武》,近期的《天註定》還是這條路子。只不過覺得陳可辛的聰明之處是,他可以靈活地收放自如,他可以巧妙地繼續把它作為商業片來上,他可以反映那些撼動人心柔軟心弦的所謂現實題材,而不僅僅是滿目瘡痍渾身寒顫。

題材之後,就是故事了。一個好的題材,還要有一個好的故事輪廓,情節怎麼寫,視角怎麼拍,角度怎麼選。觀影前我就設想,或許我會走神的,比如這種題材我也想像不出什麼高超的講故事的方式。或許只不過就是把故事講明白了,加上一些細節的代入感,哭得稀里嘩啦就從影院出來了?事實證明,我根本沒走神。因為幾乎沒有空白格式的敘述和一些俗套的表現方式,緊促有力。丟孩子——找孩子——爭孩子,前小半節的丟孩子現在想來有很多伏筆,比如一開始田找不到那根繫了紅繩的電線,比如田教孩子那個陝北人都知道的「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比如「你不認命,而我認命」,比如魯曉娟在開車時的神情、動作。這些和後面情節的交相輝映現在想來絕非一般。找孩子部份,又引入了一些新的人物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元素,韓總和他的妻子還有那樣一個小團體。故事人物的增多,這也就意味著導演拋給我們觀眾的問題也就愈發的多了,這一點後面再談。找孩子部份的最後,確是找到了,而也就在這最後的部份李紅琴才姍姍來遲但確是粉墨登場,來的那麼恰到好處,而就像我們思維定式里先前已有的觀念一樣,孩子終究是不認識親生父母了。這一點我倒不覺得俗氣,這畢竟是社會上拐賣兒童後的多少現實,;憐憫和痛心當然是必然的,但拍在電影裡我感知到的更是一種諷刺。爭孩子部份又加入了新的矛盾激化點,新的人物,當然又是更多的疑問。而最後的結尾又是這樣一種較為慣用的拉遠鏡頭靜候輪迴那種,還好放了一小段紀實的片段,總歸是找到些歸屬感,不知怎的。

而接下來,對於演員不想多說了。黃渤和趙薇無需多評。郝蕾阿姨我真的談不上喜歡,喜歡不來,是演的不差,但我只說她給我的印象。張雨綺張譯和佟大為也算是錦上添花吧。趙薇影后拿定了吧。不要苛求她太多了,什麼講安徽家鄉話也走不出某種趙薇印象等等,那種苛責看上去都是無理取鬧。


最後就說說剛才寫到的導演拋給了我們太多的問題。
隨著一個點一個點的延伸,一個情節一個情節的深入,一個人物一個人物的增多,一個個問題是越來越多。這就免不了淺嘗輒止地提出,看似是讓觀眾來思索,實際上怎麼思索的來呢。當然,我明白太多的電影都是這樣,企圖涵蓋的路子廣而深,所謂達到揭示現實啟發什麼人生思考的目的。但其實我還是想說哪怕稍微深入一個點也好,請求導演給我們一個他自己的答案。但當然,那些導演都會說,答案在每個人的心裡,我無法左右和強加給觀眾以我的想法。只不過,既然那是某些炫酷吊炸天的文藝片的慣用伎倆,既然陳導已然選擇了這樣一部輪廓清晰的優質片子,為什麼不能再更優質一點呢,當然,或許我這也只是在站著說話不腰疼地苛責罷了。預期永遠不可能達到不如現實的效果。我懂。但還是再說說吧,片子裡的副線很多,副線中拋出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多過主線的,比如生二胎和「背叛」,生二胎開生育證對「規定」的爭論,律師的無作為和良知感的爆發,律師的母親教書與育人的現實差距,法庭的簡易化和合法化……主線就始終是孩子的撫養,孩子的成長,包括人販子妻子對於權力的爭取,人販子妻子的再度懷孕……這些線上的「點」就這麼演繹出來了,拋給了觀眾了,而太多時候,我們心裡都想問句「這該怎麼辦」,可是即使是最核心的主線上的人物,李紅琴懷上了青山的孩子這一個點,還是沒有找到我們想要的「這該怎麼辦」的答案,影片就在那一個哭泣的鏡頭中拉遠了,結束了。有時候真希望,陳導給一個模糊的答案也好,或者是真人真事彭某的事件中「李紅琴」的歸宿也好。而不是留有一陣淒涼,因為我不知是不是留下一陣淒涼與苦楚就能給我們國人多麼深的領悟和多麼長久的記憶,不如給一個結尾,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當然,這或許超出了一個導演的職業準則了。

  無論如何,五顆星是必須給的。
  親愛的小孩式的題材,希望繼續有但不重複,也不氾濫。說白了,是希望這個社會還是溫暖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