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sd

2014-10-02 03:57:18

承重牆


 看到電影的結局,慢慢向後推移的鏡頭裡,李紅琴在醫院沒有盡頭的走廊里蜷縮成一團,面對無解的現實笑著泣不成聲。放映廳燈亮了起來,螢幕的畫面變得很飄渺,可腦海裡的一幀幀卻又變得清晰。周圍幾個同伴的態度涇渭分明,有人覺得結尾無力,有人覺得太過悲慘,有人撓著頭表示看不懂,有人低著頭思索太複雜。

       中國的電影向來不缺乏悲劇,中國的悲劇向來不缺乏眼淚與厚重,可太過悲慘的苦情,濃墨重彩的歷史,卻又在無數重複中變得不真實,人們看到的,只是一次又一次事不關己的麻木。很少有這樣一部中國悲劇,能把藝術的手探入現實的內心,帶來哪怕那麼一丁點深層次的觸動。《親愛的》也就是這樣一部電影,講了很多事,每一件都熟悉,每一件都心酸,每一件都不說教卻牽動人思考。
                            
心的自私

       電影的前半部份讓我想起了Eastwood的《換子疑雲》,同樣是兒子失蹤,同樣不僅僅是兒子失蹤。孩子丟了,人們望著新聞嘆惋一聲,卻又一言不發地干自己的事;報紙因為覺得事件沒了新聞性,就不給報導;即便是再老實的鄉下人也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太多人在自私。田文軍的房東想要打發田文軍時說了這麼一句「要不是因為你丟了兒子,早打發你走了」,當時他和顏悅色,表面客氣,彷彿他對這個快要奔潰的父親很是理解,可誰都明白他也只是不想給自己惹麻煩。。太多人在自私,可太多人意識不到他自己在自私。魯曉娟的丈夫找田文軍幫忙時說了一句:「我理解你的心情」田文軍立即反駁道:「不你不理解,你沒丟過孩子」也許在某種時候,某個地點,換位思考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人們想要理解他人的內心,卻始終也走不出自我的中心,太多人再自私,而太多人不得不自私。

       相比起Eastwood,陳可辛還是狠得徹底了些。《換子疑雲》中的母親雖然沒有找到孩子,雖然也在尋找與堅持中墮入了世界最黑暗的深淵,可她卻發現了希望,她是永遠堅持的角色,只因為愛。《親愛的》裡的夫婦,他們找到了自己養育的孩子,卻毀了別人的幸福,一切都源於愛,一切都源於自私。大多數人願意相信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可「無私」一詞,原本不應當存在。父母對子女的愛,不求回報,但求接受。《小王子》里狐狸說:「當你要馴養一個東西,你就得負責」人心甘情願全心全意地對一個東西負責的時候,他所感到的是幸福,是一種傾注一切雕琢藝術的幸福。每個人甚至每個動物生來都有滿心的愛和滿心的恨,愛是給別人的,恨是用來愛自己的,那些愛需要承受的對象,否則他們便會爛在心裡,化成孤獨,而恨就會跳出來,操控一切思維。父母把自己的愛都傾注給了孩子,孩子成了愛的容器。他們當然不需要孩子給他們什麼回報,他們只要孩子幸福,這樣他們的愛便有了著落,可孩子丟了,他們也丟了。田文軍在片頭教田鵬說陝西話,他自己也說陝西話,孩子就是他們有限生命的無限延續。他們始終在尋找,尋找著孩子,也尋找著自己的那份精心雕琢的愛,他們不允許自己的愛就這樣石沉大海,更看不得自己的愛被別人佔有。除非現實已經讓你徹底絕望,否側你是絕對不會放棄原有的珠寶,而去創造一個新的。從這點講,無論李紅琴還是田文軍夫婦,都是自私者。也許愛本來就沒辦法無私,他只能偉大。

愛的歸屬
       
       電影后半部份,李紅琴與田文軍夫婦的糾紛,讓我想起了《我是山姆》。「父愛,無關智商,也無關法院的一紙文書,天註定他就是最愛她的人」這是我對那電影的評語。弱智成為一個人的父親無可厚非,那拐賣犯的妻子成為了一個人的母親可不可以呢?和《我是山姆》比起來,陳可辛還是狠到了最後。《我是山姆》里,法官對弱智父親還是給予了同情,並認真地處理了案件;而《親愛的》中,法官視這起民事糾紛案如草芥,對著想要講大道理的高律師吼了一句:「你怎麼什麼案子都接」便再也沒有了下文。《我是山姆》里,雖然父親沒有得到女兒的撫養權,但他依然可以和女兒在草地上自由奔跑,把法庭和社會遠遠摔在了身後;而本片的最後一幕,不知讓多少人無奈。
   
       我並不同意這部電影對中國的司法體系做出了什麼批判。每一個現代社會都是如此,你存在與其中,你就得被一些條條槓槓或者是一些其他人所認可。當你有了愛,你是否就能成為一個父親或母親?答案是一個「不」,因為得有他人認可,因為這是你在社會存活的規矩。我記得韓總與他妻子想要生孩子去要生育證的那一幕,他不願承認第一個孩子死了,他也不願放棄一個新生命,可工作人員說:「這是規矩」;我也記得田文軍質問警察為什麼不儘快找人時,警察也是一句:「這是規矩」。法律與人情總是對立面,套用《妙筆生花》裡的話來講:「它們可以無限接近,卻永遠無法重合」當你選擇了法律,勢必就得放棄一部份自由,而放棄的那一部份自由有可能會帶來的痛苦,巨大到你在選擇法律時都沒有考慮到。我忘不了李紅琴想要親親田鵬時被丟了孩子的父母暴打的場景。本片的題目完全可以叫《我的父親母親》,可它沒有,它只叫《親愛的》,因為當中有一個人,她不被這社會承認是一個母親,她只能被稱作親愛的。
 
未來的路
       
       本片最後,田鵬和他的妹妹一起上小學,他又管田文軍叫起了爸爸,魯曉娟叫起了媽媽。而楊吉芳,她還是時常看著窗外,盼望著「親愛的」能夠來窗邊再看她一次。但很有可能,她也會在時間中忘了那個「親愛的」,因為那個「親愛的」有了自己的骨肉,她不得不放棄她。當福利院院長告訴李紅琴他們的工作是讓吉芳儘快忘記她有過那麼一個母親時,我想起了《潘神的迷宮》。游擊隊隊員指著軍官,告訴他,這個孩子不會記得他。但那個嬰兒忘記的是過去的邪惡,而吉芳卻要忘記一個人全部的愛。自然,孩子忘性大,他們會忘記曾經對他珍貴的一切,但心頭卻會留下傷疤。孩子就是未來,他們不像成年人那樣經歷過太多而對一切都很堅強,他們也不像成年人一樣懂得選擇只會去接受外界賜予他們的一切。他們就是一張白紙,而這張白紙中,被刻上了濃墨重彩的愛,又被揭去,然後又重新刻上,然後又被揭去。一次次愛的沖刷,他們能接受嗎?就算接受下來,他們還能像原來一樣天真無憂嗎?田鵬用稚嫩的語氣告訴楊吉芳:「原來那個家已經不存在」時,我只在想,他們的路,要怎麼走。

       孩子,不是愛的承重牆。當父母為著子女的撫養權爭得不可開交,別忘了孩子才是這些變故中永遠的受害者。

       我很慶幸把這部電影看到了最後,看到了現實的特輯,韓總並沒有放棄對孩子的尋找,兩個小傢伙看著也很好,希望人們忘記的只是這個變故帶來的傷痛,而把所有人的愛與付出都牢牢記住。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