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帶上我的魚

2014-10-03 17:30:37

《親愛的》,現實不痛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完了《親愛的》,這部電影是今年國產迄今為止的最佳電影,毫無質疑。電影的主題是「打拐」,這是現在的中國少有導演願意涉獵的
現實題材,原因不外乎內容敏感和資金無法保障,但是我希望這類電影越來越多,畢竟電影不應該只是讓我們看看了事,而應該有更多的現實價值。

 影片雖不盡善盡美,卻也是極好的。導演和編劇對於整部影片劇情的掌控是很成功的,尤其是對於細節的描寫,使整部影片賺人眼淚卻又收放有度,再加上精緻的電影語言,使電影裡的每一個演員都能夠很好的發揮,而不至於浪費好演員的才華,所以,也造就了整部影片最成功的地方——演員的表演。如果說導演和編劇給了這部電影軀體,那麼演員則讓這具軀體有了生命。黃渤和郝蕾已經不必說,他們已經不是在演(另外說一句,郝蕾在國慶檔另一部電影裡一出現就搶了主角風頭...);而趙薇這個角色也是對她很大的挑戰,不止是對演技的挑戰,還包括對於她將自己扮醜的挑戰,不過趙薇很成功的完成了挑戰;張譯的表現也很突出(漁船和宴席上的表演都很棒);佟大為早就對這類角色駕輕就熟;張雨綺雖然戲份不多,卻也表現不錯;事實上整部影片就是幾個小演員,商舖老闆,福利院長的塑造都是很不錯的。
    下面我想說些更現實的東西。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我想這不只是人類個體的需求層次,由人組成的社會也有這樣的需求層次,而現在的中國則處在物質的逐漸充裕,卻由於種種社會問題而導致社會整體的安全感缺失,而我們安全缺失的原因就是社會秩序、倫理、法律、制度的種種不合理,而這也是陳導這部電影所想展現的真正主題。

   導演在影片中以打拐為線,描寫了很多社會問題,不得不說導演野心很大,立意雖深,力度卻不夠,導演給我們提了很多問題。田文軍和魯曉娟這一對離婚夫婦的兩對家庭,他們丟失了孩子擔心不已,公安機關卻以未失蹤24小時為由不予立案導致他們孩子無法及時尋回,他們在全國找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毫無人性的騙子,甚至遭遇生命危險;韓總為了找回自己的孩子,從此吃素,幾年之後心灰意冷,想要重新生一個孩子,計生辦卻以沒有死亡證明為由不開准生證;李紅琴甘心出賣自己的身體來換取證據領養孩子;精明律師處處鑽法律空子,卻有一個發瘋的人民教師母親和罪犯姐姐...不論他們社會地位如何,他們都可能成為弱勢群體,而他們的經歷大概是在告訴我們:制度與人情無法協調?文明社會惡人卻越來越猖狂?法律制度真的能保護我們?人販子妻子真的不能收養小孩?孩子丟了再生一個真的是背叛?而在這些表面的問題之上我們其實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安全感何在?可是導演卻沒有更深刻的去描述這些問題,也沒有嘗試給我們這些問題答案。影片的結尾,導演給了我們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以為自己沒有生育能力的李紅琴懷孕,我不認可這個結局,因為我覺得導演偏偏在最不該用情懷的地方用了情懷,結局本應該如黃渤的台詞一樣「希望當飯吃」。

   也許在導演的想法裡,整部影片就是一個答案,雖然存在種種不合理,影片中的人物卻依舊為了他們的正常生活努力,田文軍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從沒有放棄過希望;精明律師的自我救贖;李紅琴想盡辦法想要收養她撿來的女兒...而這些電影中訴求與渴望,也終將喚醒一部份人,由此形成連鎖反應,直至度過社會發展的陣痛,讓一切都越來越合理,我們的社會終歸還是向上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