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五星主廚快餐車--Chef

落魄大厨/五星主厨快餐车(台)/滋味旅程(港)

7.3 / 231,961人    114分鐘

導演: 強費爾魯
編劇: 強費爾魯
演員: 強費爾魯 巴比卡納佛 史嘉蕾喬韓森 達斯汀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酥皮兒小呢哦

2014-10-04 04:07:54

一料兩味——《大廚》和《社交網路》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大廚》(Chef),由親情、友情、美食等各種配料組成的一道美味,搭配自然、可口,令人愉悅,熱愛美食的人不能錯過了它,而它對視聽神經的刺激卻能神奇地啟動你的味蕾,當你將其品嚐完畢,卻又會發現它不但刺激了你的舌尖,同時更帶來了一絲溫暖的回味。有些人可能會把它看作一道大餐,而有些人則可能會將它當作一道甜點,不過他們應該都不會否認它的美味。
       看完影片,倒是影片中有關社交網路的情節讓我產生了些許聯想。一部有關美食和溫情的寫實影片,卻讓我想到了數字網路所構建的虛擬空間,這聽上去多少有點奇怪,但是在這部影片中,社交網路確實對推動情節和人物關係的發展起到了重要和關鍵性的作用。而我的腦海中也閃現出了另一部影片的名字——《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將這兩部風格完全不同的影片放在一起,確實有點風馬牛不相及的感覺,但實際上是因為它們在描寫社交網路時所體現的各自差異讓我產生了想將它們稍稍比較一番的興趣。
       社交網路件運行在各種智能設備上,雖然我們將設備冠以智能的名義,但它們終究是由冷冰冰的沒有情感的電子電路和機械裝置構成的,如果在網路兩端缺少了我們這些情感豐富的智能有機生物體,那麼社交網路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而這兩部不同影片各自所塑造的社交網路的形象,就像是硬幣的兩面,是完全相反的。
       在《大廚》中,兒子教大廚父親使用社交件,可父親卻因不熟悉操作,出了洋相,從而與美食評論家交惡,失去了工作。雖然由於社交網路引發了一些誤會和矛盾,但隨著情節的發展,它更多展現的是積極正面的一面,大廚自立門戶,從一部餐車開始,在數字網路上影響力不斷擴大,逐漸高漲的人氣也轉化成了現實中在餐車外排著長長隊伍等候大廚美食的擁躉。而父與子除了面對面的真摯溝通,更是把他們的情感紐帶延伸到了虛擬空間,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因此變得更加緊密了。總體來看,本片中的社交網路使人們的交流變得更加便利,充滿了互動的樂趣,是一種滿溢人情味的交流工具。然而《社交網路》對此卻有完全不同的詮釋。因為太過獨特的個性和處事方式而被女生甩了,馬克•扎克伯格一氣之下建了個學校女生的比對網站,將羞辱他人的方式數位化了,在建立Facebook的過程中,他又涉及剽竊哈佛同窗創意的官司,並因有意採用稀釋股份的方法來排擠網站共同創始人,而最終對簿公堂。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新時代,Facebook作為一個熱門的社交網站,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維繫人際關係的方式,而且還為人們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建立新的社會關係,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看起來它似乎是種理想的社交工具,是在給人際關係做加法,然而諷刺的是馬克•扎克伯格雖然為大眾提供了這樣一個理想化的虛擬社會,但在現實中,圍繞著他的原有的社會關係卻並未得到很好地維繫,反而被不斷地摧毀,一點點的崩潰,而新的關係也並不牢靠。他能夠掌控一家市值2000多億美金、月活躍用戶數13億多的社交網路公司,卻無法很好地掌控自己的社會關係。
       有些人是因為現實中自己那一團糟的社會關係,便寄望起虛擬空間來,而另一些人則是因為缺少真情實感而少了約束,濫用自己的虛擬身份,在網路空間恣意妄為,對於他們,這些數位化工具也不過就是個玩具或者自己施展暴虐的攻擊性武器而已。若想讓社交網路更好地輔助我們維繫和發展自己正常的社會關係,就必須認真對待和處理自己的現實情感,讓人們的真情實感在現實中碰撞,激發出火花,使得虛實互為影響,製造良性循環。
       由一部實在的美食電影開頭,卻說了半天「虛」的,寫到結尾,腦海中縈繞著的片中美食的影像和味道反而越發清晰起來,這感覺倒是一點不虛,忍不住地咽起了口水。雖然感覺其中有些美食也算不上健康,但現在我只想說:「去他的健康食品!統統給我來雙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