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吃麵條

2014-10-04 09:42:46

看完到現在一點睡不著,一定要寫一點東西


關於電影本身:

1.需要點讚的不只是幾位主演,所有演員在有限的戲份內都演得入骨。包括警察、人販子、福利院院長、法院院長、佟大為母親、甚至計生辦的小辦事員。這點我想沒有人會打問號,這是所有演員的成功。一個壞導演可以讓影帝變群演,一個好導演可以讓群演變影帝。

2.陳導的水平憑此片得到了完全的認證。很多導演會講故事,很多導演會濫煽情,也有很多導演會搞噱頭。陳導的可貴在於他有能力做到三者,可只做了第一項。尋子團聚,鵬鵬生日會,趙薇夜探兒子和女兒,很多地方淚點有了,但沒有誇張表演和臃贅台詞,「點」到為止。

3.由台詞說開去,對比《心花路放》里強灌進去的「人生需要勇敢面對,陰影也是人生一部份」之類說教,本片裡的人說的都是人話。在那個情景下,那個情緒中,真實的人不會說出更多的話。故事裡說不清誰對誰錯,很多東西就是說不出來,百感交集。真實,僅此而已。

4.陳導接地氣。這五個字是對一個能拍《十月圍城》和《如果愛》的導演的最高褒獎。很多人說他怎樣觸雷區,其實我覺得他只是在認真地拍一部真誠的電影而已,懷著一種悲憫之心來拍中國的現實。與他相比,故意去觸雷區以博得喝彩和關注的導演,大有人在。

關於故事給我的感悟:

1.拐賣兒童帶來的傷害遠遠不止丟失孩子的家庭。孩子被找到後,買孩子的家庭呢?他們雖有錯,但他們的感受和未來就不該被考慮嗎?孩子自己呢,他如何面對兩個家庭,他長大後會變成一個內向孤僻的人嗎?片子中有一段尤為珍貴,就是兒子和女兒坐在福利院的長凳上。兒子說,咱們已經離開那個家了。吃個巧克力,不要說她是你媽媽。6歲的孩子其實什麼都懂了,他是否能承受這些?真的以為給他足夠的愛就可以讓他忘掉自己的過去嗎?他長大後會不會沒有安全感,不敢去愛別人?說拐賣兒童是喪盡天良,毫不過份。

2.不做父母的人,永遠不可能知道做父母是什麼感受。正如對郝蕾現任丈夫和心理醫生來說,丟的不是你的孩子,講理解,就是笑話。現在想想自己小時候在商城裡和媽媽走散,媽媽找到我後跪在地上哭;去科技館的時候貪戀遊戲忘了與爸爸約定的時間,爸爸叫了廣播尋人,抽了滿地的菸頭;高中鬧脾氣離家出走,回家看到所有的親戚一個不落全在我家裡,媽媽已經哭啞了嗓子。這麼多的暗示給了我,我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我的安危會牽動他們這麼大的心力,依舊厭煩著他們的嘮叨。但我至少懂得了,我活著,不是為我一個人在活。

3.拐賣婦女兒童,這是所有社會問題中最讓人揪心和難解的問題。孩子可能已經適應了新的家庭,女人可能已經接受了自己的丈夫,在這些紮紮實實的情感面前,法理顯得乏力了。趙薇闖過憤怒的父母們去抱兒子,她該被打嗎?誰能說得清?所以事後找孩子是最下下策,警察的職責應該是不讓事情發生。24小時的報案期限,是誰定的?不能更改嗎?逃犯跑了可以封鎖全城,孩子丟了呢?至少可以在火車站多道檢查手續吧?電影把公安局能改進的地方都點到了,改進不改進,就看他們的了。

關於我們能做的:

前幾年有人在部落格上發起了「隨手拍解救被拐兒童」的行動,聽說真的幫助解救了幾個孩子。我開始並沒在意,後來有一次在地鐵上,看見一個賊眉鼠眼的婦女拖著一個三四歲白淨小孩在乞討,我猶豫了很久,在小孩經過我身邊的一瞬間,我抓住小孩的臉使勁扳過來,拍了一張照片。婦女對我喊了一句:幹什麼啊,是你孩子嗎?我回了一句,是你的嗎?從她眼睛裡我看到,我拍到的有9成可能是被拐兒童。當時地鐵上人們睡眼稀鬆,很多人不明白發生了什麼,兩個美女白眼拋來:幹嘛不趕緊讓這煩人的組合離開。我很尷尬,感覺自己像是為了出風頭做了這件事。回家一看手機,照片虛的厲害,也就沒發到網上。我想說如果下次再碰到,我拼著被打被罵,也要拍出個真真切切的照片出來,張譯所飾的大款可以為了保孩子跟全村人拼命,我又何足惜自己的面子呢?!

希望每個看到這篇影評的人,都做點自己能做的。不為別人,為自己積德,為將來自己的孩子,積德。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