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GRETTA

2014-10-04 19:26:50

《親愛的》,我們如何解讀真正的電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打拐題材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紀錄片也好,法制節目也罷,看過的太多,真人真實記錄,原本抱著因為題材不夠新鮮,所以電影也不過如此而已去看的。甚至覺得自己也應該麻木的不會落淚。
 
影片的開場就用了直白平和的視角,沒有過多虛實交替的質感,沒有詩情畫意的浪漫主義情懷。黃渤的那張山巒崛起的臉被放在那個窄小的街道內那間小網咖里,絲毫不突兀,但卻使看慣了大場面的我們,不禁頭腦裡打個問號?這TM也叫電影?

電影不是應該是那樣的嗎?
詩情畫意的開場白,景物虛實,那滿滿溢出的非現實的情懷,超脫於現實里讓我們感嘆恨不得融入影像裡的人物,也是醉了一把,才覺得值回票價的嗎?

怎麽,這不是紀錄片的調子嗎,早知道回家看電視了,這樣的念頭怕是多少會有一點吧。因為,我們習慣在電影院裡看那樣的電影了。

然而每一個演員都是出色,包括兩位小演員,包括每一位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配角,毫無刻意的煽情,所有人的情緒都只是點到為止,剛好都在點上,力度適中,偶爾也會爆發出一兩個笑點,然而,很快我們被帶入了每一個人物的情境中去了,沒有強迫,完全和整個影片的步調一致,我們一下子就被他們用心的演技給帶入了。黃渤精疲力竭的痛哭,僅僅是抽泣看不到臉的全景,也瞬間被擊中。不自覺陪著一起落淚,事後我回想起《歸來》時,被導演刻意渲染的哭泣不同,有一種觀影哭泣是釋放,有一種則是強迫。我本人更喜歡《親愛的》,雖然《歸來》的演員是好演員,但不得不說陳可辛這次力度正好。鏡頭剪切乾淨俐落,不拖泥帶水。


雖然前期宣傳趙薇演技如何有飛躍性的提高,但總體看下來,覺得也不出意外,因為她的人物造型和民眾心理的反差極大,的確是最容易出彩的那個,相比郝蕾的角色,中規中矩,所以也便不如趙薇更醒目了。

《親愛的》最有意味的是,完全打破了我們之前看到的所有打拐題材的範本視角,不是歌頌人民警察如何爲搭救被拐兒童心力憔悴。不是歌頌福利院如何安置這些未找到親生父母的孩子,付出了多麼大的心血。而是,因為被拐,所有這些與之相關的人被捲入的一種無奈,精疲力竭。提出當我們的情感大於所謂血緣的時候,究竟是遵從於法律制度,社會影響力,還是小人物,孩子們的心。

影片甚至沒有結局,拉字幕的人所有人驚呼,為什麼沒有結局。沒有,當我們以為它該以電影該有的驚心動魄繼續旋轉的故事情節狠狠騙我們一把的時候,它停住了。它再也不會對我們敘述更多,因為,生活還在繼續,小人物的悲傷從未停止,也不可能停止。於是,配合人物原型在片尾的出現,我們在電影院裡最後又哭了個儘興......絕望,無助感,帶著一點點希望,又無力的走出了影院。

《親愛的》你~很好。跟著,我看了《黃金時代》,同樣將近三個小時的片長,卻始終無法帶入我。文人墨客的情懷,我不懂,可能《黃金時代》更需要你用粉絲的心態去觀影,你才能接受它的煽情和賣弄。畫面質感上,它又回到了我們長期習慣的電影類型。美嗎?美的,打動人嗎?當電影裡飾演敘述者的人物一個個悲痛欲絕流淚時,對不起,我無法被帶入這種傷痛。於是,我開始問自己,究竟什麽是電影,帶入感?一直認為,每一個人,明星也好,富豪也罷,咿呀學語的孩子,環境有特殊性,但卻始終繞不開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我們擁有同樣的情感期待,我們外表特殊,行為迥異,卻一定有那個點是一致的,然而,一個真正的好導演,拿捏住的就應該是這點。否則,電影,耗費巨資,精疲力竭,如何有存在的必要性。

有人談電影,有人談攝影,有人談咖啡,有人談字畫,有人談文學,這些被印上了必然高大尚的標籤,小資主義情懷濃重,跟著愈演愈烈,你包圍我,我包圍你,結果形成一個巨大的墨團,這個墨團里,我們越來越看不見自我,看不見彼此,觸摸不到真正的呼吸聲,伴隨著情懷,感動,迷離......


Magretta(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