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iushady

2014-10-04 22:39:22

法律的漏帶來的傷害,憑什麼要受害者去承擔?


   看完電影過去十幾個小時了,因為看的是晚場電影,回家睡覺依舊被強烈的電影代入感支配,以致於做夢都是孩子丟了。這個國慶因為一部電影,添堵了。不過,好值得。
    很多人都說,因為《熔爐》和《辯護人》兩部電影,韓國政府都對相關法律條款做了更改和完善,堵住了法律的漏。韓國,因為電影改變社會。中國呢?呵呵,因為社會和法律,改變電影。廣電手裡公權賦予的剪刀,讓我們只能看著《整容日記》,學習《小時代》。彼時,人文和法律,我們稱之的棒子,已經甩了中國N條街。
    回到主題,本片的三個片段讓我記憶猶新。1、黃渤丟失孩子後報警,警察稱24小時不能立案,自己先找找吧。2、張譯給新生兒辦理出生證明,辦事員堅持以制度為理由要求必須開具小寶的死亡證明。3、城管告訴黃渤,明天不許再擺攤。這三個點,都只不過是一筆帶過罷了。感謝@熊阿姨提供的《原型彭文峰尋子日記》,在日記里,我們看到的是,公職人員的瀆職行為和乘人之危的可惡騙子。也許是廣電對於上述涉及到影響國家機關形象的任何片段都極為敏感,陳可辛在片子裡只是對上述公職人員的行為點到為止,並且進行了淡化描寫,更多的是警察所做的所有努力的描寫(在此不一一贅述)。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現實社會裡,求天無人,求地無門的父母,上訪被抓的父母,比比皆是。也就是說,你丟了孩子,不能求助公職機關,不能上訪得到重視,只能自己大海撈針。脆弱一點的人,就變成了瘋子;堅強一點的人,就變成了拒絕吃飯、拒絕睡覺、拒絕性生活的鐵人,至少,都是不正常的人。在這裡,不想多贅述有關電影的情節,只想說說,電影帶來的反思。
      電影裡的一句口號——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任何貿易行為,都是因為供求關係決定的。因此,在我們痛罵人販子和騙子是畜生的時候,我們為什麼不去思考,為什麼不去痛罵那些該死的買家和那不製裁買家和騙子的法律? 為此,專門去查了《刑法》,在拐賣婦女兒童款最後一條里,明確說明「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好吧,這便說明,買方市場紅紅火火的原因了。因為沒有量刑,買方便可以肆無忌憚,而賣方就可以鋌而走險,這和吸毒不量邢是一個道理。該片就像一個聖人一樣,大篇幅的描繪了「不知情」(不知情猶豫什麼)的趙薇,來深尋子的故事。以此來說明,拐賣帶給兩個家庭(被拐方和買方)的恐怖災難,並且以母愛和片子最後的現實片段里真實原型的可悲生活,淡化了買方(趙薇非買方,但其實質就是買方)的罪惡。這是這個社會的悲哀,這是法律的悲哀。給一個被拐家庭帶來深重和磨滅不去災難的買方和人販子,竟然就可以以死亡和貧窮孤獨的生活,輕易就逃脫掉法律的應有制裁,而被拐父母竟然可以如此寬宏大量的去看望一個孤獨的買家,這太可笑了。那麼試問,買方,就因為失去了買來的養子,他們也是痛苦的,就不應該受到任何法律制裁嗎?那麼我可以買一個被找回去了不受法律制裁,我有錢我是不是還可以買第二個?因此,下這樣的結論,如果相關刑法不對買方市場做更嚴厲的量刑打擊,拐賣行為永遠不會停止。這便是我國的法律,這便是一個號稱依法治國做著中國夢的國家,一個連自己孩子都看不住的國家,一個連善惡都分不清的國家。我們面對的,是現實社會,是《尋子日記》里,只會說「別著急,再等等」的警官們,只會抓上訪者以維穩的國安們,連受害者錢都騙的沒有道德底線的騙子們。
      很多觀眾都說,至少因為這部片子,喚起大眾對於拐賣婦女兒童的關注,在自身警覺的同時,更加關注被拐的這部份不在正常生活軌道上的家庭群體。但我們更應該看到,一個依靠人的良知維繫的國家,是沒有未來的。一個每天只會喊做夢口號,不以完善法律約束政府和國民行為的國家,是沒有未來的。一個自己私人財產包括自己親生骨肉都時刻處在危險之中的國家,是沒有任何未來的。
      此影評,獻給那些依舊處在孩子丟失陷入焦慮自責漩渦的父母,更要送給那不健全法律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們,望汝等好自為之,畢竟,水可撐船,亦可覆船,當不幸之感因不受監督約束的你們的不作為或過度作為蔓延至每個公民身上時,便是徹底改變之日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