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彗星來的那一夜--Coherence

彗星来的那一夜/相干性/相干效应

7.2 / 146,356人    89分鐘

導演: 詹姆士沃德畢基
編劇: 詹姆士沃德畢基
演員: 艾蜜莉鮑朵尼 墨瑞史特林 尼可拉斯布蘭登 蘿倫絲卡法莉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猴紙瓦力

2014-10-05 01:46:49

年度最燒腦電影《相干效應》導演訪談(海量劇透)


原文:A Super-Spoilery Interview With the Director of 'Coherence,' the Twistiest Movie of the Year(https://www.yahoo.com/movies/a-super-spoilery-interview-with-the-director-of-94160809847.html)
作者:Gwynne Watkins
翻譯: 猴紙瓦力

編者按:你如果還沒有看過《相干效應》(見註釋1)這部燒腦驚悚片的話,可能完全看不懂以下的訪談內容。在本週稍早前,這部影片已經可以點播,不過看過它的觀眾都會有許多極其困擾、至關劇情的疑惑。所以,等看過影片——應該去看看,因為實在很棒——之後,再來這裡解開所有的疑惑吧。

《相干效應》的導演和編劇之一詹姆士 Ward Byrkit喜歡把自己這部低成本、小製作的驚悚片比作是一間「恐怖歡樂屋」(見註釋2)。但《相干效應》並不是一部靠廉價視覺小把戲把人嚇尿的影片,相反,它時緊時松的戲劇表演更像是一集精彩的《陰陽魔界》(見註釋3):選取日常生活的普通一幕(在《相干效應》中選取的是八位好友共進晚餐的一幕),再通過高智商的科幻元素扭轉劇情。在此,簡單複述一下影片的劇情:《相干效應》講述了在彗星划過地球上空的一個夜晚,八位好友齊聚一堂,共進晚餐。當晚,手機信號消失,電力突然中斷。隨後,他們意識到更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彗星將他們的現實分成了多個維度,每一個維度里都有各自的房子和晚宴。他們試著通過將隨機物品裝進盒子裡來標記自己的房子,而其他維度裡的他們也這麼做了。逐漸地,他們開始質疑彼此的關係,質疑他們所在現實的本質。影片由Nicholas Brendon(曾在《吸血鬼獵人巴菲》中飾演Xander)和Lauren Maher(曾在《加勒比海盜》系列中飾演Scarlett)領銜主演,編劇除了Byrkit之外還有Alex Manugian,他主要負責一些劇中的即興情節。

在雅虎電影的這篇深入(且含海量劇透)的訪談中,Byrkit(他還是2011年動畫片《蘭戈》的編劇之一,同時還負責《加勒比海盜》系列中多部作品的故事板創作)將會詳盡地解釋自己是如何拼湊出這一部影片的。

Q:《相關理論》這個點子是怎麼來的?

A:當時,Alex Manugian和我身無分文。我們站在我家的客廳,想著:「我們該怎麼拍一部區別於成千上萬獨立電影那樣講述庸俗關係的電影呢?」於是,我們想到了這個多維現實世界的概念。此後,我們足足花了一年的時間,來設計包袱、繪製人物關係,並讓他們緊扣主題。

Q:你以前參與創作的劇本,都是一些大投資高成本的項目。而這次,你卻動用了最少的資源去拍這部影片。難道你有沒有想過尋求其他資金來源?

A:沒有,我是刻意不這麼做的。我為那些大片繪製故事板,目的就是為自己瘋狂的獨立實驗電影積攢啟動資金。尤其是在《加勒比海盜》系列和《蘭戈》之後,我刻意選擇了回歸簡單和純粹的東西。

Q:那麼關於選角,你是如何決定這幾個角色由誰扮演的?在拍攝之前,這些演員彼此認識嗎?

A:他們都是足夠信任我,即便不知道我們要做什麼,即便沒有劇本,也會來到我家的人。不過他們彼此並不認識。所以,當晚他們就這麼來了。我(對其中一個演員)說:「準備好,為八個你未曾幪面的人做一隻雞吧。」在這之後,他們在全都抵達我家的五分鐘後,就開始融入角色,變身成相識多年的老朋友、老情人或夫婦。選角是一件極為重要的工作。在片中扮演(帶著女友來的)Amir的Alex Manugian和我一起寫了一個人物大綱,然後又花上幾周的時間,拿著一些我們能夠叫得動的演員朋友和聯繫人的照片,討論著:「誰看起來像是一對夫婦?誰看起來像是朋友?」

Q:我對Nicholas Brendon特別好奇,因為我本人就是《吸血鬼獵人巴菲》的大粉絲。而他所飾演的角色Mike自稱是《羅斯威爾》(見註釋4)裡的主要演員,此外,還有其他一些關鍵細節都是和演員本身的生活很相似的。

A:Mike就是誇張版的Nicholas,我們確實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對他說:「我並不要真的要讓你本色出演,但是一旦有符合你自己的地方就可以盡情發揮,最好能再誇大一些,好讓故事引人入勝」。在這一點上,他做的非常好。

Q:在影片拍攝時,你們都向演員交代了哪些資訊?

A:我們一共拍了五個晚上。每一天,每一個演員都會拿到一張便箋紙,上面列了他們當晚要做的事,和一些情景條件和行動目標,比如「如果發生了某某情況,你就要做某某事」或者「今晚設法離開這間房子」等。他們不知道其他人要做什麼,所以這對他們來說非常刺激。他們對即將發生的碰撞、斷電和意外狀況都毫不知情。

Q:除了斷電之外,演員們還有沒有什麼時候被嚇了一大跳的?

A:任何時候。他們不知道盒子裡裝著什麼,他們不知道那些螢光棒有什麼含義,他們也不知道即將發生的爭吵。我當時就是想著:「在這種情況下,誰能預料到會發生什麼事兒呢?」

Q:那他們知道電影的基調和主線嗎?因為劇情很快就從一片和樂融融的氣氛中急轉直下了。

A:我不想讓他們知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告訴他們具體的角色設定的原因。我只是試著告訴他們:「你們是在一群自以為是的北加州白人的晚宴上,最尋常的人物。」如果全都說透了,他們就會想著如何演繹這群在超現實狀況下的角色,這樣反而不自然,不夠吸引人了。

Q:所以,你們其實只要不斷嚇唬他們就行了,是吧?他們在拍攝階段的最後有真正被嚇到嗎?

A:當然了。第一晚是他們最害怕的,因為當時突然斷電了,而且又有敲門聲。當字條出現的時候,他們才真正意識到:「好吧,這真是一間恐怖歡樂屋。我們並不是在做一個即興的實驗,而是被關在了一個專門為我們設計的恐怖歡樂屋中。」而當他們發現外面還有一個又一個這樣的恐怖歡樂屋在等著他們的時候,他們著實很興奮。

Q:我注意到他們在對話中提到了1998年Gwyneth Paltrow主演的電影《雙面情人》(見註釋5)。這是你本來就是準備好的,還是演員們自己想到的?

A:這是Lauren Maher拿到的便簽紙中所寫的一個例子。(她扮演的Laurie是Amir帶來的局外人,曾經和這群人裡的Kevin交往過。)便簽紙上寫的大致是:「這時,她可以提到這部影片並自圓其說。」但是,演員們可以根據便簽的提示扯出20多個相關的話題。因此,該說什麼,怎麼說,完全是由演員決定的。基本上是怎麼自然怎麼說。這麼回答你吧,我只是指點一下,具體的台詞是Lauren決定的。

Q:你構想過影片確切的結局嗎?

A:大概有一個想法。我們能確定的是,這是一個關於Emily的故事,而且得是一個主角逐漸浮出水面的故事。(Emily就是Emily Foxler飾演的舞蹈演員。)我們希望在一開始,大家覺得是一場群戲,不確定誰是主角。當然,如果是第二次看的話,那就一目瞭然了,從第一幕就可以發現,一切都是關於她的。另外,我們也確定Emily必須得經歷一些不尋常的事情,並得作出關鍵的選擇。我們有想過另一個版本的結局,就是她和最後那個世界裡的Kevin在一起了——即便他不是原來的那個Kevin。(Kevin是Emily現任男友,由Maury Sterling飾演。)同時,他們也決定欣然接受這樣的結局,(預想的那一版結尾)大概是兩人一邊看著彼此,一邊說:「這樣……沒問題吧?」不過現在的這個結局看起來更真實一些。畢竟你選擇了暴力,自然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Q:我在看第二遍的時候發現影片中出現了兩次關於花瓶的對話。這是暗示Emily進入了另一個房間的第一條線索嗎?

A:這的確是第一條線索。

Q:我們來談談這個走錯的房子吧。到後來,有幾個從在原來房子裡的人待在了這個走錯的房子裡?

A:你是指Emily決定逃離的那間房子,而不是影片最後的那間房子?

Q:對。

A:應該是Emily,Laurie和Kevin。因為是他們三個人和Mike一起出去檢查另一間房子的。當他們說「我們得去看看那間房子」的時候,鏡頭一直是跟著他們的。所以他們四個出去了,回來的時候進入了一間新的房子。之後Mile又離開過,所以之後的Mike就不是原來的Mike了,對吧?而且Mike在後來說:「我看到的是餐巾」。因此,在影片最後,當他們互相爭執,有人問「你看到盒子裡的隨機物品是什麼」的時候,你就可以清楚地分辨出誰是屬於哪個房子的了。Hugo(Hugo Armstrong飾演)和Amir屬於訂書機盒子的房子,Beth(Elizabeth Gracen飾演)和Lee(Lorene Scafaria飾演)屬於微波爐手套的房子的,而她倆從來沒有離開過這件房子,可見這間就是微波爐手套的房子。然後Kevin、Laurie和Em(在之前的房子裡)看到的是桌球拍。而Mike則說:「我看到的是餐巾。」

Q:我們看到了多少個這樣的「快碼」?最後,Em還從某處的盒子裡拿出了一隻猴子玩偶。

A:是的,這只是為了證明他們的猜測,也就是有很多房子都跟他們一樣選擇了「快碼」——通過選取一個隨機物品來標記自己的房間以便快速辨認。所以,既然看到了從來沒出現過的猴子玩偶,那麼就說明了這個猜測是對的。(那時,)你可能會猜,估計至少有50種隨機物品吧。但其實,他們的選擇是受限於身邊物品的種類的:在餐廳或客廳裡,他們當時究竟有哪些東西可以選擇用來裝進盒子呢?

Q:觀影者需要留意那扇無用之門(見註釋6)嗎?

A:(笑)那扇無用之門被使用了好多次。(Emily)是從這兒進來的,也是從這兒出去的,最後還是從這兒進來的。當然,這些過程都交待得非常隱晦。此外,Hugh和Amir拿走盒子的時候也是走的那扇門。說到這個,我得提醒一下,如果你看的夠仔細,(你會發現)當他們拿走盒子的時候,他們往盒子裡放了一隻微波爐手套。

Q:天哪!

A:一些人在第六次看的時候才會發現這個線索。他們想要離開這個房子,於是將照片放回了盒子,並把微波爐手套也放進了盒子,因為這間房子就是微波爐手套房子。然而對此,Emily、Kevin和Laurie卻毫不知情。其實你只要看看桌子,問一句「為什麼桌球拍變成了微波爐手套?」那麼故事的進展可能就大不相同了。不過他們沒有那麼做,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發現,甚至演員本身也沒有發現。對於為什麼桌上多出了微波爐手套,他們完全沒有質疑。

Q:那麼,杯墊房子又是哪一間呢?

A:我剛剛說這間房子是微波爐手套房子,指的是他們收到的盒子裡裝著微波爐手套。當Hugh和Amir帶回來一隻盒子的時候,他們打開了它並問道:「為什麼裡面有個微波爐手套?」因此,每一間房子都收到了一隻盒子,後來又自己做了一隻盒子。對於這間房子來說,他們收到了裝著微波爐手套的盒子,後來做盒子的時候選了杯墊。

Q:你可以數得過來我們在鏡頭裡看到的究竟有多少間不同的房子嗎?

A:當然可以。這其實並不復雜,因為我們在整部影片中都是跟隨著Emily的視角的。我們只要跟著她的行動就可以了。一開始,她在收到裝著桌球拍盒子的房子裡。(在她進入黑暗地帶)之後,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來到了一個新的房子,也就是收到微波爐手套盒子的房子。最後,她決定改變現實,選擇了一間自始至終沒有收到過盒子的房子。

Q:所以說,只要我們一直跟著她的視角,就能分清楚不同的房子了。

A:是的,不管我們在中間撒了多少義大利麵,織了多少個結,只要從頭到尾跟著她的視角,一切就簡單了。

Q:影片中是否還隱藏著類似創可貼那樣的小細節沒有被明確指出來?

A:當然。很多細節就像是《威利在哪裡?》(見註釋7)一樣,因此我不想把它們透露出來。我們一度曾想把影片的宣傳語寫成:「如果電影中有450處矛盾,那麼這450處都是我們刻意為之的。」只要你看得足夠認真,就會發現Alex和我玩兒得很瘋,「哦,既然是這間房子,為什麼我們不在這裡做些區別呢?」如果你留意Nicholas Brendon襯衫上的紐扣,你也會發現扣法上的區別。此外,還有個別線索是只有Alex和我才知道的。對此,演員們都覺得很奇怪,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細微的變動。所以,即便是看第十二次,依然會覺得很有趣。

Q:是否還有一些細節是你希望那些看了好多次的觀眾們留意的?

A:是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一些看了超過三次的人們告訴我的。他們說,在第一看的的時候,劇中人物的每段對話似乎都是隨機的閒聊,但是在第三、第四次看的時候才突然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對話其實都是緊扣主題的。早在最開始廚房的一幕,當Emily出場,大家互相問候的時候,他們談論了三件事:彗星即將經過,Laurie要來,還有氯胺酮。你會覺得他們只是閒扯,但是正是這三個要素決定了Emily最後的選擇。彗星來了,對Kevin餘情未了的Laurie也來了,而氯胺酮則為她提供了解決一切的方法。在影片最後,她握住廚房裡的氯胺酮,想著:「好吧,這些事兒讓我決定得採取行動,改變我現在的生活,讓我得到我應得的。」

Q:我很喜歡所有交織在劇情中關於生活的多種可能性的主題:包括Emily和她的替角工作以及Laurie更換的男友。彷彿在一切發生之前,他們的另一種生活早已躍然螢幕上。

A:沒錯。這就是影片的主題。這一切都是關於你和你自己或者說和另一個可能存在的你之間的衝突和鬥爭。這麼說吧,Mike出演過《羅斯威爾》,然而在《羅斯威爾》的粉絲心中,Mike卻壓根兒不是她記憶中的版本。Lee也說過:「你不是那個人。不對,你不是和我結婚的那個人。」每一個細節,都是在表達一個中心思想:我們總是難免陷入與自我意識發生衝突的局面中,總是難免陷入對自己生活多種可能的幻想中。

Q:我希望這部影片能夠拍成電視劇。

A:(笑)不錯的想法。我們也曾接到許多大公司的接洽,他們說:「嘿,要不要請一些大明星,重拍成一部好萊塢大片?」這讓我很反感。這部影片的魅力就在它拍攝和敘事的混亂性,同時,影片又通過這種混亂性被有機地創造出來。不過,我倒是願意在印度、韓國或俄羅斯拍攝這部影片的另一個版本。能夠在世界各地看到這部影片七個不同的版本,一定非常棒!

(譯文完)

譯者註釋:

1、《相干效應》(Coherence):很多網站都把這部電影翻譯成《彗星來的那一夜》,其實那樣的意譯更符合中國人的習慣。但是根據原文,並且為了更好地解釋故事,筆者在文中還是採用了直譯《相干效應》(或《相干理論》)。因為影片的主題跟量子力學理論有關,在量子力學理論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量子退相干(quantum decoherence)」或簡稱「退相干(decoherence)」,而這個概念里最常用到的例子就是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Erwin Schrödinger's Cat)」。當然,對於這一概念,學術界也有不同的詮釋,筆者認為其中跟影片比較相關的詮釋被稱為「多世界詮釋(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或縮寫為MWI)」:「按照多世界詮釋,當盒子被打開後,貓的活狀態和死狀態都仍舊延續不斷,但彼此之間發生了退相干。換句話說,當盒子被打開的時候,觀察者和貓的糾纏態被割離為兩個分支:觀察者看著盒子裡的死貓,和觀察者看著盒子裡的活貓。但是由於活和死的狀態發生了退相干,它們之間不會出現有效的資訊交流或相互作用。當觀察者打開盒子之時,觀察者會和貓發生糾纏。對應於貓的活狀態和死狀態的觀察者狀態因此分別形成。每個觀察者狀態與貓發生了糾纏,所以『對貓狀態的觀察』和『貓的狀態』彼此相互對應。量子退相干保證了不同的結果之間沒有相互作用。」(摘自《維基百科》)現在,我們再來結合影片探討一下。影片認為,現實是充滿無數個平行世界的,但由於「退相干」的緣故,這些平行世界之間不會出現交集或互相作用。然而,由於彗星這一特殊條件,平行世界之間產生了短暫的交集甚至互相作用,因此才有了整部影片所講述的驚悚一夜。也就是說「退相干(decoherence)」在那一晚變成了「相干(coherence)」。這正是影片的標題,也是影片的主題。

2、恐怖歡樂屋(funhouse):指(遊樂場裡的)設有有趣或嚇人物件的房間。(摘自《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3、《陰陽魔界》(Twilight Zone):1959年美國CBS製作,並在CBS頻道首播的科幻電視系列劇。它由一系列獨立的故事組成,內容以超自然現象、未來世界以及其他怪誕神秘事件為主,每一集通常都有一個寓意深長和出乎預料的結局。(摘譯自《維基百科》)

4、《羅斯威爾》(Roswell):1999年美國20世紀福克斯電視公司製作,並在WB電視網首播的科幻電視劇,又譯「E星戀」。它改編自Melinda Metz的系列小說Roswell High,取材於1947年美國羅斯威爾飛碟墜毀事件(Roswell UFO incident)。劇集通過講述在事件發生四十年後,四個外星人隱藏在人類世界,並尋找機會重返母星的故事,側面反映和描寫了青少年在成長上所面對的各種問題。(摘譯自《維基百科》和「豆瓣網」)

5、《雙面情人》(Sliding Doors):1998年米拉麥克斯和派拉蒙共同發行的浪漫愛情電影。影片引入了平行宇宙的概念,通過兩個平行時空來講述同一個女人不一樣的命運。(摘譯自《維基百科》)

6、無用之門(the door to nowhere):即影片開始不久,Beth在晚餐時談論風水的時候所指的那扇門。她認為那扇門的風水不好,因此稱之為「無用之門」。

7、《威利在哪裡?》(Where's Waldo?):一套由英國插畫家馬丁 Handford從1987年起開始創作的系列兒童書籍,原名是Where's 華利?。圖書的每一頁都是一張人山人海的圖片,而讀者必鬚根據提示,在圖中找出一個特定的人物——華利。華利穿著紅白條紋的襯衫並戴著一個絨球帽,手上拿著木製的手杖,還戴著一副眼鏡。他總是會弄丟東西,如書本、野營設備甚至是他的鞋子,而讀者在找到華利的同時,也要在圖中幫他找出這些東西來。該系列書籍被翻譯成三十多個語言在全世界各個國家發行,由於地域差異,華利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在北美,這套書籍名為Where's Waldo。在中國大陸,動畫版的Where's 華利?曾被翻譯為《聰明的沃里》,不過在2013年書籍的中文簡體版發行時,選擇了和台灣一致的《威利在哪裡?》作為其官方中文名。(摘譯自《維基百科》)

=================================================
=================================================

非常感謝@非42 提出翻譯錯誤的地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