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ello 肉棗

2014-10-05 08:30:58

親愛的小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完《親愛的》,想要寫一些什麼,因為普通如我沒有辦法像明星一樣,發一條部落格就能有很大力量,所以想要以這樣一個方式,向那些電影裡的角色,飾演他們的演員,以及所有創作人員致敬。在親愛的豆瓣頁面,看到了喜歡這部電影的人也喜歡里有《素媛》和《七號房的禮物》,我忽然發現中國也有了這樣一些人,想要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傳遞一些能量。韓國電影熔爐的出現,讓韓國政府修改法律。一定有一天,我們的國家也能為這些親愛的小孩找到回家的路。
看完這部電影,我更好像是看了一個法制節目,拐賣、尋子、詐騙等等情節都太過真實,但是對所有人物感情的刻畫,對細節的巧妙處理,對影片的構思又讓我意識到這是一部凌駕於現實之上,在骨骼中填滿血肉的藝術作品。只不過每一個演員都徹徹底底做了一次戲中的人,過了一遍大悲大痛的生活。
影片一出,所有人都高呼趙薇逆天的演技,看了這麼多部趙薇的戲,我很好奇她是怎樣大爆發,並以此片入圍了金馬獎女主,這也是我最想看這部電影的初衷。看過之後,我只想說,趙薇還是那麼地用力,只不過這次的「用力」剛好用到了觀眾的心裡。可是我並不認為趙薇演的有多麼的好,她說方言,穿村婦的衣服,蓬亂的頭髮,素顏,可是卻處處都能看到演的痕跡,她在演一個很愛孩子的人販妻子,很用力的演,可是終究覺得有那麼一些不對味的地方。若論演技和實力,金馬獎的女主應該是鞏俐,趙薇的勝算也許會在影片的題材上。就趙薇自己而言,這次確實是很大的突破。
郝蕾是我認為的最佳女主。有些人的演技靠台詞靠肢體,郝蕾的演技靠眼神靠沉默。我始終認為後者是更高一個境界的,所以說話劇不是誰都能演的。郝蕾演的魯曉娟從春風得意到被認為神經有問題去看心理醫生,從穿著得體在寫字樓里工作到與農村人一起撕扯搶奪自己的孩子。魯曉娟的眼神從自信滿滿到悲憤悽愴,從處處不讓到無可奈何的妥協,每一次出場,每一個表情,都悶悶地敲在人心上。她的哭戲不如趙薇多,卻每一次都恰到好處。兩個人同樣是演青春戲出來的,一個還珠格格一個十七歲不哭。只不過當年喜歡的小燕子,現如今多了很多身份,反倒沒那麼喜歡了。而當年的楊宇凌,這些年越來越會演了。
黃渤沒有入圍金馬獎的最佳男主,我並沒有覺得遺憾,以黃渤在片中的表現,他已經是我心中的影帝了,我相信他可以得到更高的肯定,更大光環的影帝,因為他配。之前看黃渤演喜劇,覺得他很醜。親愛的裡面看黃渤演悲情爸爸,什麼都沒有也不要緊,每天混日子也不要緊,唯一要緊的兒子丟了,爸爸瘋了。在魯曉娟的新家質問、在火車站尋找、在警察局看監控、一次次被騙、參加走失小孩的交流會、在農村搶回兒子、即使半夜倒垃圾也會抱起熟睡的兒子,每一幕黃渤都演得擲地有聲。他的沉默,他的憤怒,他的失聲痛哭,他對李紅琴說的那一句我頂多不恨你。一個沒有當過爸爸的人,能把失子之痛拿捏得時而隱忍而壓抑,自己一個人默默抗下所有,包括那些惡意的欺騙,讓我忍不住想要抱抱找回兒子那天在警察局樓梯上哭到痙攣的爸爸黃渤。
張鐸的戲份有點多,線鋪的有點長,在眾前輩行雲流水的演技面前,略顯造作。看到片尾才明白,安排那麼多戲份是有現實意義的。片中的真實人物承受著更大的悲哀,那度日如年的煎熬,並不是幾分鐘的演繹就可以詮釋的。現實總是更殘酷。
張雨綺實在是徹徹底底花瓶了一把,還是個及其木訥的花瓶。不過看在她顏美氣質佳話又少的份上就不計較了。
最讓我無語的是佟大為,他演什麼都像佟大為,這點真是讓他永遠也上不了一個層次的瓶頸。
最後是對於導演,非常敬仰他選擇這樣一個題材。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力量能加入到這個無形的組織里,願那些親愛的小孩都能回家。
除了打拐尋子這一條主線,影片裡對於李紅琴這一些富有爭議的人群也表述了很多,最後以那樣一個略帶諷刺意味的懷孕結束了整個影片,更讓這個看似不是完結的完結引起更多的思考以及更為壓抑的情緒。導演是有意要給李紅琴增加一些正面的形象的,她的不知情,她對拐來兒女的母愛,為非親生兒女的執著,以及她的種種可憐的遭遇,所有這些都是想把道德的天平偏向她。可是我們理性分析一下,現實中的人販妻子能不知道,丈夫抱回來的孩子是拐的麼,沒有生育能力的她就算知道了,能讓丈夫把孩子還回去麼。所以當她出現在那些丟失孩子的父母面前的時候,被他們罵被他們打,我認為這些都是罪有應得的。她所承受的痛苦遠少於那些丟失孩子的父母所承受的痛苦。對於李紅琴要求撫養沒有人認領的女兒的事,電影所傳達的傾向性更多的是應該同意,但是這雖合人情又違背法律和道德,電影裡需要這樣的衝突,現實中何去何從,似乎誰也說不清楚。這一筆筆算不清楚的糊塗帳,不知該回哪個家,不知該認哪個媽,這一切都是痛苦而壓抑的。只是希望從源頭上能減少或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那我們也就可以避免再經歷那些更大的傷痛。
演得再好終究是戲,從影片開始一直繃住的神經,終於在片尾真實人物出現的時候繃不住了,當故事裡那些絕望並沒有因為電影的結束而結束,反倒走到現實里來,並且一直存在在現實中,永遠無法散去的時候,才更讓人悲傷,那真是躲都躲不掉的黑暗。
沒有孩子的人永遠沒有辦法真切體會做父母的心情,很慶幸自己在父母身邊長大成人,看完電影還開玩笑的跟我媽說,以後就算被拐賣也不能算拐賣兒童了,得去拐賣婦女那堆兒找我。孩子就是父母的命,拐賣兒童的就是殺人不見血更甚殺人見血的犯罪。若良知不是誰都有,就需要我們用法律的力量用社會的力量來保護我們的小孩,願每個孩子都有回家的路。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