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控制--Gone Girl

消失的爱人/失踪的女孩/失踪女孩

8.1 / 1,072,593人    149分鐘

導演: 大衛芬奇
編劇: 吉莉安弗琳
演員: 班艾佛列克 羅莎蒙派克 尼爾派屈克哈里斯 泰勒派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我不是盆栽啊

2014-10-05 10:54:33

This is marriage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首先我想說學校附近印巴區的電影院人少到可以躺在座位上並且掏出來學生卡還給打了一個令人髮指的折扣。
其次我想說看電影這件事其實是不需要什麼英文水平的反正我是聽懂了大概百分之六十多的台詞剩下的都是連蒙帶猜的隨便看看但是最後其實完全不影響理解劇情。
看這個海報在地鐵里掛了半拉月了,還在想趁著失戀去看是不是不太好,畢竟需要趕緊move on不想陷在無用的情緒里太久。
可是猛的一個愣神,我注意到導演是大衛芬奇,於是放心的去看了。

不知道為什麼我是真的不喜歡《社交網路》,《十二宮》更是莫名成為我唯一一部看了一半之後關掉沒再看的電影。但是憑著對《搏擊俱樂部》和《龍紋身的女孩》的偏執而狂熱的愛我依舊相信大衛芬奇出品的品品管證。
作為一位偏激的婚姻制度無用主義者,在開頭意識到這是一部探討婚姻關係的電影時其實是有暗暗興奮的,這種興奮就是看到我的星座又被黑了的那種興奮。
不得不說最妙的其實就是開頭那個特寫與後文的呼應,妙到覺得這個呼應該寫進所有電影學教材。那種白雲蒼狗滄海桑田物轉星移的無力感,簡直讓人想與這個世界上所有對婚姻制度存疑的人擊掌而賀。
其實說到底Gone Girl就是一個狗咬狗的故事,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他們藉著婚姻之名用卑劣的人性互相傷害,被無限放大的人性之丑又反過來給婚姻潑髒水。
大衛芬奇還有一點很酷,那就是他對細節的珍視。在Amy看到電視節目上丈夫被輿論指責百口莫辯的時候,高興的小女孩一樣跳了起來,簡直讓人帶有邪惡而病態的快感。而後文她裝作楚楚可憐再出現在人們面前時與丈夫的每一次故作恩愛的牽手擁抱都是一次次巨大的諷刺。更不用說對Amazing Amy詭異冷僻的性格的描寫和刻畫,日曆上條釐清晰的便利貼,日記里筆的顏色的變化,我始終相信真的文藝女青年可以滅絕全人類並不是沒有理由的,她們感情脆弱愛走極端,我願意相信作者或導演中的一位肯定碰到過女文青並被狠狠折磨過。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人物設置的極端化,軟飯暴力傾向出軌男外加搞藝術自命不凡的冷血女,配角還是千年變態loser翻身,隨便拎出來一個這樣的極端性格都能自成一部電影,更不用說三個瘋子扔到一個故事裡出現的爆炸性的效果。
至於輿論的毫無頭腦,媒體傾向性報導的別有用心,以及司法系統急於結案而有意忽略疑點等等,都成為這篇對社會批判與嘲諷的精巧文章裡的出彩章節。

作為一個始終對婚姻制度的存在意義存疑的人在這部電影裡似乎能找到比《革命之路》更多的論據。更不用提在男主角問「我們為什麼要毀滅對方,給對方以傷害」的時候Amy無動於衷面無表情的回答「This is marriage」。當女性在婚姻裡的角色終於走出小白兔與受害者的固定形象,她們爆發出來的扭曲的人性也因為感性的過多存在而更加有力和可怖。每一個人都面目猙獰,每一句話都別有用心。

太喜歡這個結局了。原本我還一直在想這個故事會怎麼收場,始終幻想他們倆中的任意一方會殺掉另一方,沒想到的是結局是一片祥和喜樂。大衛芬奇扔給世界一個黑色幽默的笑話,看似大團圓的結局幾乎能將這部片子劃歸至「恐怖片」的範疇。
但是不管怎麼說,我還是陰險的願意相信,這就是婚姻的真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