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6 00:49:14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之前不小心刪了寫好的影評,所以很頭疼,乾脆直接說正事算了。
情節不表,自行百度。
這是有關宿命的一部電影——你可以說這是科幻穿越,但是在電影國度魔法未嘗不可——讓雷諾大叔也帶著侍從到紐約胡鬧過,後話。至於你要引經據典賣弄文采從歷史的深淵裡掏出點材料證明這電影深刻——那還不夠,只能證明你自己挺「深刻」且是一杯滿了的水早已裝不下這部電影,是為三國寫個開頭「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類的微末技藝——超越導演自己想法的解讀都是亂彈琴。
本來寫了很多調侃的話來嘲諷過度解讀,刪了,也就算了。
來看第一次穿越。1990,巴爾的摩。明線上這段情節似乎是科學家的失誤,列位看官明白,它推出了一個重要人物——皮叔飾演的瘋子。皮叔的存在與其說是推動情節發展,毋寧說是在以後的情節中迷惑觀眾。
暗線上,注意2035年科學家對科爾的訊問與精神病院裡科爾受到的詢問何其相似——男女比例都是一樣。當然不是說這兩票人完全一樣,但可以得到暗示,這二者之間有關聯。關聯在哪裡?後面說。
電影裡反覆播送小男孩偽落井實藏穀倉的情節,呼應後來主人公的預言。眾人評論,電台播送,老科爾說的確實沒錯,他小時候經歷過——有可能在電視上看過(畢竟如此強調),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小科爾是當事人之一,電視上有那個熊孩子的特寫吧,我懶得回去看了。如果是那樣就更對了。總而言之,推動情節發展。
穿越到1917年的情節設置得很突兀,主旨讓人一眼就看明白了,留下某種線索好讓後人驗證——這種手法現在比較多了。如果說有什麼紕漏的話,剛開始我以為是二戰——體內留有一顆老型號的子彈可以推動情節,讓女主相信男主。
至於後面的種種過去與未來的暗示,好吧,我理解為導演想讓電影賣座,故意欲蓋彌彰讓觀影者認為這一切有可能是精神病的幻想云云引發爭議。爭議引發是導演與製片人想看到的,然後某人就會以「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云云予以搪塞。算了,這些或詭異或奇怪的部份足以烘托電影的懸疑氣氛,多好的作用。
最關鍵的點在於結局:槍擊結束,男主倒地。然而此處卻給了女主遠多於男主的特寫,深情款款又梨花帶雨。老科爾死後,她找到了小科爾。此處並沒有以小科爾的特寫結尾,而是又給出了女主的特寫鏡頭,而後飛機上鏡頭隨著元兇兼博士助手移動,出現了一個褐色頭發表情惆悵的女人——女科學家先做出了預言,向觀眾進一步確定了她的身份說她叫瓊斯,又來了句「I'm in insurance.」。這句一語雙關當真精彩,她自然不是保險員,她只是為了確保某些事情的發生。
現在讓我們回頭看看電影開始的兩個場景,相同的訊問場景之間的關聯在於其總有一個人貫穿始終,就是那個褐色頭髮的女人。沒錯,她是四十年後的女主人公,心理學難道不是科學嗎,何況心理學在這個穿越工作中多麼重要(注意後來是這位女科學家給男主打下了鎮靜劑,也表明了身份——物理學家應該不夠善於給人打針吧)。至於有人說這兩票人完全一樣,沒必要如此教條,導演只需要做出明顯暗示這撥人中有人一樣就可以了,五男襯一女,明顯。
也就是說多少年後的女主經歷過了整件事情,她將男主重新送了回去來完成事情的發展。
注意到女科學家在訊問男主時給出了一個眼裡有淚光的特寫,這個特寫並不是隨便給的,在於預示這個女人對男主的情感。她的淚並不僅是為了之前意志堅強的人而流,也不只是為了說明任務危險。在於她知道男主犧牲的必然。
至於之後的1990 1917,其實她們一次也沒有送錯,這都是關鍵的,她自己也許明白,也許不明白。
然而不知道情節設定中她是否意識到自己的送人行為也推動了事件產生,送回去的「先知」們反倒提醒了助手大人事情的發生,不過這個看法沒有根據。
最後,科學家們讓荷西交給了男主一把槍。在機場射擊,沒有人能全身而返,這也就是讓男主死亡來推動整件事的圓滿。這期間女科學家作為乘客一直是看客,她來確保整件事情的發生與結束。
回頭看,女主出現的第一幕,詩人的詩句如預言。路邊拔掉牙的乞丐告訴他一直有人監視,事情一直掌控在「他們」手裡。「他們」是誰,不言自明。
長髮皮叔出現在記憶中,可以認為這是主人公改變了歷史,作案者改變。也可以理解為導演虛晃一槍,以小孩視角為藉口迷惑觀眾。我傾向於後者,前者會引伸出無數過度解讀。
至於女科學家想要確保人類滅亡還是不滅亡,我不知道,對於整部電影的主旨而言已經不重要了,鑒於前面的細節,我傾向於認為她會讓事情隨著它原來的軌道發展下去,讓病毒(還是細菌?)爆發。
你看飛機上女科學家雖語言附和元兇,但眼神無奈。
而電影的發展也如同灰暗色調下主人翁命運的交響,展開又謝幕。一切仍然如同他的記憶中的那一幕,發生了。
兩位布叔皮叔都很出彩,女主很美。確實是好電影。
沒了。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