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484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擺擺君

2014-10-08 01:05:47

雜感一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整個電影我唯一流淚的地方,在郝蕾跟鵬鵬說我們把妹妹也接回家好不好,鵬鵬伸手牽郝蕾,郝蕾那半分鐘的神態,可以列入表演教科書。那種失而復得劫後餘生的辛酸,我根本防不住。郝蕾胖得恰如其分,消融了文青氣質,臃腫、平凡、沉痛到呆滯的中年婦人形象。
2、黃渤真是當今中國電影撞上的寶貝。第一次參加聚會,黃渤發言那幾分鐘,不管是表情還是台詞,無懈可擊。開腦洞想想當下的男演員,能演成這樣的沒有第二人。有可能,劉青雲在港片中能發揮到這個水準。那一段台詞也寫得好,「希望就像飯,不吃不行」,我都能腦補出來寫這一段時,編劇在人物塑造和觀眾共鳴之間來回糾結權衡的模樣,看得出打磨了很久。
3、張譯帶來太多驚喜。酒桌子上講吃猴腦那件小事,看似無意,尋思一下拍案叫絕。人吃猴,天吃人。聰明的韓總跟那隻聰明的猴子沒區別,老天爺手指一點,便下油鍋,你想問自己可錯之有,可任你仰天長問,無人回答。感嘆陳可辛在背後做了多少功課,這個講故事的方式,如此草根中國,他一個港人背景,居然能拿捏把玩。張譯還原了一個世故又失意的中年商人,酒桌子上親鵬鵬通紅的眼睛,辦准生證發脾氣時那句「我兒沒有死」,黃渤抱著鵬鵬敲車門假裝睡著的神態...都剛剛好,多一份用力過猛,少一分味道不夠。唯一的敗筆在發給黃渤那簡訊:「我找了那麼多年,為什麼找到的是你的孩子。我找不動了。」韓總這個人呢,能組織起一群失子之痛齊齊拍手說鼓勵鼓勵鼓勵,不會像乾柴一折就斷,要斷也是像掉皮的牆,一塊一塊斑斑駁駁遮遮掩掩地頹下去。微信那一段,這個人最有可能寫出來的話,是這樣:「大家找了這麼多年,你家孩子找到了,明天活動帶鵬鵬一起去,鼓勵鼓勵大家,給大家一點希望。你家孩子找到了,真替你們高興,可我找不動了。」這種人的心腸,不會是座平原推開窗就一覽無遺,至少也是個丘陵,曲曲折折翻完一層又一層。
4、仔細想了想,張譯演的韓總,和黃渤演的田文軍,哪個塑造得更成功呢。我更傾向於張譯,因為留白更多,功底更厚。韓總在電影中只露出了一個尾巴,但順著尾巴摸下去,能找出這個人物的血肉。比如,這個人失去孩子之後是如何四處求江湖朋友幫忙,如何托關係讓公安費心,如何在家忍痛安慰妻子,如何不敢面對父母,如何在外喝得爛醉,又如何一息尚存身殘志堅般地搞起了這個組織...這個人的前世今生,一瀉而出,躍然紙上。好的人物就是這樣,我根本不想腦補,可他就在腦子裡,不管是電影裡的他,還是電影外的他。真是對得起那三個字:演活了。田文軍這個人物有點滿,電影裡已經說全道盡,但黃渤很聰明,或者是陳可辛很聰明。片尾趙薇找到黃渤時,黃渤那一句「我最多做到不恨你,到頭了」,以及趙薇說別給孩子吃桃時,眼神裡的不忍。當場又想給編劇點個讚。找回鵬鵬的田文軍,心裡除了恨,更多是九死一生的僥倖,算是緩過氣來,能察覺到李紅琴的痛楚,有心同情,無力原諒。田文軍這個人物,從痛和恨的複雜,轉化為痛和憐的複雜,在片尾正式升級為2.0。陳可辛沒點透,但我覺得他在這裡實際上是想甩一個問題給觀眾:三年後,田文軍會不會帶著鵬鵬去看李紅琴?
5、第一次開會時,有個東北口音的長髮婦人,笑著講自己找孩子的經歷。這個設定也是想給陳可辛點讚的地方。越辛酸的故事越要笑著講,這個道理很多導演都明白,可貴陳可辛講得不矯情。這個婦人,就是我認識的好多,那種在絕望和震痛中油盡燈枯只能用所謂正能量來苟延殘喘的中年人。
6、幾個畫蛇添足,或者說有待雕琢的地方:張譯痛哭流涕那一段,找到鵬鵬之後黃渤在公安局樓梯彎身痛哭那一段。
7、佟大為那條線有點尷尬,落筆太多,線鋪得太開控制不住;落筆太少,又生硬單薄流於表面。看得出陳可辛的野心,希望把《親愛的》雕琢成中國浮世繪。如果把《親愛的》設定成三個小時,我估計能做的到,現在的版本出於現實考慮,李紅琴和律師那條線,畢竟火候欠了點。印象很深的是法官沖佟大為抱怨的那句,「什麼案子你都接」。
8、趙薇在片中很好地「扮演」了一個農村婦女,從形象、台詞、肢體語言。以趙薇以往的表演來看,這次算是飛躍了。但,沒有層次。這個農村婦女很真,但也很死。如果說張譯的韓總,順著尾巴能摸到骨;趙薇的李紅琴,就是順著尾巴摸上去,就是回迴蕩盪的空白。
9、如果我是投資方,一個較為敏感的現實題材,面對一個拍商業片出身的導演,和一個專注文藝片的學院派導演,我會選擇誰?我毫不猶豫挑前一個。赤子之心可貴,在世故中摸爬打滾的赤子之心更可貴。我覺得《親愛的》,可以成為陳可辛的里程碑作品:他是香港電影人北上求生,第一個在電影本身上取得成功的。香港導演,從此只是他眾多標籤中的一個。來自香港電影的出身,對陳可辛而言,最難得之處在於務實:有生存技法,也有個人情懷,更懂得用技法保護情懷。
10、我最佩服陳可辛的地方,是找孩子那個組織的幾場戲。第一次聚會,重點在黃渤和郝蕾,引出張譯,群戲弱,主要作用在於推動觀眾情緒,無可厚非。從第二場戲坐大巴去朝海,一車人帶著小紅帽唱隱形的翅膀,到聚會時輪流惡搞詐騙電話。舉重若輕,格局渾厚。那場戲讓我想到很多事很多人,他們失去至親,他們與旁人無異,太陽照常升起,他們照常打麻將、吃飯、喝酒、聚會,但我知道他們不一樣,他們臉上帶著陳年陶器一般的木然,可有些瞬間他們的臉又變成瓷器,一團棉花飄過去都能碰得啪啪碎,那些週末傍晚樓上媽媽叫孩子回家吃飯的瞬間、那些過年時樓下孩子三三兩兩放鞭炮的瞬間、那些看到舊照片時背過臉去抽菸的瞬間。《親愛的》還原了這樣一群心死了卻又不甘心死透的人。
11、總結:是部好片,我打算去看第二遍。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