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THE SNOW WHITE MURDER CASE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

7.1 / 1,295人    126分鐘

導演: 中村義洋
編劇: 林民夫
演員: 井上真央 綾野剛 菜菜緒 蓮佛美沙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時間之葬

2014-10-12 00:04:02

比網路更複雜的是真實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是一部複雜的電影。

它的複雜,首先來自於它所提供的豐富的解讀視角。貫穿影片始終的部落格體案情陳述方式,早早將探討網路暴力的主題拋給了觀眾。比國內類似題材的《無形殺》和《搜索》走得更遠的是,《白雪公主殺人事件》並未止於描述一樁伴隨著真實罪案愈演愈烈的網路暴力案件,而是試圖去探求釀成悲劇的緣由。它一方面無疑是因為真實網路中肆意滋長的道德綁架與盲從大眾,另一方面也因為像男主角(也是案件調查者)這樣的事主在自己的臆斷和利益驅使下有意識地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在影片結尾處,導演特別讓之前的施暴者自己也成為新一波網路暴力的受害者,凸顯當下網路生態之粗暴。

在這一鮮明主題的背後,《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同時擁有著與近幾年屢受好評的幾部青春片相仿的氣質。以多人物多角度碎片式拼貼還原事件真相的敘事方式,像是從《聽說桐島要退部》中移植而來;關於嫌疑人城野美姬(井上真央飾)的傳記式拼圖,又有著《橫道世之介》一般的不著痕跡和淡淡暖意;在一個嚴肅沉重的整體當中四處潛藏幽默伏筆的雜燴,大概要算是曾執導《金色夢鄉》的中村義洋的拿手好戲。這幾年的日式青春片,似乎在清純與黑暗、輕鬆與深刻間找到了那個微妙的平衡,猶如甜而不膩的糕點,苦而不澀的清茶。

它的複雜,還來自於它看似散亂卻精巧的結構。一樁看似板上釘釘的謀殺兇案,經過對受害人和美姬周圍親友同事的逐個調查,在不斷印證著美姬犯罪動機的同時,案件的真相也逐漸被抽絲剝繭般挖掘出來。老實說,如果將它視作一個販賣懸念的罪案,結尾的反轉以及推理的過程都算不得高明。但如果體會到影片的精髓並不在於結果,而是一路追蹤調查不同人群所呈現的細節,則不得不讚嘆導演的良苦用心。依次調查的多個人物,按與美姬從疏至親的遞進關係,採用了《公民凱恩》式剝洋蔥的方式,引領觀眾(包括片中那些在網上圍觀事件的觀眾)層層深入地了解一個真實的美姬。有趣的是,對於分析罪案而言,這組人物關係又應當顛倒回去,與最終濃墨重彩著筆的美姬自己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影片多次出現關於某一具體事件的羅生門式回憶,不同人物提供的說辭給出的是同一事件的不同維度,卻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細微的差別不但構成了完整拼圖中最重要的那幾個碎片,而且也是解讀當中每個人物心理與性格的鑰匙。

也正是這些鑰匙,打開了影片的核心與內涵——複雜的人心。誠如我們所知,每個人在敘述同一件事的時候,必然帶上了利於自我的主觀色彩。每個人的事實,都摻雜了程度不等的謊言,有的是為了面子,有的則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證。即便是毫無利益牽連的他者,也完全可能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塑造自己的記憶,他們或許無意說謊,只不過是連自己也一併欺騙。於是事實的可怕在於,我們不但往往被歪曲引導至另一個事實,而且很可能永遠也看不清真正的事實。誠如一直在按照既定思維篩選錄像素材的男主角,亦誠如影片始終在暗暗強調的成見——光鮮亮麗的被害人與灰頭土臉的嫌疑人,兩相對比之下,彷彿無需更多證據,犯罪的動機與過程早已歷歷在目。

因此,《白雪公主殺人事件》試圖挑戰的並不只是容易滋生輿論暴力的網際網路,更是盤繞在每個人心底的成見與私慾。無論有沒有網路,後者總是可能彙集成足以致人死命的危險兇器。真正複雜的事情在於,事實並非只有一種模樣,而我們所看到的事實,很可能只是我們心中最願意接受的樣子。

(原載《電影世界》2014年10月,轉載請註明出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