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終醒樂

2014-10-12 07:06:18

真實是,人性本該如此/人性不當如此。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直以來,中國電影似乎都不乏「淚點」。青春片不變的分和離散,喜劇片偶然的巧合溫情,或者歷史劇沉澱下來的瘡痍和沉重,等等。且不說評價好壞,不難看出,無論是導演/編劇/攝影……甚至剪輯人員,都在尋找這些「點」,從而觸動人體某一神經,激發共情。
        然而《親愛的》卻沒有「點燃」我的淚點。影片最初聚焦靜物的鏡頭,包括生活場景的展現:狀況外的貓狗/不喑世事的鄰里小孩/網咖裡的嘈雜與混亂/巷間過渡的市井,哪怕是樹上蠢蠢欲滴的水珠,都已預示事件的開始。再加上觀影前已對故事大概有了清晰的了解,一切都如順水行舟般自然。
       可與此同時,它又時不時撓一下我的心臟,捲起一丟沙湧進眼睛,就像我走在路上聽到汽笛 聞見風聲會下意識經受的顫動一樣,很真實。網上大多對此片介紹類型中寫到:劇情,家庭。我想也不妨加上「紀實」二字。相比陳述式的新聞報導與呼籲,如此方式可能更容易引起旁觀者的同理心。
       我說的是,不同人物/不同立場的同理心。

一. 田/魯二人
       本該各奔東西各得其所的兩人,自始至終被鵬鵬繫在一起。孩子在父母雙方關係中同時扮演著緩聚劑和催化劑的作用,父母則心甘情願為之反應。郝蕾與黃渤演技之精但不至艷,大概是一種戲劇源於生活亦能回歸至生活的平等效應。觀眾中的大多數父母能為之產生共鳴。

二. 韓德忠及尋親互助團的父母
      看他們互助鼓勵的表達方式有些好笑,但轉念一想,或許人在無助的境遇中,難免會選擇簡單直白的方式進行情感的宣洩。電影院裡觀眾笑笑無妨,而劇情中人群的關注點遠不在於此。
       韓德忠停駐在巷口的片段很深刻。真實便是如此,不是找到一個拐騙幫派就找回了所有的孩子,而是熱切地幫著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尋回自己親愛的小孩,自己的心頭肉卻仍無音訊。
       人們尋求團體的溫熱從而慰藉自我,而事實往往比期望中孤獨。

三. 魯曉娟的現任丈夫
       他無可奈何對離婚的提出,亦能予以理解。鵬鵬不見,魯曉娟在無措之時找他哭訴;他陪其找孩子 進派出所;他對田曉軍說,你要是不介意,錢都不是問題,只是希望你能幫我勸勸她。不算主角,因此點到為止,但能大概看出這個男人算有情義。只是人性終歸自私,「你畢竟不是鵬鵬的親生父親,你怎麼能真正理解呢」,他再有氣度也掩蓋不了內在私慾,何況也是人之常情。

四. 李紅琴
        李紅琴在片中一直被冠以「人販子」的標籤被打罵唾棄。戲外觀影的我又清醒著矛盾,她更像個棋子,只不過她走的每一步都很投入,自以為下棋人很聰明,她便不在乎這下棋的手法。她要看孩子 打官司,她的粗蠻和哭訴,透露得大多是情感。而你也只能從情感上理解她,因為她不過像田文軍一樣,想避免鵬鵬不吃到至其過敏的桃子而已。其他的關於理性的一切,即便你教給她,也只能對她從行為上加以束縛。
        
五. 高夏律師
       一個看起來混得不怎麼樣的衣冠楚楚的人,背後也有難以啟齒的酸楚。看有人說他對李紅琴態度的轉變很突然,其實細心回想也在情理之中。他需要那筆錢,也需要這個人幫忙照顧母親;並且作為律師,尚存根處的同情與正義。雖然看庭前調和一段,略微聯想到《辯護人》,可惜佟大為理/氣皆不足,顯得不夠出彩。

六. 工地上的唐兄弟
       大概是多數人遇此情況的縮影。在這麼一個冷漠至上渴望溫情的時代,一方面人們懼怕麻煩,能逃皆逃;另一方面要求利益相關,而不是情誼相惜。雖然懷孕的結局有些狗血,也在意料之中。
        
七. 福利院院長和法官
      尤其對於福利院院長的言談舉止,我在觀影過程忍不住幾次爆粗。雖然從理性層面來講,他的做法並沒有錯。對民事調解缺乏耐心的法官大人,看著手錶數著時間順道抽空接個水,看似按照程序聽辯與訓斥,實質不過與院長一樣,是制度工具下的工具。法律有意但乏情,瞄準了整體秩序而不是一一觀察隊列中的個體。他們不過各司其職而已。
      正如結尾處李紅琴質問道:我明明沒有生育能力啊!拿著體檢單的護士輕飄一答,檢查結果總不會出錯吧。


        思來想去,似乎站在人性的角度沒有明確的對錯之分。至於最該被人恨之入骨打入牢獄的「人販子」男人,還沒被我們看清嘴臉就被宣告「死刑」。電影因此強調刻畫了這些掙紮在世間的人,似乎想要走近各個立場,儘可能理解他們,但總覺不夠盡致,餘留給觀眾很多思考空間。
       此外,藝術雖大多衝擊感性思維,缺乏理性探索,《親愛的》倒展露幾分將二者融合的努力。人性與制度本是相互妥協亦相互制約的關係,而生活在真實世界裡的大多數的我們,已然或即將飽嘗其間滋味。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