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踏雪凌寒

2014-10-12 17:07:12

守望相助,生別死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場《親愛的》放到最後,陳可辛導演作品幾個大字映上螢幕,影院裡一片激憤之聲,觀眾扔掉粘著鼻涕眼淚的紙巾,拍座而起,都在問「這啥意思啊?!然後呢?!」

劇本有一條明線是「被拐兒童」和一條暗線是「尋子者」,這兩條線明暗交替,被串上繩的螞蚱隨時都在掙扎變化。前半段,幼年鵬鵬被拐,軍作為一個孤獨的父親,娟作為一個無助且無望的母親,都充當著尋子者的角色,並由他們引出了擴大社會意義的、以韓總為首的尋子者聯盟。尋子者經歷了受騙上當、社會壓力、解救猴子空歡喜、在監牢里拷問犯人等諸多挫折,終於成功找到村民線索,到達被拐兒童的目標地。後半段,由一場村民大戰和警方解救帶來的轉場,明面兒上的尋子者任務完成帶回了童年鵬鵬,開始經歷情感隔閡的新考驗。新的更主力的尋子者登場,也就是趙薇飾演的糊塗無助的農村母親李紅琴,她開始追尋被帶走的一對子女。幫助者高夏律師出現。而新的次主力的「被拐兒童」也出現了,就是強制被帶進福利院的吉芳,她可以算是被社會公德和法律輿論所拐賣的兒童,被迫地強制地離開母親,轉變命運。被拐兒童成為了一條暗線,大家都可憐農村母親,可又都以正義自居,沒法兒從「欺負人」的角度去想,是什麼綁架了親愛的孩子。吉芳這個小姑娘從一開始出場,就不像鵬鵬吉剛一樣有雙重身份,電影很明確傳達出來是一個棄嬰,是一個渴望回歸母親的幼童,這種設計不只是增加了煽情和複雜程度,更是整個架構設計里傳遞給觀眾的最大的諷刺。是提出了一個把情理法,經濟道德都混在一起也解決不了的深刻命題。最後是暗地裡的龐大的尋子者,依舊在經歷著悲哀絕望,在堅守和放棄之間,守望相助卻更像強顏歡笑,如韓總世事變改,卻終其一生都擺脫不了愧疚自責。

這是電影與社會短兵相接的一瞬,大家太想讓故事有個結局,可活著就是遇見、相守、離別、重逢,就不會有結局。生別,死離,黃渤飾演的田文軍仰望水面的那一刻,把淚點推向到無淚可流的窒息般的絕望,而人販子大媽戴著鐐銬說的那一句「麻袋裡悶死個小孩,不會那麼巧」生把觀眾推向谷底。陰陽兩隔是人世間最大的悲痛,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失蹤兒童,生別更殘忍過死離。重逢是多麼普遍的美好願景,然而重逢卻大多數不能實現。至少這部電影很負責,沒有隨便寫幾筆團圓,蹲在醫院走廊里痛哭的「李紅琴」把生活的原貌如實還給了觀眾。不僅賺足眼淚,更能引發反思。

很多小情節諷刺了現實,利用家長的詐騙集團、搖頭晃腦的心理醫生、勢力暴躁的名牌律師、拿腔作調的辦事員、自私卑鄙的打工仔、做賊心虛的偷獵者,看得人發笑,又感到涼薄。也有關照現實的部份,受害家長同紅琴的撕打,中間夾雜著軍、娟夫婦,鵬鵬和夏律師的雙重無奈,群體與群體之間的誤會,在於視角不同。看得人淚流滿面,又憐又恨,深深感到悲哀。誰不想理解寬恕?可誰不是行走在夾縫之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呢?

初出茅廬還在忍氣吞聲的高夏律師耍小聰明,貪財,學著人家勢力眼,可是他又是個耐心細心的孝順兒子,他自己的生活也充滿無奈。他還用一顆柔軟的心去看社會,還看不得紅琴徹底走向絕望,被誤會她的人撕打。佟大為演得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TRACY,你們家黃渤入戲很深,尤其是人物設計上他陝西身份和深圳生活的強烈對比,方言的落差帶來了巧妙的視聽體驗。從一個囂張的小市民都尋子父親,再到撫養回跟自己不親的丟過的兒子,就不放心到倒垃圾都得抱著,就欣喜到生日都要大宴街坊,他的堅守太艱苦,看著都心酸。然而更感動我的是趙薇和張譯。這個農村母親的角色,我相信離開趙薇那張臉那對兒大眼,換了誰我都不會覺得她是真無辜,我都會不由自主站到道德的至高梯隊裡去指責人販子,去罵騙子。我就不會反思。而張譯,本身角色就賦予他太多沉重悲痛矛盾和正能量,再加上一張「史今班長」的臉,這個土豪「韓總」咋兒看咋兒順眼。他身上總散發一種誠意之選,良心之作的氣質。

當然這句評價應該獻給導演和編劇張冀,合夥人的勵志,和親愛的的現實關照,佩服 。

我覺得最好的一句台詞就是「不要給孩子吃桃」從孩子親爸和孩子養母嘴裡各說了一遍。淚奔。

而亂搭電線的小巷,城鄉結合部裡的小市民視角,用開篇就平易近人的鏡頭語言,一下征服了觀眾的氣場,接地氣。

親愛的孩子,勿失勿忘,願你們平安,願你們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感受到莫名的融入血液的牽掛。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