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另一個自己

2014-10-13 05:47:08

翻山越嶺 顛沛流離


       夾在兩對情侶中間看的《親愛的》,好久沒有一部國產片可以如此的震撼自己。當然,如果是五年或者十年的我在看這片子,應該更震撼。就像黃渤說的那句,你不是孩子的爸爸!
       故事是從黃渤和郝蕾的吵架開始的,黃渤的那句「我認命,你不認命」概括了兩個人所有的曾經,而我自己也是喜歡「認命」的生活,但認命的人不見得不比不認命的固執。認命也需要強大的內心,就像故事的最後,韓德忠在說,對不起,他們要了個孩子。之後,自己一個人縮起來哭的不行的時候。那個決定不見得比「尋找」更容易。
       那群互助會的人,堅持的選擇去「找回」而不是「再生」,有多少人是夠上去看心理醫生的,應該都足夠了吧。朋友說,有些愛是無法共生的,必得以決絕的取捨來成全。需要多麼強大的內心來支持三年、六年、餘生。而又有多少是餘生空尋。決絕的「取捨」的結局多數是不可得的。所以那麼多人中,也只選擇了黃渤找回來。而更多地應該是找不到的,可有些人就是如此,只是知道渺茫,卻無法回頭。彷彿,回頭是對自我的背叛,就像韓德忠的那個「對不起」。
        老韓在行途中,講吃猴腦的故事,有幾次張雨綺打斷了他的話。老韓應該把那當做報應吧。前幾天看朱天心的《獵人們》,當今人族佔盡一切資源的世界,我們以清理垃圾的態度,像剝洋蔥似的對待邊緣弱勢或非我族類。有一天我們要是厭倦了「猴腦」,「胚胎」,是不是可以開始嘗試吃人腦,人腎呢?
       當黃渤找回孩子,卻發現孩子已經學會叫別人媽媽了。趙薇對孩子的愛之深,對黃渤,郝蕾來說是幸,也是不幸。重新建立感情需要多長的路。就像黃渤問的那句:「你說孩子被拐之後多久才叫她媽媽的呢?」
       離異或許是讓鵬鵬忘記黃渤和郝蕾的一個猜測原因。依稀記得鵬鵬回來後問過黃渤,你們是不是離婚了。不可否認,離異對孩子的成長或多或少還是有影響的。
        關於趙薇,只能說養育之情,不見得少於生養之愛。愛是往下傳的,愛也是在於付出。結局卻停留在她的身上,導演有些殘忍。旁邊小情侶的男生對女生說,打掉就是了。其實,那根本不是打掉的問題。而某種程度上,生也許對她更是一種恩賜。無論我們怎麼為她苦情,楊吉方如果選擇郝蕾和黃渤這家,還是更合適的。當不是因為福利院院長說的社會影響。
        很難想像這個片子通過了審核,當然也是做了妥協,刪掉了上訪的情節。但管理制度的冷漠還是讓人心痛。失蹤24小時之內不予立案。辦理出生證還需要死亡證明,多麼可笑的事情。制度規定對上人就是一句話,對下人就是一座山。那麼多的失蹤兒童在街頭賣藝,我們能說什麼。
       每個人都有一座山,要翻過。無論你內心是否強大,生活總會把你推到山下,爬過去就爬過去了,爬不過去也沒什麼,只是死在那座山上而已。有時候,死亡也是一種解脫。就像在監獄中,那個女販子說,那個孩子在麻袋裡悶死了。其實,她是善良的,至少那一刻她想去解救那些翻不過去山的人。選擇重生是簡單地,卻又多麼的不甘心。
        郝蕾的戲依舊真實到位,也比《頤和園》中的她更成熟了。趙薇純粹是老陳拿來換眼淚的。同樣是承諾,趙薇要吉方式淚點,而郝蕾卻真實。在鵬鵬拉起郝蕾的手前,依稀記得對吉方說回不去了。
        電影之後,突然想起我曾離一個丈夫,一個爸爸,那麼近。如果那時候我翻過那座山,是不是看完這電影會有另外的感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