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森林復活記--The Tragedy of Macbeth

麦克白/森林复活记(台)/浴血金銮殿(港)

7.4 / 14,336人    140分鐘

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 William Shakespeare 羅曼波蘭斯基
演員: 強芬治 Francesca Annis Martin Shaw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aogao

2014-10-15 05:38:05

影評練習1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宿命中的人們》
                            ——評電影《麥克白》
《麥克白》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的同名作品,是由波蘭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所指導的一部美國電影。
在影片開場,一陣摻雜血色的夕陽映照在海灘上,三個穿著黑衣、形似巫婆的女人在沙堆上舉行怪異的儀式,就像是異端的彌撒典禮——他們把一柄短劍放入了一隻埋於地下的手裡,在儀式結束後,她們喃喃的念著咒語緩緩離去,消失於撲面而來的迷霧中,在迷霧消散之後,一個關於宿命與背叛的故事,就此拉開了大幕。。
就在同一地點,一場血腥的廝殺剛剛結束,將領麥克白與他的朋友班科返回自己的封地,在路上遇到了三個女巫,女巫們宣稱麥克白會先後成為大領主和蘇格蘭國王,而班科的後代則會成為國王。接下來發生的事應驗了女巫的說法,使得麥克白在利慾薰心的情況下在夜裡親手殺害了前來他城堡給予他封賞的國王,並在貴族的推選下成為了國王的繼任者,但他又忌憚女巫留給班科的預言,於是他下令謀殺他和他的兒子,並消滅了他和國王兒子馬爾科姆的族人,在一場場血腥的屠殺中,班科的兒子和馬爾科姆倖存了下來並集結軍隊向麥克白發起復仇,在女巫們的預言一一逐步實現的情況下,麥克白最終走向了屬於自己的滅亡。。
麥克白,一個並非十足狡詐的投機主義者,自從那數則預言開始不斷在他的腦海中盤旋時,我們便親眼目睹了貪慾和恐懼是如何將一個人徹底吞噬的過程。他不斷的自我欺騙,不斷地印證預言,不斷的反抗命運,而到最後,他發現連他最後的希望也都是假的——女巫說他不會死於被婦人生出的人之手,當他滿心歡喜的以為自己可以獨守空城天下無敵之時,班科的兒子麥克德夫卻告訴他自己是剖腹所生出來的。就在那一刻,麥克白那自信和輕蔑的面容瞬間僵硬了,我們可以清楚的從他的臉上發現了那無盡的恐懼與絕望。最後,在與麥克德夫的決鬥中,麥克白的頭顱被割下,每個兵士和貴族都在嘲笑他,嘲笑他的頭顱。從他戴上王冠的那一刻起,這件讓他最恐慌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
影片中,還有一個角色不能不提,那就是麥克白夫人。這個女人從始至終一直支持他的丈夫,她是丈夫心理轉折的重要推手——在丈夫最猶豫不絕的時刻,正是由於她的勸說,麥克白才最終痛下殺手,殺害了國王。在最後,精神恍惚的她先丈夫之前離開了這個世界。不論是對是錯,她為了丈夫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還是很大的,他們之間的愛情令人動容。可正是因為她對丈夫的一味的縱容,導致了丈夫的異變,在他的影響下,她也隨之被摧毀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關於人性的,足夠黑暗和絕望的故事,我們在影片中以麥克白的視角不斷的毀滅、重建、再次毀滅自我,在命運面前,他就像一個玩偶一樣被擺弄,被戲弄,一步步的走向死亡。不光是他,其實故事中的芸芸眾生都有濃郁的宿命色彩——是宿命安排了他們的過去,是宿命預見了他們的未來,是宿命使他們墮落,是宿命釀成了這齣不朽的悲劇。在宿命面前,一切的努力都顯得乏力,一切的掙扎都顯得毫無意義。。
在深刻的主題之下,本片的視聽語言運用的相當純熟,大師的功底盡顯無遺。
在整體的視覺風格上,本片並未因為是舞台劇的改編而受到過大的影響,人物之間的對白和場景的風格都相對寫實,很有現實主義的風格,然而在某些重要橋段上,本片又有大量的超現實主義色彩,兩種風格相互雜糅,並未產生任何不良反應,反而使得影片更加的精彩並充滿了神秘氣息。而且雖然故事曲折離奇,但波蘭斯基依舊能將故事中的每個人的行為邏輯扣的嚴嚴實實,絲絲入扣,將整個故事講得引人入勝。而在以上方式的處理之下,配合大量的心理獨白會增加觀眾的代入感,我們彷彿跟隨麥克白的心理活動,不斷的在恐懼和幻想中游離,最終在崩潰的邊緣里結束自己的生命。不光是他,班科和其他角色也用到了同樣的手法,這樣的手法會更好的帶領觀眾進入角色,並被影片的故事所深深地吸引。
影片的畫面和鏡頭,雖說不能算是十全十美,但也能看出是精心所為了。這部電影作為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商業電影,並未有什麼突圍的構圖等視聽語言呈現於影片之中,但片中的某些場景也不得不提——在麥克白偶遇女巫之時所出現的廢墟就是一個精彩的場景:在雨霧蕭瑟之中,風聲大作,麥班二人於豐沃草地上偶經一所殘垣斷壁,在破敗的黑色磚牆之後是數個女巫在念叨異端的邪咒。雨霧交加的處理體現了令人不安的因素,而殘垣斷壁和黑色則映襯了三個女巫的猙獰和異端的詭異,這樣的環境為後面重要的預言橋段起到了渲染作用,更加凸顯出了那些預言的黑暗和神秘。
影片的精彩段落數不勝數,從開場的女巫預言,再到麥克白受匕首指引刺殺國王,經典橋段比比皆是,而我要列舉的是其中的兩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橋段。
其一就是影片的高潮橋段——麥克白第二次回到女巫巢穴的橋段。在成為國王並殺害班科後,麥克白回到了廢墟尋求女巫們的幫助,來得知自己接下來的命運。一群赤身裸體,年紀參差不齊的女巫們在地下室裡圍繞著一口大鍋,她們發出詭異的笑聲並念著神秘的邪咒,氣氛不安而恐怖,在女巫們的簇擁下,麥克白喝下了鍋中的魔法藥湯,並漸漸的陷入迷幻,在鍋中,他看到了接下來要發生的事,女巫們的預言。在樹林中,他看到了坐在王位上班科的後代帶著耀眼王冠,手拿著鏡子,在鏡子中,麥克白不斷地看到班科的子孫後代戴著王冠坐於王座之上,手持著鏡子去映照他們的後代,直到最後,麥克白看到了被他謀殺的班科口中留著鮮血向他咧嘴大笑,再也遏制不住心中恐懼的他拿著夢中所佩戴的寶劍割裂了自己的夢境。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麥克白的夢境深深地反應出了來自他心中最底層的恐懼,超現實場景中有很強的不確定感和不安全感,詭異的打光和夢境整體的柔光處理都突出了不安定感,就像在林中見到了坐著的國王,而鏡子的段落尤其體現了這一點,快速的切換場景加大了觀眾的驚詫和恐懼,就像體會到了麥克白的所聞所想。這段是影片當之無愧最精彩的部份,也是影片的點睛之筆。
其二是那場對馬爾科姆家人的屠殺——兩個大兵進入了正在閒談的馬爾科姆妻兒的臥室,氣氛一下子凝固起來,兩個士兵質問二人馬爾科姆的事,母親與之針鋒相對,再到士兵毀壞兒子的玩具,緊張感和恐懼感不停地提升。之後,兒子因為士兵侮辱他父親而衝撞他,突然,兒子跌跌撞撞的回到了母親的身旁,說了一句」He killed me mama。」倒在了母親的懷裡,正在觀眾奇怪之時,鏡頭忽然一轉,原來那孩子的身後已經中了一劍,死了,母親被突如其來的狀況所震驚,屋外的尖叫聲四起,掙脫兩名士兵的母親跑到臥室外,發現一家老小已經全部被殺,倒在了血泊之中,屋子被點燃,熊熊烈火是影片轉場的媒介,整個段落到此結束。這個段落中,兩個士兵的出現打破了原本安詳溫馨的氣氛,節奏急轉直下,降至冰點,觀眾的心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所懸起,在兩名士兵不斷的污衊和挑唆下,兒子忍不住頂撞其中一名士兵,而之後他的死也被處理的精彩絕倫,一個鏡頭的轉換,段落的節奏便急轉直上,觀眾好似隨著母親一樣對此感到震驚和難以接受,之後場景未變,聲音先行,慘叫聲留給觀眾大量想像的空間,並且再度提升了影片的緊張感,讓觀眾為角色命運而擔憂。直到最後,如同撥雲見日般的血腥場景,緊張感和恐懼感才算達到了頂峰。
當然,這些精彩的橋段離不開演員們的精湛演技,麥克白將一個敏感脆弱又殘暴自大的國王演的惟妙惟肖,而其他角色的表演也同樣十分精彩,正是由於他們的表演,這部講述人性的電影才會如此的具有表現力和充滿著力量。
影片的音樂出現的次數並不太多,是以現代音樂和中世紀音樂交叉出現的,選曲其實是以影片具體橋段的內容為主要依據的,有的是要烘托出驚悚的氛圍,有的則是直接要表現當時的風土人情,作用各不相同,但同時都很好的體現出了導演所要表達的意願。
可是,本片並非十足的完美之作,雖然影片有大量的經典橋段,但最後的一場麥克白與麥克德夫等人的決鬥還是明顯的有些可笑,我個人認為,波蘭斯基在處理動作場面上的經驗還是稍有欠缺。但即使如此,身為一部洞悉人性和命運的傾情之作,這部電影卓越的藝術成就也是無可厚非的。
波蘭斯基以拍攝在小空間內的電影而聞名世界,在這個環境裡他總能將人物之間的矛盾和戲劇衝突發揮到極致,例如《水中刀》。而在這電影裡,他卻選擇了自己並沒操作過的莎劇和古裝戲,並極大拓寬了敘事環境,這對他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令人驚喜的是,這部影片並沒讓人失望,它以極其工整和超高的藝術水準呈現在了世人面前,不光如此,波蘭斯基將自己對影片的理解融會貫通,不但保持了影片的完整度,也加深了莎翁原著里所要表達的黑暗和宿命的意味。可謂是戲劇改編成影視劇的典範之作。

                    ——作於2014年10月14日凌晨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