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OAOA

2014-10-16 19:21:24

人生海海


     當我在鏡頭裡看到一團團電線時,我想起了《甜蜜蜜》里川流不息的街道。我看不出這條通向何處,那條經過誰家。.來來往往的看得到的看不到的的各種線索堆疊拼組成日復一日規律反覆的生活,然後再流經回來把人圈在了圈裡。用電線來比喻人生海海也許有不恰當的成份,即使電線再亂,膠皮也會讓每一根之間涇渭分明。而人生,你預想不到哪條線會貫穿多年,巨大的網早已鋪成了面,人沿著網的經脈才把生活過得立體了。
    電影裡運用了大量的環境音拓展出極大的畫太空間。各種平凡的週遭隨處可聞的、平凡的細微到不能再細微的聲響,倒水聲、電視聲、風聲、電話聲、街上車輛聲、引擎發動聲......最平凡也是最真實。各種環境音表述出幕後的枝葉交錯,而最大最粗的根系就是讓人關注又讓人忽視的親情:投射到兒女身上的親情,夫妻之間交織的親情,兄妹之間難以割捨的親情.......電影原名本是《親愛的小孩》,黃渤解釋說:當小孩丟失了,就只剩下了《親愛的》了。
    親情的確催人淚下,其他的根系也未嘗不可琢磨:社會制度,執法機關制度,司法機關制度,福利院制度。
    「24小時不予立案調查」這句話在許多影視作品中都出現過,我一直不明白怎麼一直沒有被取締。不予調查是怕各種閒事過於繁多待誤公事正事,而真正的失蹤卻因此錯過了最佳的找尋時間。「知道你為什麼在這嗎。」之所以不是問號是句號,是因為這是對弱勢者的不平等看待和對權力的追捧。在嫌疑人面前給予威壓確是會有更好的審問效果,但在家長報案時,這時警察的威嚴到哪去了。鏡頭搖到對面,李紅琴蹲著的姿勢滑稽又讓人臉紅。不同的犯人有不同的對待,那什麼是不同?罪行的輕重緩急還是罪犯的出身。警察等一切司法執法人員以人民公僕自居,而主僕卻已經本末倒置。怪不得城管在網路上成為笑談。
    法庭上繁忙的事務讓人懈怠,就像工廠流水線一樣讓公職人員對待生命或是人權缺乏了基本的尊敬和維護。福利院院長其實在根蒂上仍殘留著對農民的蔑視,當聽到「我也有律師」的時候輕蔑一笑。但每個人都有「生活」的權利,無論贊同還是否定,起碼都應對他人保有尊重。
    有人認為電影是以「打拐」的話題表現親情,不過不妨從親情的形式上去看看「打拐」。兒童拐賣讓人膽顫心驚,千辛萬苦找回兒子,田文軍連上廁所都扛著田鵬不敢讓他離自己一步,他的舉動表現出他的後怕,而本質的還是對這個社會的不信任。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里也出現過兒童乞討團體,通過影視作品表現出的犯罪行為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黑暗。開小賣鋪的父親、再婚的母親、卑微無知的農村婦女、拜金但還保有同情善良的律師,這些不同階層的人面對「打拐」時,表現出了不同的態度、觀念和應對方式。拐賣女人和拐賣兒童難道還有什麼不同?同樣泯滅人性的作為就不必談什麼五十步笑百步了。從2004年的《盲山》看拐賣婦女的題材。從物質上,要最終解決拐賣婦女這個社會難題,必須解決男女出生人口比例失調的問題以及最根本的貧困問題。可從精神上,還是要說,加強教育吧,畢竟現代人不能越來越原始越獸性。還有那些坑蒙拐騙將一個尋找孩子的父親逼得跳河的人,譴責?不,文明發展了,可人總不能越來越退步吧,變回動物甚至還不如動物......只希望這些在現在社會上屢見不鮮的「奇聞"能夠越來越少......
    作為一部現實題材電影,《親愛的》的確夠真實,早先種下的線索又繞回來將人截住。但其實看到最後,我也釋懷了,我並不擔心她,因為生活本就不易,再多的困難早晚也是要過去的,困難生來就是註定要被克服。在生存以上生活以下,一直就有許多人在艱苦掙扎。吉芳的窗前,橙色的牆給生活增添幾分亮色。幾根樹枝從畫面左上角插入,人生,也其實一直都有希望。
  海明威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是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