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手機 [2003]--CELL PHONE

手机/CellPhone

7 / 1,539人    107分鐘

導演: 馮小剛
編劇: 劉震雲
演員: 葛優 徐帆 張國立 范冰冰 范偉 趙奎娥 楊欣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麻辣燙裡的豆腐

2014-10-17 15:46:20

像他這麼成功的鋼炮也沒幾個


第一的感覺就是,葛優扮演嚴守一的角色不像,氣質不像,王志文像,不過電視劇版本的手機是王志文扮演的。
第二的感覺就是,嚴守一主持的電視節目有點像內種廣播裡專門給失足、婚外戀婦女出怪招兒的情感類節目,區別是嚴守一沒一般印象里那麼憤世嫉俗。
第三的感覺就是,費老最不像,戴一眼鏡,大家一口一個費老的叫著,還出書。你說他能出什麼書呀!估計就是劉墉寫的內些教你詐,不是教你詐的破書。
整體感覺:俗。特別是費老東窗事發,說什麼以前好,以前交通通訊不方便,做什麼事兒都有緩和的餘地,爭辯的機會,手機時代裡的人太近。電影名字就是手機,沒必要在電影裡誇大手機及手機時代人和人內點貓道狗道說的太清楚,知道就成,說太細,俗了。還有電影結局,嚴守一不再使用手機,費老遠走他鄉的設定,有點事事兒的,過了。突出電影主題,但也得考慮邏輯和人情世故不是?
馮小剛電影都挺貼的,有種與生即來的親近感,還有電影裡一些「番外」的設定,都挺好,電影特生活化,也不臃腫。對於情節的把握,馮小剛還是挺有一套的。
再說說額外的,就是手機講什麼主題,不言而喻。看完之後,突然想到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費老說古代好,午夜巴黎乾脆穿越回古代。手機講資訊時代帶給都市人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生活中隱隱的不便利之處,他大概可能是說社會和人性之類的東西。午夜巴黎在說黃金時代情節,追憶過期,對現金社會的反思之類。
然後我突然意識到,這兩個電影除了主題和內容不同,而片子自身的定位都還挺像的,知音體電影,故事會的模式。那為什麼我看手機和看午夜巴黎的評價不同呢!再延伸一下,我還想起了楊德昌的《獨立時代》,獨立時代的巧妙之處是在於它的多點開花,從各類人的角度尋求安身立命的機會。說實在,把這些簡單、統一,可以歸結於與手機類似的主題,其實它也沒有想像中的高不可攀。
那對於我自己的疑問,我給出的答案就是:我的虛榮。我的思想意識在作祟。還有就是導演的專業性的區別,電影的包裝和代入感的區別。
手機是大俗片,講的道理也是臭不可聞,但我們看的其他電影也不見得比手機好多少。除卻糖衣炮彈,看看你欣賞的電影與手機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如果你杯具地發現,沒什麼區別,也不好意思去鄙視小鋼炮吧。畢竟中國這片文化沙漠裡,像他這麼成功的鋼炮也沒幾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