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邑人

2014-10-18 01:06:02

親愛的:我們都是孤獨的


一。

我們應該感謝能有《親愛的》這樣一部作品出現。

它告訴我們社會其實是這樣的,在我們熟悉的生活之外,還有其他的生活,還有那樣的一群人,那樣痛苦地生存著,那樣的無助,那樣的無望,無望到了絕望的地步,卻還必需要硬挺著生活下去。

它 還告訴我們,其實我們都一樣。為什麼我們會哭,坐在電影院,跟著故事,在那些並非刻意煽情的鏡頭面前,一任眼淚流了滿面,那是因為那些感情我們感同身受, 因為那些人本來就可能是我們自己。只是,我們屬於幸運者,幸運地沒有遭受那無邊的痛苦,幸運地坐在了電影院裡,去當做藝術品一樣去欣賞他們。

他 們那些人,有的是生活在城中村裡的小販,有的是企業的老總,有的是小學教師,有的普通的上班族,各種職業,林林總總,一如坐著看電影的我們。他們本來就是 生活中的一員,卻因為有那麼一天,突然失去了的孩子,進而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而我們的軌跡不過是沒有發生改變罷了。

他們即我們,更大 的我們,就是眼下的中國。這就是眼下的中國,正發生著這樣的事情,生別死離,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卻生生就是沒了,而明明知道他們還活著,卻就是找不到他們 了。我們一時找不到了自己的鑰匙,就會急得團團轉,六神無主,而他們則耗盡了心血去尋找,而所謂的希望,卻淡到於無。說沒有,卻存在0.1%的機率,《親 愛的》裡的黃渤,幸運地找到了他的孩子。而他只是被幸運砸中的那一個而已,現實中的原型彭高峰正因此而成為了新聞,成為了傳奇,傳奇到足以被改編電影。

而 更多的人註定不是傳奇。於是,他們的感情註定孤獨,註定繼續無助下去,甚至被當成精神病患者。即便是企業老總,也會有一天說我找不動了,也會抱怨說為什麼 會是你。為了排遣內心的無助與孤獨,他們抱團,組成了互助會,以傳銷一樣的方式在為自己打氣。那些個鼓勵鼓勵鼓勵,鼓勵鼓勵鼓勵,荒謬之下掩藏了多少哀 傷,以一種最為正常人所不齒的方式激勵著自己,然後一次又一次地奔向一個可能找到孩子的方向,然後在失望面前碰到跌跌撞撞,然後還要繼續找下去。從一個失望到下一個失望,週而復始地下去。

就像我們某一刻的心情,突然變得沮喪乃至絕望,到了無以復加。而他們卻不是某一個時刻,而是每一刻,那種絕望黑暗的感情,無時無刻不如此。

不想多說了,他們總是讓我想到自己,讓我知道其實我們跟他們一樣,我們的感情都是孤獨的。

二。
我們應該感謝能有《親愛的》這樣一部作品出現。

還因為抽離了開來,從《親愛的》身上,還可以看到另外一些弔詭的東西。

首 先,這部片子是一位香港導演執導的。倒不是說陳可辛不優秀,而是說大陸的導演都跑哪裡去了?曾經具有問題意識的第四代導演們,基本上都已經被收編了,成為 了官府的座上賓,於是作品一部一部地遠離了地面,飄在空中,成為空洞的繁榮。而曾經生猛的第六代,卻遲遲無法浮出水面,眼看著他們都老了,除了賈樟柯等少 數人偶露崢嶸,其他人是真的老了,鮮活不再。而眼下活躍著的新一輩的導演們,製造的作品,都離現實太遠,所謂藝術,更像是一個大大的肥皂泡,外表光鮮,其 實經不起戳。只是市場在擴大,他們的作品滿足了需求而已,卻經不起時光的打磨。

再次,說到新聞改編成電影的作品,在《親愛的》之外,我們其實還是有一些作品的。盤點起來,近些年來因新聞事件而改編的電影,看看它們的樣子吧。

賈樟柯與《天註定》,被禁,不知出頭之日,無論拍的多麼好,又能怎樣呢?
張楊與《落葉歸根》,讓人心酸的新聞被改編成了趙本山主演的喜劇片。當公路片在中國火起來,作為一部早幾年出品的還算不錯的公路片,本片卻不怎麼被人提起了,也是一種悲哀。
李楊與《盲山》,值得被人注意的一部片子,像《親愛的》一樣講述了打拐的故事,現在也被人遺忘了。
金琛與《鳳凰》,一個眼下的新聞故事卻被改成了民國背景,還請了國際陣容來演,卻不咸不淡地上映,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高群書與《神探亨特張》,將一個類主旋律的片子排成這樣已經非常不容易了,票房可以忽略不計,獲得金馬獎就是最大收穫了。提到高群書,其他同樣改編自新聞的《千鈞一髮》也還可以看一下,一併放這裡。
寧瀛與《警察日記》,主旋律,還是不評價了吧。這個片子我猶豫了很久要不要放在這裡,因為這類純主旋律的電影如果要列的話列一大堆,就拿著一個做代表吧。

好了,比較一下,國內以新聞改編的電影,可以說沒有一部大獲成功。相形之下,《親愛的》也選擇繞開對體制的批評,將整個故事往感情上推,其實這有避重就輕之嫌,而且也有討好觀眾的成份,但情感因為是共通的,所以陳可辛還是收穫了想要的效果,進而成功了。

再次,就是體制問題了。鑒於現實的形式,我還是不多說了,免得為自己惹來一身騷,還是明哲保身的好。不想看體制原因的童鞋,請回去讀讀上面的第一部份。

美 國是電影製作大國,打拐的題材,好萊塢也有,像《失蹤的寶貝》,像《換子疑雲》,這兩部非常不錯的作品中,有關兒童失蹤的問題,導演與編劇們都沒有刻意去 賺取觀眾的眼淚,而是直指體制問題,正是政府的不作為、亂作為,才導致了社會問題的發生,並將問題坐大。一個人的問題可以歸罪於個人的失責,但同樣的問題 大面積發生,就絕對是體制發生了問題。任何想要躲避,或者企圖辯解的行為,都是無力的。

而陳可辛的鏡頭下,警察是負責任的,城管是不抓小販的,唯有孤兒院院長是絕情的,唯有騙子是歹毒的,唯有人販子是無恥的,核心問題,一概拒絕直面,批評的部份,也是無關痛癢的非核心部份,我們可以不屑,但也要知道很多東西本來就是碰不得的。

陳可辛可以說是狡猾,也可以說聰明。但無論怎樣,能做到眼下的份兒,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

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感謝有了這樣一部片子的出現。對陳可辛,還應當充滿一些尊敬為好。起碼,《親愛的》可以教我們如何正視我們自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