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深夜前的五分鐘--Five Minutes to Tomorrow

深夜前的五分钟/深夜前的5分钟/凌晨前的五分钟

5.7 / 157人    Japan:129分鐘

導演: 行定勳
編劇: 本多孝好
演員: 劉詩詩 三浦春馬 張孝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司馬平邦

2014-10-18 18:34:56

愛情與人生


愛情與人生
司馬平邦

以前的諾基亞直板手機上都會預裝一款著名的遊戲,叫貪吃蛇,很好玩的。
用遊戲舵上、下、左、右控制蛇的前進方向,尋找吃的,每吃一口就能得到一個單位的積分,蛇的身子會越吃越長,身子越長玩的難度就越大,不能撞牆,更不能咬到自己的尾巴--但最終都是咬到自己的尾巴而GAME OVER的。
日本導演行定勛根據日本作家本多孝好的小說《深夜前的五分鐘》改編導演的同名中國電影《深夜前的五分鐘》(中國人投資),也就採用了這種「貪吃蛇」式的講述結構,其有意思處在於,即使僅僅從故事結構上做鞭辟入理的分析,也能頗得餘味。
故事的主角,是一對同卵雙胞胎姐妹,姐姐如玫,姐姐若藍,由劉詩詩一人雙飾;因為這部電影的出品方是中國公司,在中國拍攝,劇情也相應做了中國化處理,把故事發生地點改在了上海,但風格強烈的日本導演在創作上仍然保留了頑固的為日本觀眾服務的意識,比如超過2個小時的片長,還有「讓愛延長5分鐘」的細膩主題,其實這更是考驗喜歡快節奏講述的中國觀眾的耐心,但反過來說,這部電影又最迎合觀眾的耐心,如果你有耐心,夠細心,真專心,相信又會得到相當的驚喜。
如玫和若藍與所有的同卵雙胞胎姐妹一樣,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甚至心也似,但這不妨礙她們之間又有著非常大的不同,比如某人更腹黑。
故事的開頭就是她們的小時候,一個穿著紅色連衣裙的小女孩故意打壞了別人家的玻璃,然後拉著穿著藍色連衣裙的小女孩躲到樹叢後去互換衣服,待她們換好衣服出來,事主果斷抓住了肇事者--那個穿紅裙子的女孩。
紅色代表如玫,藍色代表若藍,這也就是說,玻璃其實是如玫故意打碎的,但小小年紀的她就知道把錯誤嫁禍給若藍,而若藍,從小女孩起,就以一個柔弱、低調的形象出現。
很快,她們長大成人了,如玫成了電影明星,若藍成了自由撰稿人,如玫愛上了電影製片人天倫(張孝全飾),而若藍因一個偶然機會認識了鐘錶店學徒,一個性格溫和的小伙子阿良(三浦春馬飾)。
長大後的如玫開朗大方,還總想與木訥寡言的若藍互換身份,體驗更多一重的人生樂趣,但機緣巧合的是,一個偶然機會,天倫也錯認若藍為如玫,並帶著她參加自己新電影的首映式;之後,若藍與如玫決定在後者正式結婚前到模里西斯旅遊,以愉快結束單身,卻不想她們搭的船出了小型海難,惟一一個死者就是若藍。
一個本來很簡單的故事,就在這時候出現了逆轉,海難中活下來的如玫與天倫如期成婚,但若藍之死卻給如玫和天倫造成了艱難的自我認知困境,這對同卵雙胞胎姐妹常常身份互換的那些過往也漸漸浮出水面,如玫的個性變得漸漸令天倫不認識,於是,他們也分開了,那麼,海難中死去的到底是若藍呢還是如玫呢?而海難中活下來的,到底又是如玫呢還是若藍呢?
電影的最後情節是,如玫重回模里西斯,希冀從失落身份的故地找回真實的自己,她是不是找到了?電影給了一個開放性結局,但對觀眾們來說,另一個答案卻躍然紙上--雖然,這是一對同卵雙胞胎姐妹,雖然她們一直都在聲稱有身份互換的習慣,但她們之中,一定有一個人比另一個更腹黑,即從小到大,她們的身份互換並不真正是相互的,而是那個更腹黑的女孩有意為之的,她是誰呢?
當我們回梳理這部電影的結構,才會發現,它的開頭,即兩個女孩砸窗戶後互換連衣裙的情節,既是故事的起點,也是這一對同卵雙胞胎姐妹一生悲喜劇的答案。
雖然電影裡沒有令姐妹中的那個餘生者最後明確自己的身份,但答案已然有了:
從小,妹妹若藍,就會先與姐姐如玫互換身份,然後再去砸別人家的玻璃,然後再將姐姐拉進樹叢換回衣服,這就讓真正的如玫成為被責罰的對象。
也許,只有日本創作者才能創作出如此腹黑的故事,但想想,這個腹黑的故事裡多少也暗藏了一些深刻的人生主旨。
除此之外,《深夜前的五分鐘》的另一條線索是阿良與已死的前女友之間關於將時間推遲5分鐘的生死默契,在這條線索上顯現的是愛情的主題,一個習慣生活於前女友推遲5分鐘的愛情裡的阿良,從在游泳池迷上若藍的泳姿開始,就深深介入這對關係特別的同卵雙胞胎姐妹的生活--包括她們的愛情體驗、她們的身份錯置以及她們的悲喜人生,最後,溫情、失落的阿良終於在如玫的關愛中找回了是被錯置的愛情,生命的指針重新走上正途。
以一個小小的腹黑開始的人生,與被錯置5分鐘的愛情,兩條故事線索,一個理性,一個感性,交叉疊加,幻化成一柄專事放大細微情感的顯微鏡,如玫、若藍、阿良和天倫4人構成的這個人生與愛情的磁場,埋伏著無數種可能的過往和結果,形成了一部完整的電影。
改編於日本小說,並由日本導演創作的這個故事,帶著鮮明的日本文學體驗的特色,線性的故事被截成碎片,為中國觀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