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深夜前的五分鐘--Five Minutes to Tomorrow

深夜前的五分钟/深夜前的5分钟/凌晨前的五分钟

5.7 / 157人    Japan:129分鐘

導演: 行定勳
編劇: 本多孝好
演員: 劉詩詩 三浦春馬 張孝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胡不鬼

2014-10-19 09:17:31

一部無法劇透的電影


                                   《深夜前的五分鐘》
                                  一部無法劇透的電影

                                                                   胡不鬼/文


行定勛(Isao Yukisada)是誰?聽名字就知道是日本人。這個擅長表達死亡與純愛等各種(非正常)人類糾結情感的日本著名導演,據說在上海拍《深夜前的五分鐘》(以下簡稱《深夜》)時備受煎熬,中國城市各種僵化的管理辦法,讓一個想自由創作的異國導演遇到了很多要命卻又不足為外人道的掣肘。所幸,身處他鄉倍感糾結的這位日本導演,還是完成度頗高地交出了這部中日合拍的愛情懸疑大片。

通常而言,電影可分兩種:你看了一遍或者知悉劇情後再多看一眼都嫌膩得慌的;你哪怕知道劇情或者看了多遍都興味盎然的。後一種我稱其為「無法劇透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的終極目標不在講清、講好一個故事(雖然這對國內眾多導演而言簡直比安全走到馬路對面去還難),而在表達一種對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同時傳達一種藝術上的創作理念。《深夜》顯然屬於第二種電影。

《深夜》講述了劉詩詩飾演的一對雙胞胎姐妹花去模里西斯旅遊,因為意外導致姐姐身亡,妹妹回來後,兩人的男友不約而同發覺回來的這個她身份蹊蹺。她說自己是妹妹,丈夫卻發現她慢慢變得像她姐一樣憂鬱和沉默;她說自己不是姐姐,卻開始和姐姐的男友生出瓜葛,不清不楚。

這樣一種適合鋪陳故事迷陣的人物關係,其實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類似的設置,但《深夜》的獨特之處在於,影片並沒有致力於給出一個確鑿無誤的事實性答案(也許給了但我沒看出來),而是有意識通過懸疑手法,釋放各種煙霧,將單執行緒的故事,通過限知敘事,營造為開放性的結構,就是說,你怎麼理解都可以,到底回來的是妹妹還是姐姐,其實都說得通。這種包容互動,以及需要通過觀眾主動建構故事的敘事手法,無疑極為適合當下年輕人的觀影習慣和口味。

故事結尾的這種模糊處理,其實並非為了開放而開放的刻意為之,而是有其主題表達上的考慮。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從具體的情節上移開注意,轉而思索為什麼回來的這個女孩會兼有姐姐和妹妹的性格特徵?為什麼各種細節在支持一種可能的同時轉而又會支持另一種可能?答案就是,導演有話說,而他想說的,其實也只是屬於他對這個題材的個人理解而已(同時也是我對他這種個人理解的個人理解而已):兩個看似極為親密的人,在某種情況下,是可以合併成為一個第三個人的,這第三個人沒有了舊人們的狹隘與矛盾,在精神層面實現了某種和解,成為一種更能深刻理解人生真意、體味生命奧秘的「新人」。這個主題玄而又玄,玄到似乎非要通過這個假定性很強甚至帶有某種奇幻色彩的故事來傳達,但仔細想想,在生活中,這種感覺以及人在精神上的類似蛻變是不是似曾相識呢?

還是說回電影的手法。看過電影大師布列松名作《扒手》的人會明白,一部什麼都交代得事無鉅細的電影是無趣的,但當你有意識地省略部份過程,觀眾就會拼命地進行腦補,填補進自己的各種瑰麗想像,同時能更主動地接受你表達的主題。《深夜》沒有布列松電影那麼純粹,卻也在通俗的層面,利用懸疑(其實就是一種省略的學問)的手法,引導觀眾一起完成了一次對人性與愛情的探秘之旅。(完)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