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15,83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iss-V

2014-10-24 22:01:27

《飲食男女》影片分析


 《飲食男女》在鏡頭和聲音方面都有它非常特別的地方,與其他影片相比,他的鏡頭利用一些框架、標誌、顏色等的表達更直白,每個鏡頭中隱含的意義和暗示也與故事發展緊緊相扣,值得觀者仔細回味研究。尤其是在介紹人物的時候,很少用語言繁雜這種淺顯而鄙陋的方式,而是多用鏡頭語言去表達。影片音樂更多的吸收了各種文化的特色,對故事基調和人物情感的表達和暗示拿捏得非常準確。另外片中有一種時光交錯糾纏的感覺,在時間的順序裡面,我們能不停地發現導演在情節發展中埋下的一個個伏筆,並為之感到驚喜,使整個影片看起來完整連結,情節發展思維縝密。
                       鏡頭分析
(一)《飲食男女》在鏡頭上的第一個特點是「物先入,人後入」。
例如,介紹影片主要人物。大姐、二姐、小妹出場的時候依次先出現的物品是:一個絞帶了的隨身聽播放器、電腦螢幕、油炸鍋,而後才依次出現了主要人物的形象的鏡頭。而在出現形象的時候多用的是近景,清晰的表現出人物的表情和人物的情緒狀況。於是從影片一開始我們就已經能基本上看得出三姐妹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徵和他們與父親的關係和感情。可以說,導演成功的用僅僅短短的六個鏡頭就表現出了三個人的工作、身份、性格和感情狀況,精煉而準確。
其次,無論時空怎麼轉換,首先進入鏡頭的都是主人公的物品或者手。這樣的效果,有三個。效果一,讓觀眾覺得好奇,好奇就會抓住一個觀眾的心,讓觀眾懷著持久的好奇心挖掘每一個人物的情緒,使觀眾的感情一直處於導演的控制之中。效果二,人物的動作往往能夠最大程度的透漏一個人的情緒,一個人的表情也許可以偽裝可以掩蓋,但是一個人的動作裡面所透露的資訊卻無法掩飾。效果三,先出現「物」的鏡頭可以使時空轉換的效果更明顯,在第一時間讓人們感覺到空間的變換,是整個影片的時間空間脈絡更加清晰。尤其是「物」的鏡頭轉換,更利於導演使用相似性剪輯。例如老朱切菜的時候,在鏡頭切換的時候有時候就用到了相似性剪輯,讓鏡頭看起來連貫有美感。
(二)《飲食男女》在鏡頭上的第二個特點是在每一次情節發生重大轉折的時候都要用到一個空鏡頭。
例如,影片中出現的空鏡頭裡有陰雲密佈的山川,而當晚二女兒一個人孤獨的面對自己失敗的感情生活。有喧鬧的大街,有車水馬龍的夜晚,每一個鏡頭都是下一段情節發展的一個預示性的情緒鋪墊。
這些空鏡頭可以讓觀者可以順著導演留下的印記和線索跟著導演的基調去看電影。很好的控制了電影的情緒和情節發展合理性。
(三)第三個特點是在多次使用一個全景鏡頭的時候都在鏡頭中暗含顏色、框架等情節暗示。
我們以溫叔叔的死亡為例來分析,有一晚當老朱和溫叔叔喝醉酒以後,兩人互相攙扶著走在走廊里,溫叔叔對老朱說了關於死亡的玩笑,而這時候老朱一把將溫叔叔推到了牆上,那時候溫叔叔的背上掛著一件紅色的夾克衫,此時恰巧溫叔叔就靠在了紅外套上。我們知道紅色代表者死亡和恐怖,這就預示了溫叔叔後來的死亡。
還有小女兒和男朋友在暗房裡沖洗照片的那個鏡頭,整個鏡頭都是沉浸在一種紅色和黑色裡面,然後攝影機給沖洗照片的池子給了特寫,裡面充滿了紅色的水,這就暗示了三女兒和男朋友強烈的愛情慾望,在黑暗潮濕的環境裡面如洗照片一般的現形了,暗示兩人後來的性關係。
我們再以老朱家的晚餐為例,以蓉伯母來家做客的那一段為例,蓉伯母一心想嫁給老朱,並且一心認為老朱喜歡她,在老朱面前毫不客氣,但是那天晚上有一個鏡頭是透過廚房的窗格照進用餐的餐桌,我們看到全家人都是框在右邊的大窗框裡面的,只有蓉伯母一個人被框在了窗框外面,這就暗示了,蓉伯母是不會和老朱有任何結果的,也最終不會走進老朱家成為老朱家的一份子。
這也是導演在影片中充分利用了暗示的一個特點,使整個影片的情節發展一直處於一種情理之中,發展的平整而符合思維。
(四)第四個特點是用鏡頭說話。這是我個人認為《飲食男女》最讓我喜歡的地方,就是在觀影的時候能從鏡頭中和導演達成一種交流,這樣的交流讓人覺得安靜和平穩,精煉漂亮。
我們就以開頭老朱在廚房做菜的那一段為例:成套的刀具、和名人的合影、嫻熟的刀技、漂亮的菜式、證書,我們能從每一個鏡頭裡面感覺到導演要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廚藝精湛對家庭飽含著愛的善良的男人,一個心懷希望和美好的男人。
再舉例,我們知道老朱是一個鰥夫,是因為在影片開始的時候,老朱站在廚房裡,攝影機在廚房外面,然後鏡頭裡同時框入了老朱忙碌的身影和朱夫人年輕時候的遺像,這一個鏡頭就表明了老朱鰥夫的身份,而且交代了一個明顯的時間概念,我們能看得出老朱的衰老和朱夫人遺像上的年輕形成了一種對比,也就因此知道老朱是成為鰥夫已經許多年了,他的生活是有些寂寞的。
(五)鏡頭表現人物的時候鏡頭動作豐富而富有含義。
我們以老朱第一次去酒店工作的那一段鏡頭為例,鏡頭不斷的在近景和全景中轉換,當鏡頭是近景的時候我們能感覺到導演是要以一種非常近的距離去表現老朱的情緒,然後鏡頭轉為全景,就會讓人感覺到身臨其境,彷彿我們就站在老朱身旁作為一個廚師在看他。這時候導演的鏡頭幾乎把老朱表現的就像一個拯救世界末日的英雄一樣瀟灑又偉岸。我想這應該就是導演的意圖。
再以大姐發現自己情書的那天穿了桃紅色衣服,燙了捲髮去上班的那天的一組鏡頭為例。導演利用了「跟」的方法去拍大姐的行進。其中又不停地轉換近景和全景鏡頭。導演改變了之前一貫的靜態鏡頭,突出了大姐在學校里穿梭的時候的速度和身體形態,一下子就放大了大姐內心的不平靜和憤怒。導演使用豐富的鏡頭語言準確表現出了人物內心的糾結、憤怒和焦急。
                   聲音分析
(一)《飲食男女》中,有一個「聲音先入,畫面後入」的特點,每次的轉場都是下一個鏡頭的聲音先進入,然後畫面才進入的。
這個特點是從影片一開始就表現出來的,比如在十字路口的那個鏡頭,就是先出片名,與此同時路口喧囂的車聲就已經進入了,然後才出了車水馬龍的那個畫面。還有老朱在第一次去酒店廚房救急的時候,也是聲音先接入,鍋碗瓢盆的聲音先進入了畫面,然後才接入了老朱進廚房的畫面。
這樣聲音先入的作用,有三點。第一、抓住觀眾的好奇心,和我剛才強調的「物先入」有異曲同工之處。首先讓觀眾去好奇下一個畫面會是誰,會是在哪裡。例如,大姐下一個畫面是在教堂里唱聖經,前一個畫面裡的聲音就是教堂聖經,這一段聖經讓觀眾感覺到音樂的感染力,讓觀眾好奇下一個畫面的內容和場景。第二、為畫面轉場做鋪墊,讓轉場變得平穩不突兀。這樣的例子我們不僅能從《飲食男女》中找到,我們還可以從很多影片中發現這個特點,比如《情人》等。第三、可以讓觀眾更客觀的體會環境的變換與人物心境的變化,讓觀者感覺到一種情感共鳴。例如老朱到廚房工作的時候先入的鍋碗瓢盆聲音和下一段老朱奔波忙碌的樣子就能讓觀眾感覺到緊張。
     (二)聲音主觀化。我在這裡說的聲音主觀化的意思就是,導演直接讓人物在電影中的聲音施加給觀眾,放大影片人物在音樂中的情感,然後施加在觀眾的身上。
     我們以大姐站在校門口看著體育老師從校門口騎著摩托的鏡頭為例,當時大姐的耳朵裡面塞著耳機,聽不到外面的任何聲音,導演這時候也是只放著聖經音樂,沒有在裡面加入任何環境的雜音,然後用一個特寫放大大姐的表情,好像我們每個人都能突然站在大姐的心裏面去體驗大姐在遇到愛情的時候的那種怦然心動,那種初戀一樣的緊張感。
再以大姐在歡迎新老師的卡拉OK教室和體育老師對唱的情節為例,導演再次將人物主觀上聽到的聲音直接施加到觀眾身上,從隱隱約約的歌聲到除了聽到音樂聲就什麼都聽不到,表現出了大姐內心對愛情的渴望和愛情的期盼對大姐內心的平靜的打破。
     (三)音樂的感情基調與人物心境。在整部影片中,導演採用的音樂不僅能夠代表我們的民族特色,還與整部影片的風格和人物心境非常的貼切。
以影片開始時,老朱做菜的那一段為例,音樂輕鬆詼諧,富有節奏感,表現出老朱內心的快樂和對星期天晚餐的那種期盼,還能夠吸引觀眾對於電影的興趣。這就是導演對於音樂的使用和把握人物內心的特點。又以梁伯母來到老朱家做客的片段為例,導演使用了滑稽幽默的爵士樂,以表現梁伯母這個人的到來對整個朱家上下的一種影響,也就是說,音樂里暗示了蓉伯母身上帶著的某種「尷尬」「鬧劇」。
   
 以上就是我對《飲食男女》從鏡頭和聲音方面的分析。總的來說,我覺得導演對觀眾的情感操控成功到位,整部影片的畫面都富有含義和美感,毫不冗餘。聲音上能夠使觀眾在轉場時得到暗示,情緒上感到共鳴。音樂能貼切的表現每個人物的內心活動,符合整部影片的風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