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深夜前的五分鐘--Five Minutes to Tomorrow

深夜前的五分钟/深夜前的5分钟/凌晨前的五分钟

5.7 / 157人    Japan:129分鐘

導演: 行定勳
編劇: 本多孝好
演員: 劉詩詩 三浦春馬 張孝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記憶書蟲

2014-10-25 04:38:10

《深夜前的五分鐘》大解密


       在開始探討此部影片之前,先探討一個概念。信仰,當提起這個詞的時候,大家的第一反應多數可能是迷信、宗教。但是我個人認為狹義上的信仰可以定位為宗教。但是人生至博至廣,以狹義來概括,難免以偏概全。應從廣義上來討論信仰,即人生的精神支點。人不僅僅只是一具軀體(物質),人還有精神,單一用唯物或唯心來下結論,偏頗矣!身體依靠物質來平衡,那麼精神呢?也需要支點來平衡,故精神之支點,可以稱為廣義之信仰。那麼可以得出結論,為什麼有人鍾情於事業,有人沉迷於愛情,有人醉心武俠,有人探尋宗教.......找到人生精神之支點而已。所以誰說中國人無信仰,我第一個反對。
     講了以上一個概念,下面我們來討論該影片,影片的最大一個懸疑就是面對「深夜前的五分鐘」的是如玫還是若藍?我個人認為是「如玫」,為何是「如玫」?容我徐徐道來:
     如玫:表面看來很開放(影片中醉後吐言換角色,邀阿良跳舞),實為保守內心之釋放。由於是雙胞胎,大家眼中的「一模一樣」,故從小兩姐妹開始了找尋自己的獨立人格(受西方文化影響,我們現在的世界觀就是活出唯一)。如玫是在潛意識中尋找而已,外在的模仿對象自然就是與自己「一模一樣」的若藍了。代表了(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屬性的一類人。
    若藍:屬於表面很保守(在橋上與阿良的對話),其實內心很開放,所以她是主動的尋找自我完整之人格,最後她半推半就的扮演了若藍的人格(給她姐姐送鐘,接受天倫的衣服,一起看首映)。若藍是在表意識中尋找獨立人格,外在的尋找對象更是大家眼中「一模一樣」的如玫了。代表了(傳統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