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深夜前的五分鐘--Five Minutes to Tomorrow

深夜前的五分钟/深夜前的5分钟/凌晨前的五分钟

5.7 / 157人    Japan:129分鐘

導演: 行定勳
編劇: 本多孝好
演員: 劉詩詩 三浦春馬 張孝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夏墨SHERO

2014-10-25 05:10:00

獻給無數的少數人(無劇透)


    剛入職場,我工作大部份時間都在做影視推薦,拼命找出賣點求點擊率,但這篇文字不是工作,我認真留意了每一個細節,甚至在觀影前看了兩遍原著。

    如果你抱著「如果我喜歡的電影,你在打低分,那你是在裝逼;如果我討厭的電影你打高分,那你不是愚蠢就是槍手,當咱倆打分相同,你才是『值得信賴的影評人或是客觀的路人觀眾。』」這種心理,最好趁早點右上角叉叉。

   我試圖去尊重首頁上觀望著評價而又不樂意被劇透的夥伴們,故選擇這個角度說開去。我必須說,站的立場與心態不同,解讀電影會千差萬別,或許再精準的分析也會成為一種誤導。希望我沒有陷入這種尷尬。

1、預設的立場與標籤
      看電影前你應當看過不少影評,褒貶不一,貶的居多,集中在節奏太慢、劇情鬆散、台詞太少、主演僵硬與平板化。昨晚看完,內心把以上批評全部推倒。

      想起中小學的作文課上,語文老師時常聲情並茂地朗讀優秀作文,而讓差生磕磕巴巴念完自己的作品,讓大家做出對比評價。然而某天,當老師沒暖場,直接讓兩位同學各自念完文章,點你發言,你或許會照著以往的套路去從作品主題、邏輯結構、語言直接去評判不足。

     我所說的預設立場就是這樣。《深夜前的五分鐘》的主創團隊,絕對不是一個討好市場的電影,怪裡怪氣的影名,陌生的日本導演行定勛,劉詩詩、三浦春馬、張孝全這種註定票房撲街的卡司標配,自然而然有人能「全程閉著眼睛都能知道影片情節散亂,三浦春馬好萌好可愛、張孝全瀟灑內斂,只有劉詩詩僵硬敗筆」。

     在影院看片時,有人悄聲談論看不懂這種「文藝」片。誠然,文藝片在影史上被冠以了晦澀難懂的標籤,觀眾常常不自覺犯怵,寫一些不知所謂的評論,卻從故事劇本、情節節奏、象徵伏筆到語言邏輯、演員鏡頭走位、細節放大試圖客觀分析,展示著「不明覺厲」的高冷姿態,卻往往陷入過度或片面解讀的巢窠。

    必須說,《深夜前的五分鐘》不是文藝片,也不是懸疑片,我很難準確地將其歸類貼標籤。但這是一部有質感的電影,結構和風格自然可有別的選擇,但我愛它選擇的這種。簡短的對白、紆徐舒緩的節奏,讓人內心豐盈。

    沒有閱讀和寫作習慣的人,很少理解片中的邏輯、潛台詞、鋪墊和伏筆,也鮮有能領略其顧左右而言他的魅力,台詞的節奏、層層推進的語言的力量,說到底,他們錯過的正是作品的詩意。

2、各司其職的主創團隊
      小說原著是本多孝好的《午夜的五分前》,這位作家人稱「青年村上春樹」,或許是翻譯的緣故作品讀來有點拗口,饒是看了兩遍,仍覺似懂非懂。電影的劇情梗概你也可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暫不贅述。

     行定勛,對於這位日本導演,除了他曾經的《在全世界呼喚愛》,認知幾乎為零,但他的作品卻輕而易舉地傳達出他的詩性與平常心。對原著不俯視、也不仰視,既不像某些意圖博出位的主創急著推翻一切,也不似課堂上的乖乖學生似懂非懂人云亦云地將作品捧上神壇,而是放平視線,與作品平起平坐,認真揣摩,直視作品中的靈魂。或許正是作品滲透出的那份創作初心,我幾乎第一次在週遭嘈雜的環境下也感受到了這部氣質真誠的文藝小品的張力與震撼。

     作為一個日本導演,卻將小說進行了大膽地中國本土化的改編,故事從東京拉到上海市井,男主角從商界白領塑造成漂泊到中國的普通修表男青年,女主角則設定為自由撰稿人和人氣模特,由此拉近了觀眾的距離。的確,只有抱著放鬆的心態去觀影,看著熟悉的場景才會卸下重重防備,穿越誤解、猜測、恐懼和敬畏,才能真正去體味這個故事。也只有在這樣的時刻,你才會發現自己面對的並不是什麼令人矚目的流行著作,而是實實在在地經歷了一次他人的別樣人生。


    這就不能不說到演員。我對女主角劉詩詩懷著一種微妙的心理,我希望她發展得更好,可是資質有限,她的劇本選擇和對人物情感的拿捏方式以及訪談節目中透露出的言辭拙劣都讓我捏一把汗。然而看完《深夜前的五分鐘》後搜了搜採訪,才發現,即便這個姑娘不善言辭,不聰明,甚至悟性不高,但對這個故事的把握是精準的,對人物的揣摩是到位的。可以說,她絕對奉獻了從影以來最出色的表演,甚至連最薄弱的台詞都有了質的飛躍。片中若藍如玫兩姐妹的個性差異、遭受海難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微妙轉變,欲語還休的神情,演繹戲中戲身著旗袍時的那個回眸,絕望、憤怒、哀慟都在其中,手指夾著香菸任煙火下落,那一刻連她一言不發的靜默都有了力量。

   三浦春馬在我印象里還是《戀空》中的白髮少年,此番飾演起擁有這種「將鐘錶調慢五分鐘,這樣似乎貪婪地多享受著偷來的時光」獨特世界觀的阿良,從當年桀驁不馴的不良少年到唯唯諾諾的鐘錶店的日本修表工,中文吐字生澀卻清晰,人物的每個鏡頭都演繹得異常精準。

     張孝全近年的作品幾乎都是台式文藝片,從各色小人物跳脫出來,此次出演妹妹如玫的丈夫天倫,在歷經遽變後卻時常懷疑枕邊人的小男人,這種容易被忽略的角色被他演繹得依舊出彩。(在影院有個漢子指著張大呼「鄭嘉穎怎麼長這樣了!」生生讓旁邊的那位姑娘笑了兩分鐘。)

     優秀的電影作品,本該如此,有著精心打磨的劇本,有著合適的燈光和意味深刻的鏡頭。演員,好好演繹,編劇,講好故事,導演掌握調度,好好呈現,各司其職。

3、節制的美感與力度
      我喜歡這個故事,更喜歡故事的節制。

       性急的主創,往往買下一部作品,便將其中的文學性、精神探索統統消解,按照市場商業規律,按照商業情節劇目的規格,將原作中所有突轉、懸念的部份單獨拎出、拼貼,呈現的結果往往是令大眾大喜大悲的狗血劇,或是經典名著的兒童讀物版,打著原著的招牌照耀圈錢。

     《深夜前的五分鐘》冷靜、克制、平淡而又有力度,這與小說的氣質不謀而合。

      看完全片,我很慶幸作品沒有落到一個急切的商業導演手裡。現如今,一個真正能讀懂文字又知曉分寸的導演,實在難得。想像一下,落入那些雄心勃勃意圖大賺票房的導演手裡,可能會約談原作者或是跟編劇團隊開會,「嗯,這個題材特別好,有噱頭有市場,但是,這個本子吧,台詞太平淡,故事也不夠跌宕起伏,峰迴路轉,要不我們改改?」

     碰到小說中雙生花一死一生,身份成迷,就像蒼蠅偶然瞥見大肥肉:「觀眾們就愛這一套,要不我們後面改成心理驚悚這樣接地氣的恐怖片?多麼刺激!這個看戲吃飯的段落統統刪掉好不好?對,我們可以加上姐妹同性戀元素,多有噱頭和賣點!也可以做成《情迷》、《花漾》這種戲,乾脆就照著改改吧。」

     而行定勛先生,對文本處理克制,最重要的是,他將作品刪改了三分之二卻毫不違和,節奏不疾不徐。換上某些導演,看到場面靜默的戲份時,應當早就坐不住了,想方設法要靠誇張的音樂、燈光、搖晃的鏡頭、暗線叢生的無效細節特寫意圖吸引觀眾注意,卻不知這不是吸引,而是分散。

     反觀這個故事的處理簡單卻暗含機杼,構圖、光影、台詞、表演、情感都透露著詩意。結尾的留白,重複鏡頭的使用,起承轉合,伏筆懸念就在其中,細細品味便可辨別曲折分曉。

4、獻給無數的少數人
      《深夜前的五分鐘》的主創是一個擅長講故事的團隊,在講述一個尋常卻又特別的故事時,沒有放棄過敘事和結構,即便是海難、生死離別、重傷重逢這種極端的情景都用最節制、最富有詩意的方式表達出來。

     這需要技巧,也需要用情,更需要一種能將感覺和感情能完全傳達正確的精準,這也要堅守著文本的純淨、詩意和文學性這些被認為是小眾的趣味。

     顯然這種作品是不會受大多數人待見的,包括熱衷使用網路詞彙、重視第一感官的影評人。當然,如果影片能受到客觀的評價,那是再好不過的。突然想起幾個月前看鄒靜之的某篇訪談,他說認真有力的創作是「獻給少數人」的,我想用它做我這篇評論的標題。作為一個影視戲劇愛好者,我希望有一天,這少數人會是無限的。

【後記】
      這部影片不太適合影院,一個人靜靜品味更適合。

      執著於結局謎底的觀影者請謹慎選擇,2小時,如果你保持著一種極為扭曲的探究狀態,小心翼翼等著一個明確的結果,你會越來越不安份、不耐煩,抓牆撓心,呼喚故事快點結束,那你絕對錯過了最精彩的部份。因為全片的主題真的不是「我是誰」這個哲學命題,而是流動在片中的「愛」。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