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吐司:敬!美味人生--Toast

吐司/吐司敬美味人生(台)/知味人生(港)

6.7 / 8,215人    96分鐘

導演: S. J. 克拉克森
編劇: 李和
演員: 佛萊迪海默爾 肯史托 海倫娜波漢卡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ecianov

2014-10-27 10:54:27

沒有人總結電影裡出現的食物於是我來!!(這不是一個知識貼


  電影裡出現了很多非常非常英式的甜點和食物,是非常傳統而且家常的食物。總算看到一部美食電影不討論任何先鋒的料理而注重於極為家常的食物。能勾起觀眾們對於自己童年的一點懷念,一點最最溫情的記憶,目的也就達到了。總覺得要總結一下電影裡出現的食物比較好,不然就渾身不爽。


1. Lemon Meringue:檸檬蛋白派,或者就叫檸檬撻。這是出現在電影海報上的甜品!當然也是Joan阿姨做的最拿手爸爸也最喜歡吃的甜品。說來這道甜品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它的製作方法最早出現於1604年一個名為Elinor Fettiplace的英國貴婦的菜譜中。但是一直到19世紀才被人們所熟知,歸功於瑞士的麵包師Alexander Frehse。派的最下層是酥皮,中間是檸檬蛋奶凍(custard),最後上面還要擠上蛋白攪打成的奶油,再放進烤箱烘烤。要想製作出好吃的檸檬派,派上的蛋白奶油的攪拌和烘烤極為關鍵。奶油烘烤的時候內部會出現細小的泡泡,外面剛剛好結成一層硬殼,裡面卻入口即化。出爐的時候蛋白霜已經帶著微焦的咖啡色,有淡淡的焦糖香氣,入口非常輕盈綿軟,幾乎感覺不到任何堅實的質地。檸檬蛋奶凍則會和你的舌頭纏綿一番,帶著檸檬的些須酸味和蛋奶的濃香,如果還有檸檬皮混合在裡面味道會更加豐富。最後咬下派皮的一瞬間好像雙腳又回到了地面,這種口感的過度就是這道甜品最微妙的地方。(虧好看片兒的時候冰箱裡有一罐檸檬派味道的酸奶解饞,不要問為啥會有這種口味,這是米國的達能酸奶特有的喲~)


2. Minced pie:我們姑且叫它百果餡餅吧,Nigel心心唸唸也沒吃到的玩意兒。這是英國一個非常傳統的聖誕料理,就跟咱們元宵吃湯圓兒一樣~ 其實它最初剛剛誕生的時候是一道聽上去非常黑暗的料理,餡料有碎肉、羊板油、各種乾果,還有各種香料比如肉桂豆蔻苜蓿等等。這個聖誕餡兒餅歷史一直可以說到13世紀十字軍東征,歐洲的十字軍們從東方回來帶回了很多中東的料理方式(比如使用香料)。這些香料的使用也帶著宗教意味,象徵著耶穌出生時從東方來的三賢人(Magi)。早起的mince pie其實,嗯,很像棺材。。這個嘛。。後來越做越小,又加入了很多別的東西比如檸檬蘋果白蘭地橙子皮,肉的選擇也變得更廣泛比如小牛肉,牛舌,鵝肉等等(還是很黑暗)。但是發展到現在,餡裡面已經沒!有!肉!了。但是餡兒還是叫做mincemeat,其實就是各種乾果比如蔓越莓之類的,拌上豬油啊紅糖啊白蘭地,然後再填入餅皮裡面烘烤,已經徹徹底底地變成聖誕甜品了。(筆者沒有吃過這玩意兒。吃過的小夥伴來談談感受吧。。)


3. Scone:司康餅或者叫英式鬆餅,Nigel自己做的喲。(一個司康的超級愛好者,每次吃都會很開心因為真的很好吃。)熱愛黃油餅乾的人一定不大喜歡熱乎乎的司康餅。因為純真的英式司康基本不甜,也可能會做成鹹的。裡面可能會有小葡萄乾兒,外面兒裹上糖霜(這個我很討厭),或者就是啥都沒有純屬原味。熱乎乎的小鬆餅看上去像塊兒小石頭,但是咬下去非常鬆軟,散發著好聞的麥香味。口感絕對不輕飄飄,一定讓你嘴嚼得異常滿足。因為不太甜,往往會配上果醬或者奶油一起吃。當然如果你覺得光吃這玩意兒不會噎著麼,配上一杯好茶就是咯。絕佳下午茶搭檔完全不用說。上次筆者跑去喝high tea,急吼吼吃完了小三明治還腦袋發昏地吃了兩塊馬卡龍之後才轉戰到最上層的司康餅。一口下去那叫一個後悔,為什麼自己不留點肚子給司康餅。原味的司康餅抹上酸味清新但是濃郁的覆盆子果醬,在快要噎著的時候來上一口伯爵茶,真是幸福到要哭出來。在陰冷潮濕的下午,離晚飯還早(八點開飯的話),五點鐘的光景,肚子已經餓了。如果桌上有一盤散發著誘人麥香的司康餅,底面烘烤得微微焦黃,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4. pork pie: 豬肉派,本來Nigel想和小園丁一起分享的可是小園丁被趕走了。。。說實話英國人真是對各種派非常狂熱,好像各種食材都能被他們填進餡餅皮然後烤一下就變成了派。(看過冰火的知道鴿子派就夠了。。)其實著都是來源於中世紀的黑暗料理只是英國人把它們比較好地傳承了下來。。豬肉派也是一樣,派皮裡面塞了豬肉和豬肉凍,然後冷著吃。(好吃才怪)


5. Shepherd’s pie: 怎麼又是派。。好吧這個玩意兒我們可以叫它馬鈴薯牛肉餡餅,又叫cottage pie。它和之前那些裡面有餡料的不一樣,不能稱作嚴格意義上的餡餅。在它誕生的初期,其實是家庭主婦為了處理掉吃不完的肉的。。(什麼肉都可以)肉上面是馬鈴薯泥,所以它根本沒有餅皮嘛!現在肉變成了羊肉,再加上洋蔥胡蘿蔔大蒜玉米青豆羅勒番茄,和馬鈴薯泥混在一起吃的時候內心雖然嚎叫著會長胖啊會長胖,但還是忘記那所有,一勺勺挖下去直到盤子見底。


6. Haddock:大西洋黑線鱈魚。這種魚真是怎麼做都好吃,肉質白嫩緊實多汁,稍稍抹上黃油和香料就非常美味。很多地方會做成淡黃色的煙燻鱈魚。當然,它最主要的成就還是英國炸魚薯條的用魚!真是家常得不能再家常的一種食材了。我覺得Nigel烤焦的鱈魚應該味道也不錯。。


6. 最後,其實Nigel心中最為唸唸不忘的還是不會做飯的媽媽用麵包機烤的吐司。你無法不去熱愛那焦黃的麵包片,鬆脆香甜,抹上厚厚的奶油,一口咬下去就好像咬到了陽光一般。最好是全麥的吐司,方方的一大塊,自己用刀子切一塊下來,再配上微微咸口的黃油。用刀子在麵包片上抹黃油的時候,內心有一種慢慢洋溢的期待。腦海中已經開始想像第一口咬下去那種酥脆的感覺,但是強迫症又促使自己把黃油抹得異常均勻。那種矛盾的感覺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好笑。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最為懷念的食物吧,可能是媽媽包的餛飩,外公的鹹魚燒肉。在這個不用擔心溫飽的年代,人們多半放棄了食物最本質的味道而去追求食材的昂貴。但是離開久了,自然會懷念某些味道。如我這般人在異鄉,還是會懷念自家餐桌上的冒著熱氣的晚餐,哪怕是一碗白米粥配小菜也好。因為我知道那個熬粥的女人,是我最最親愛的媽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