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

狐狸猎手/猎狐捕手(港)/暗黑冠军路(台)

7 / 149,351人    134分鐘

導演: 班奈特米勒
編劇: E. Max Frye
演員: 史提夫卡爾 查寧泰坦 馬克魯法洛 席安娜米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幻想的小孩

2014-11-01 08:41:50

少即是多


在劇本寫作里,對話可以算是最重要和最不重要的部份。與其讓男主對女主說「我愛你」,不如來行動證明。畢竟電影是視覺藝術,需要「show instead of tell」.

電影先由一組真實的歷史檔案鏡頭開啟,再進入男主Mark(Channing Tatum)的世界,期間沒有任何說教,甚至連背景音樂都沒有,只是客觀的呈現。你不需要對話就能知道Mark是個悶悶不樂的人。開頭Mark和Dave(Mark Ruffalo)一起訓練的鏡頭裡同樣是很少的對話,只有哥哥Dave用輕輕的聲音安慰他。這段訓練鏡頭也是很好的把倆人的關係表現了出來,同時也算是留下了疑問:Mark身上發生了什麼?他為什麼是這樣的性格?只有到了影片中間位置我們才知道他父母在他2歲的時候就離婚了,從小和哥哥相依為命。這種先呈現在找原因的方式是很值得稱讚的,因為很多時候劇本沉不下心,恨不得一開始就告訴你為什麼。

影片整體的氣氛顯得陰沉,冷峻,客觀。這和鏡頭,聲音與剪輯的運用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全片基本上除了幾個tracking shot, 永遠都是穩穩的鏡頭,甚至一點鏡頭推進和運動也沒有,壓抑感頓時就出來了,好像把活力也抽離出去。對比下」Birdman」,鏡頭永遠在動,因此就顯得很不安份。導演的這種選擇從拍攝角度也是省時省力,你不用糾結該不該用滑軌還是搖臂,直接用三腳架設置好鏡頭,開拍就行,把精力放在了演員的表演身上,而不是用花哨的鏡頭語言來搶戲,這是何等的自信,對導演和演員又是何等的考驗。事實上大部份功夫都花費在拍攝前,據說兩位主演為本片進行了長達6個月的摔跤訓練,當最後一天訓練結束的時候,Channing和Mark直接倆人抱著哭,足可以瞥見他們對本片的犧牲。導演的各種選擇也是為演員的表演服務,本片三位主要角色的表演也是真實可信,為人物關係增添很多維度,這都和導演重視表演有關係。

全片除了個別片段基本沒有任何音樂,只有環境本身的ambience,壓抑空虛感也因此更進一步。就算是有音樂,也是簡單緩慢的鋼琴曲,沒有花哨的管絃樂來煽情或搶戲。環境自己的聲效就有足夠的力量。結合剪輯,更是有獨特的效果。經常是從一個很吵的場景瞬間切到一個很靜的場景,對比和壓抑就又出來了。再加上很多場景都沒有對話,更是加強了觀眾對人物的關心。比如Mark比賽失利後在自己酒店房間裡自暴自棄那一段,一句話都沒有,但你的心是和他一起痛的。

導演最重要的職責可以說是確定影片基調和導演員。不動的鏡頭,極少的音樂,很少的對話,利索的剪輯,都是導演刻意的選擇。本片的主線就是三人複雜的關係,當電影製作技法被淡化後,觀眾才會真正的把精力放在人物和故事上,但是沒有好演員來撐場一切都白搭。本片的三位主演可以說是都獻出了出色的表演。

史蒂夫 Carell飾演的化學產業大亨John du Pont是一個性格古怪,虛榮並不切實際的人。他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真學實幹,卻又要假裝成高超的教練,把自己抬到一個不可能的高度,假藉著愛國主義情懷為所欲為。在他眼裡,吸毒和喝酒都是消遣,沒有任何區別,人也是可以被買到的。而Dave又恰恰是個不能被金錢收買的人,拍紀錄片的時候連撒謊都不行,因為他很清楚John一點真才實學都沒有。某種意義上這也是John在母親去世後情緒崩潰的一個導火索。史蒂夫 Carell據說每天特效化妝都要花費2個小時,把這個角色演得不寒而慄。也正如導演所說:「史蒂夫是個喜劇演員,但我相信所有喜劇演員內心都是黑暗的。」

片子在07年的時候就開始籌備,那時候導演就已經相中Channing Tatum,可他還是個沒名氣的演員。前半段的他的比重比較多,當John扇了他一巴掌之後,他才意識到自己怎麼會墮落的這種地步,怎麼會如此的被他掌控,哥哥Dave來之後自己又該怎樣面對他。這些心理感受沒有通過任何對話來揭示,但是一切盡在不言中。導演很尊重觀眾的智商,也很信任演員的表演,從最後結果來看還是很令人滿意的。最開頭的時候,Mark在和孩子們演說自己贏得奧運金牌的經歷,而孩子代表了體育的純潔。而到影片的結尾,Mark完全墮入了黑暗,體育也不再純淨,這可能才是影片的中心觀點。沒有任何的說教,只是微妙的讓觀眾去體會,這才是好的電影。

我對Mark Ruffalo就不太感冒,覺得演什麼戲都是一個樣子,可能和他聲線有關,所有電影裡說台詞的方式都一樣,因此覺得單調。他曾在Stella Adler (一個方法派泰斗) Studio里學習過,所以可能就被大家認為是個「方法派」吧,我就有點不屑一顧,覺得演的太平淡,就算你學了方法派又能證明什麼?不過不能否認他對本片的付出,可以堅持那麼久的摔跤訓練就是一種專業的態度。演技這個東西向來是各花入各眼,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但是如果你能有職業的態度,願意為了一個人物而費盡心血,這也是值得敬佩的。就怕有些人沒有天分還不刻苦,把演戲當玩樂一樣(完全沒有在諷刺國內某些演員)。

——————————————「彩蛋」分界線———————————————————

知道這是個長文,因此還是要犒賞下堅持讀完的各位。

我參與的是學校組織的提前觀影,後面有個和兩位編劇的Q&A,在此記錄一些,希望有所啟發。

關於劇本創作:

劇本07年就開始創作,由Max寫的第一版,然後由於08年美國編劇大罷工擱淺。導演另外找到了Dan(「Capote」里和導演合作過的編劇),然後就形成了現在的最終版。

—劇本和拍攝一直在變。演員很重要。經常有時候在片場,導演覺得演員演出了他想要的,後面的幾場戲基本就可以不要了,因為對話不如演員表演更令人信服。有時候我也會根據演員的氣場和化學反應改寫某場景或者加戲。

—首先這是個體育片,因此就有一個體育競賽的角度。男性關係,比賽,這些都是我感興趣的。但同時這又是個很奇怪的電影,某種意義上它是一部不是體育片的體育片,而且也算不上是傳記片,我也很喜歡這種挑戰,因為你沒有必要為了某種類型片的要求去妥協。中心故事是關於這三個人的關係,互相推進對方,卻又互相限制對方,我們總是把重心放在人物上。

—劇本是一個壓縮時間的活。其實在Mark離開Foxcatcher到Dave被殺害離了有8年時間,但是在劇本里我們就簡化了,感覺好像發生的很快,其實離了很久。

—因為話題在公共領域,我們不需要花版權費,而Du Pont家族也沒有找我們的麻煩,他們會說John是個怪胎,代表不了我們家族,把自己撇了一身輕,所以乾脆就讓我們拍了。想想《公民凱恩》,當年明明是虛構人物,反而是現實里被影射的那位大發脾氣,影片差點都沒法上映,和Orson Wells比我們還算是比較幸運的。

關於投資:

—他們總是想讀點東西,這便是為什麼立項目的時候好歹要有個劇本,所以他們總是催我

—中途有投資商退出,有一段時間這變成了一個孤兒項目

關於表演:

—一個影片98%都是選角這句話真的很對。

—兩位主演都沒有用替身,所有摔跤鏡頭都是真實的。你應該去youtube上查查真人的資料再和他們對比一下就知道演員演的有多好了。

—Bennet(本片導演)有一種獨特和演員建立信任的方式。他知道每一場戲的作用,非常具體,也非常用心,很懂得如何和演員溝通。

—有了好的表演就真的不用我們費心去寫對話,觀眾也更舒服。


——————————————————結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