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4-11-03 10:08:24

超脫「為」何


片尾亨利講解愛倫坡的《厄舍屋的倒塌》的時候,問自己的學生:你們有沒有一種感覺,沉甸甸的壓在你背上讓你喘不過氣。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在他朗讀的時候,學校里呈現出一片荒蕪的景像——你看不到墮落的學生,只看到一所破敗的學校,讓你脊背發涼。愛倫坡從厄舍屋裡踉蹌而逃,但是巴斯依然坐在教室前,神情憂鬱若有所思,專注地打量眼前的課桌椅。

      「年末的一個漆黑多雲的日子裡,我騎著馬在充滿生機和美景的鄉村小路上游逛著。夜晚降臨時,我發現自己來到了厄舍府的周圍。不知為什麼,從我看到它第一眼起就感覺心情沉重起來。在緊靠厄舍府的暗黑幽靜的湖邊我勒住了馬。俯視著湖水,我看見陰暗的古屋和環繞著它的枯樹的倒影。儘管說不出那是什麼,可在倒影中有某種東西將恐懼注入我的內心。」

      巴斯老師在女學生自殺之後獨自坐在教室裡,對前來看望的同事說:你什麼也沒看到,這裡只有我的空殼。以上,兩個場景是相通的。

      ——女學生借死亡超脫了自己的肉體,巴斯的母親借自殺超脫了醜陋的現實,巴斯借封鎖內心超脫痛苦的回憶,男孩借虐待動物超脫「被困」的心境——老師們相聚討論:我覺得這所學校是有靈魂的,不僅僅是一幢樓房那麼簡單。但是如今他們都死了、沒有靈魂了,昭示著資本暴政中人的異化。在一串串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房地產和經濟學統計數字的統治下,為了出人頭地,人們正遭受著越來越多的苦難。關於「幸福」與「愛」的真正的教育,卻逐漸沒落,走向缺失。 報告裡顯示虐貓的男孩在長大之後很可能喪失對人類的正常情感。巴斯問他「How do you feel?」你感覺怎麼樣——一個典型的訓練有素的教師的提問。男孩說:「I feel that I am trapped, like the cat.」——我感覺我被困住了。我在The Guardian上讀到一評論家說:讓我看看你們的孩子玩的遊戲,我就能預測接下來一個世紀裡的這個世界的樣子。被困住,喪失對人的感情,其實也是所有現代人的困境,孩子的回答不過一語成讖。

      所以這裡的detachment並非指人的靈魂前往天國的寧靜與篤定,相反,是人在察覺到自己身處地獄時的孤獨,無助與絕望。加繆所說的「我發現自己如此detached,同時如此 present in the world(the hell)」,就是這個意思。最終,生活在悲慟與恐懼中的厄捨去世了,厄舍屋倒塌了,紅月當空。學校這所建築依然屹立在那,但是確確實實有什麼東西消失了。這是單純的悲劇,還是他們在呼喚新世紀的來臨?

      這不是一部兜售基督教價值觀的電影,其目的在於引導人們正視殘酷的現實。所謂人類價值觀,應該是適用於所有人的,但是《超脫》的基調是灰暗的,也沒能給出一個萬能真理。巴斯首先是讓學生多讀書,從偉大的文學作品中尋求自救,他雖然悲天憫人,但是也深知自己沒辦法改變這世界,若想改變這世界,你最終會感到frustrated。他說要記住,在你人生的各個階段中都會有那些沒有自知之明的人,你覺得detached,那是正常的,生活置你死地,你得逆來順受。他還說,你我都很迷茫,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但是,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結果,到最後一切都沒好起來,反而更加糟糕。

      巴斯曾經相信,那些學生並不需要他這個人,他們需要的是另外的東西。但這「另外的東西」是形而上且虛無縹緲的幻想,他自己也拿不準這東西到底是什麼。他的基督徒幻想最終在女學生自殺之後破滅了。所謂教育,應該是針對每個個體的。只有從此出發而經由彼端的愛,才能正確返回到本身;沒有一條生產線能糾正所有人的毛病,正如沒有包治百病的藥。出於這個原因,他才在故事的最後走向艾瑞卡。聯想到最近讀到的豆友寫的一篇關於自由主義民族論的手札。他是這麼寫的:人與人的感情,是沒辦法通過輝煌幻想和創傷式記憶維繫的,必須從單個的家庭、單個的社區開始慢慢培養。但是在電影裡,缺乏教養的學生以及父母,教師家庭中慘澹的親情關係,無不讓人感到絕望。

     Detachment不僅僅是為孤立無援,且是對人與人之間愛的連結的呼喚。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說過,「學校及社會,教育即人生」——很經典的美帝古典實用主義教學理念,那個時候「我們一次只見三四個家長,大家在會客廳熱熱鬧鬧熙熙攘攘」,「過去的事情已經想不起來了,新的記憶有沒有新的事情可以寫」;學校就如這社會,死去,變成一座冰冷的煉獄;教育就如這無助的人生,你尚且救不了自己,對於眾人的災難,你更成不了耶穌基督,你即使是,你也無能為力。我們好像西西弗日復一日推動他的岩石一般,拼盡全力做著無用的勞動;西西弗的勞動是純粹的,尚且能從荒謬中獲得幸福;我們的生產活動卻是異化的,無法回歸我們本身。

      當教育變成一種產品,學生變成流水線作業,可憐的老師就變成了可憐的無產者,在離開廠房之後,我們離散成一個個個體,被日益膨脹的社會機器重重甩出的個體。

      (Proletarier aller Länder, vereinigt euch!)


------------------------------------------------------------------
後記:順帶一提,電影中每個螢幕形象都是意味深長的,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的台詞,都很有味道。老師們的身體語言與站立位置,許多生活細節,都是那麼真實。漫畫及動畫《再見,絕望先生》的主人公人物原型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絕望先生是一個對各種社會現象質疑、不滿、且感到絕望的老師,和太宰治一樣是個所謂的「左傾知識分子」。二戰後太宰治參加過共產主義協會,在《超脫》這部電影裡我也看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力。比如,在資本異化下的學校被房地產商稱作「二流市場」,「辛辛苦苦為學校奉獻一切」的底層教師卻得不到絲毫尊重。這些細節表現之到位,是深得我心的。

某中二人格:「絕望了!我對這沒有自知之明的世界徹底絕望了!」哈哈哈哈哈哈。發現自己寫什麼都帶著一股戲謔的腔調。

最後,祝願我心明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