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深夜前的五分鐘--Five Minutes to Tomorrow

深夜前的五分钟/深夜前的5分钟/凌晨前的五分钟

5.7 / 157人    Japan:129分鐘

導演: 行定勳
編劇: 本多孝好
演員: 劉詩詩 三浦春馬 張孝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澤爾法克爾

2014-11-04 08:46:55

話可以亂說,衣服不可以亂穿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電影有兩個標籤,愛情和懸疑。我上次看的愛情懸疑片還是《神♂探♂夏♂洛♂克》,不過這倆顯然不是一回事。雖然本片基本上算是部日本片,而日本又是個推理小說與推理影視劇大國,再加上本片有著一個會讓人聯想到「月黑風高殺人夜」(當然也可能聯想到的是「青春期男生獨處的快樂時光」)的冷峻片名,但是抱著看一出精心設計的密室謀殺案的期待值去看片的話最後絕對會遭遇《走近科學》式的打臉。即便只是想單純看一出孿生姐妹撕逼大戰這樣的好戲,最終也難免失望。整部電影非常平淡,最激烈的場面也就是張孝全推倒劉詩詩的那個鏡頭了。這裡真就是單純推倒在地而已,沒幹別的,沒看過的朋友不需要有額外的期待。

之前不多的日語文藝片觀影經歷讓我在看之前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知道大概會悶到什麼程度,所以也沒有因此太傷感情。也因為知道是文藝片,所以壓根就沒期待過最後會出來個震你一下的驚天大反轉,對於終究淪為《走近科學》式噱頭的「懸疑」標籤也就沒太放在心上。慢節奏有慢節奏的好處,大量留白的時間交給觀眾自由打理,去盡情的腦洞大開,然後在腦補和自行解讀的過程中由於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是以創作者的身份參與到這電影中來的,就會不自覺的給電影更高的評價。文藝青年看這類文藝片看出優越感來常常是由於這方面的原因。當然這有個前提,影片最起碼的賣相不能太差,就算是一杯白開水也得先讓人喝下肚,不能因為不衛生或是有異味而讓人難以下嚥。從這方面來說,我覺得本片是合格的。無論是演員外形還是場景佈置都與這個故事應有的氣質相契合。雖然取景地是忙碌喧鬧的魔都,但是,借用房屋招租廣告上一句常見的瞎話,導演對場景的選取與使用可以稱得上「鬧中取靜」。也因為在視覺上柔和舒適的呈現,我對影片的整體印象比較好。在這些有利因素的基礎上,電影還有個雖然比較有趣的主題,起碼在我這種不怎麼文藝的普通觀眾眼裡算是很成功了。

日本的影視作品常常會在細膩溫柔的外觀下隱藏著殘酷甚至變態的情感,或者可以說這種殘酷與變態也是其細膩的一種極致體現。如果是被英語片裡的普世價值薰陶慣了的觀眾,有時會發現自認心理素質還不錯的自己在看一些日本電影時突然變成玻璃心了。這部溫和的電影倒不至於有什麼特別變態的主題,但也與西方商業片長期灌輸的追求自由、人格獨立這些價值觀大相逕庭。我所理解的影片主題是,物品或者人的價值是由用戶的主觀感受來決定的。一塊過世親人留下來的表值不值得修取決於它在繼承遺物者眼中有多重的紀念意義。物品的用戶很好定義。那麼人的用戶呢?我們每一個人的用戶就是我們社會關係網中的其他相識的人。越親密、越熟悉的,越是深度用戶。如果兩個人有著完全相同的社會關係,而她們外貌一樣、經歷一樣、記憶一樣,如果最後連性格也變得沒有區別了,那麼對於其他認識她們的人來說,她們倆就是一個人,或者說她倆到底誰是誰這件事不重要了。這是從一個相對冷酷的角度看待這部電影時得出的理解。如果換個溫情一點的角度,也可以理解成,這部電影是在勸像片中阿良一樣對自己的愛情感到困惑的人,珍惜眼前人,既然帶來的是同樣怦然心動的感覺,那就不妨勇敢追上去,至於她到底是如玫還是若藍,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以往影視作品中出現的雙胞胎,要嘛就是同步率百分之百並以常人難以達到的完全默契來製造喜劇效果或詭異的驚悚感;要嘛就是刻意突出相同外表下截然相反的人物性格。本片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前半部份刻意強化孿生姐妹的性格差異,而後半部份又讓差異模糊。其實一開始的區別只是導演施的障眼法,為的就是讓觀眾像片中張孝全扮演的天倫一樣,為回來的究竟是哪一個這個問題而糾結。如我上面提到的,兩姐妹各方面幾乎都是一樣的,而經歷海難之後性格大變,原來可以作為區分依據的性格也失去了作用,所以已經無法判斷回來的到底是哪一個了。現實生活中一般是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正常情況下孿生兄弟或姐妹之間或是他們的家人為了日後生活的方便會刻意給他們做「記號」來進行區別。本片中也有這樣的記號,就是兩姐妹小時候穿的顏色差異極大的衣服。這個屬於自己的記號就像是《全面啟動》裡的圖騰一樣,要妥善保管,不能隨便讓別人碰,不然就會精神錯亂分不清現實與虛幻。一切事情壞就壞在兩個熊孩子從小喜歡沒事交換衣服,甚至直接交換身份,記號的作用被她們擦掉,她們也就無法正確分辨自己的身份了。可以說這對雙胞胎的情況就是一個意識生活在了兩具身體裡面。後來若藍又有了新的標識自己的記號,或者說圖騰,就是阿良送給她的那隻慢五分鐘的手錶,結果因為它被留在了模里西斯而再次無法發揮作用(當時看到劉詩詩說要去模里西斯的時候,心想她這也是要去找拉不拉卡嗎?我印象中幾年前的影視劇里提到「模里西斯」時還總是把它當做個鳥不拉屎的國家的地名來製造笑料用的,結果現在居然變成小清新淨化心靈的旅行目的地了,模里西斯旅遊局辦事真是十分得力)。最後女主角拿回了手錶,並不代表她弄清楚了自己究竟是誰(因為圖騰一旦失效就是無可挽回的),只是代表她決定了接下來生活的方向,不過這對於在等待她的善良單純的阿良來說已經足夠了。

這部電影爭議比較大的應該是女主角劉詩詩,主要是她之前接演的幾部電影的質量大多讓人捉急(《繡春刀》是例外,不過那電影的票房太讓人遺憾了,而她在其中又沒有多少存在感)。在本片中她的表演我覺得雖然不算太驚艷,但也不至於拖後腿。如果她不是在出演前就已經有了這麼高的知名度(和相應的黑歷史),也許這種表現還會被文藝青年們視為清新脫俗的典範而把她奉為文藝女神。唯一讓我不太滿意的是她的聲音,這個見仁見智,也有人覺得用這種有氣無力的方式講出來的台詞顯得更淡雅更文藝,反正我是享受不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扮演日本進口專業接盤俠阿良的三浦春馬,雖然中文並不標準,但還是儘量在語氣語調上貼近角色,而且本身音色就很悅耳,所以聽他講中文雖談不上很享受,也不至於太遭罪。阿良的戲份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段。一段是四人第一次乘車去打高爾夫球時,車裡天倫問他愛看什麼電影,他回答說不怎麼看電影。當時我就在想一個不怎麼看電影的人說出來的自己最愛的電影應該是最能代表這個國家的了,我就猜他可能會說吉卜力的,當時腦子裡的畫面就是吉卜力的那個龍貓的標誌,結果下一秒鐘他果然就說了龍貓。另一處是他跟若藍去露天電影院看電影,看的是《五朵金花》(後面又去了一次看的是《小城之春》,但這部電影我沒看過,所以就沒什麼可詳細說的了)。貫穿本片始終的一條線就是對若藍和如玫這對姐妹身份的辨別,而《五朵金花》的故事主線也是男主角不斷把愛人的姐妹誤認為自己要找的金花的過程,通過這樣的致敬方式也預示了接下來兩位男主角將因為雙胞胎姐妹的身份問題而遭遇的困惑。

其實我一直對於雙胞胎中的另外一個的下落持樂觀態度。我想也許兩個人都沒死,都回來了。按我的設想,事情的真相應該是這樣的:兩姐妹在模里西斯旅遊的時候,恰好碰到一個長得像蝙蝠俠的人。那人見兩姐妹骨骼精奇,便主動提出邀請:你們很有思想,跟我學變魔術吧。回來之後兩姐妹開始以一個人的身份生活,而另外那一個為了計劃的隱秘性就需要另外找個身份隱藏起來。有哪個角色是影片後半段才出現的呢?對了,就是那個跟如玫搭檔拍電影的大叔演員。所以應該是兩姐妹一人一天輪流以如玫的身份生活著,而在其中之一扮演如玫的時候,另一個就扮演這個大叔默默跟在她身邊。我覺得我這個構思真是既巧妙又有獨創性,打算據此再寫個劇本出來。聽說過兩天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要來中國宣傳新電影,我打算把自己這個Idea跟他說一下,應該能給他不少啟發。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