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齊天大聖西遊記:西遊記之仙履奇緣--Chinese Odyssey Part Two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西游记完结篇仙履奇缘/齐天大圣西游记

7.8 / 8,623人    Hong Kong:95分鐘

導演: 劉鎮偉
編劇: 技安
演員: 周星馳 朱茵 吳孟達 藍潔瑛 莫文蔚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篤瀞常照

2014-11-06 01:03:02

夢幻抑或夢想 ——再讀《大話西遊》記


                                     夢幻抑或夢想
                                                  ——再讀《大話西遊》記

     周星馳主演的《大話西遊》上映二十週年,最近各大影院都再重映此經典,以致於網友驚呼:「應該還欠下的電影票錢了!」對此,我覺得也應該還一個唐三藏玄奘法師的人情,以及撰寫《西遊記》的吳承恩,還有86版電視劇《西遊記》台前幕後全體人士的人情。當然也別忘了還有周星馳導演的《西遊降魔篇》。這些都是經典,經典是用來反覆「讀」的,不僅僅是看看而已。為何這麼說?我覺得它們所詮釋的是夢幻到夢想的轉變對現實的激勵吧!

                              一.上下求索之「西遊」從現實到「夢」
     一般人對於「西遊記」的認識,來自於86版電視劇或者吳承恩撰寫的小說,而這深人人心的小說故事其根本來源是唐三藏玄奘法師的真人事蹟。
    跟玄奘法師有類似事蹟的唐三藏義淨法師撰有一首《取經詩》:「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路遠碧天唯冷結,砂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這首詩的描繪,可以作為認識玄奘法師真人事蹟的背景。
    簡要而言,玄奘法師是中國去印度求學,歸國後又翻譯經典,廣傳佛教思想的無數僧人中成就最大的一位。後世認為玄奘法師的學修成就,不僅標誌著玄奘法師已成為世界佛學發展到最高峰的首屈一指的集大成者,而且還標誌著中華佛學已超越印度。玄奘法師學成歸國,更標誌著世界佛教中心由印度轉移到中國。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講,玄奘法師在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當然離不開玄奘法師本人的苦心努力精神。而想要認識玄奘法師的這種精神,外化出來的「西遊事蹟」則是唯一途徑。所以奉唐太宗敕命,由玄奘法師口述,其弟子辯機執筆而成的《大唐西域記》成為後人認識玄奘法師的直接路徑。但這是一部極其偉大的著作,它所提供的中國西域、中亞、印度等地區的地理、人文、邦交關係等等歷史資料,對後人的吸引都遠遠超過於它對玄奘法師精神的描述。期望認識玄奘法師精神的後人,不得不從「西域記」中提煉而成「西遊記」,甚至在這種提煉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孫悟空、豬八戒等亦神亦妖的角色,更出現了降妖除魔取經成佛等等玄幻的情節故事,最終真實的玄奘法師徹底遁形,玄奘法師精神也隱藏進了整部夢幻的《西遊記》之中。
     《西遊記》是經典,它是一部講說一個和尚帶著三個亦神亦妖的怪物降妖除魔去西天取經的玄幻故事,可以作為一般人茶餘飯後乃至睡前的講談;它還是中國宋明以來一部成熟完整的仙佛妖怪神仙譜,可以滿足一般人對仙佛世界的不求甚解;它還是很好地呈現了中國傳統儒道釋三教合流思想,通過它,有的人取得了現世生活工作的指導,有的人悟出了修真的丹道氣功,也有的人真正遁入空門接受佛法教化。
      歷史上,真實的玄奘法師的志願是「遠紹如來,近光遺法」,通過他百折不撓千辛萬苦的求學歷程,毅然歸國翻譯經典並且廣傳佛教,完全可以說他最後是真正做到了「遠紹如來,近光遺法」。小說或電視劇中,玄幻的取經故事,無論主角是唐僧還是孫悟空,他們都是經歷各種各樣的磨難而最後取得真經成就金身的,可以說是實現了他們最初的願想。如此,則可以說「西遊」一詞,無論是「大話」還是「真話」,它都蘊含著苦苦探尋人生這個真諦。
     人生的真諦就是得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也可以叫做志願、志向、願想等等,這其實就是「西」的含義。然後為著這個夢想的實現,或者將此志向付諸實踐,人又不得不在如同生離死別的血淚俱下中做出抉擇,而且還要在抉擇之後義無反顧,這其實就是「游」的含義。這也是「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意味吧。因此,可以說每個人都必得有自己的「西遊」,也由此每個人看《西遊記》都會看出每個人自己的《西遊記》,所以《西遊記》成為了經典。


                                  二.五百年桑田滄海之時空幻象
      日子是一天一天過的,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一小時有六十分鐘,一分鐘有六十秒,一年有三百六五天;從北京坐飛機到廣州要三個半小時,坐高鐵最快要八個小時,坐特快就得二十一個小時;一個人的成長,小學需要讀六年,中學六年,大學本科四年,碩博士研究生七年,工作若干年,活幾十年之後死去。時間沒有倒退,永遠沒機會再來一次。特別是在面對遺憾的時候,總止不住想若能時光倒流,就可以……。然而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卻沒有二十五小時;一週有七天,過完週日又是週一,永遠都沒有周八;一年十二個月,總是過了十二月就是一月……事實上,時間又是如此沒有盡頭。前途慢慢,何日是頭呢?人生到底有沒有出路呢?
    《大話西遊》的故事,看上去好像是藉由月光寶盒的神力而五百年前後地穿梭時空,但是真的是這麼簡單嗎?唐三藏犧牲自己以換取孫悟空一個重新做「好神仙」的機會,五百年後再重啟取經事業。而五百年後的轉世孫悟空,為了救自己的心上人白晶晶,用月光寶盒卻回到了五百年前。如果說五百年後的至尊寶確實是孫悟空轉世的話,他還必須得回到五百年前由紫霞仙子給他腳底板三顆痣。但至尊寶在回到五百年前和菩提大哥等人一同被蜘蛛精殺死,帶上金箍變成孫悟空的是至尊寶的魂魄。唐僧明明已經捨身取義了,卻又以印度阿三的形象出現,識別出至尊寶是孫悟空的變裝成人……結局處,孫悟空用月光寶盒救出唐僧等人之後,到的地方早已不叫水簾洞或者盤絲洞,而不知何時更名為菩提洞,這又是五百多少年後了呢?!如果完全以時間為線索去理解整個故事,真的很難搞清楚它裡面的時間邏輯關係,猶如一團亂麻,處處有頭,處處沒尾。
      時間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中論》有一品,叫《觀時品》,其論述的核心即是時間只是相對而顯現出來的幻象,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時間的本體。這種說法超乎尋常見聞,故而很難以為人理解。《中論·觀時品》的論證方式是從解構認識時間的條件,發現現象界認識時間的方式都是通過非時間的東西來說明時間的存在,但是這些東西本身卻都不是時間。仔細想想,例如我們感知年限的時間還真是從春夏秋冬的變化中認識的,春日煦暖草長鶯飛,故而這是一年開始的春天,之後炎夏、金秋、寒冬的更替,也只是在於景物的變化,這些變化的景物怎麼會是時間呢!只能理解變化就是時間。但是既然「變化」就是「時間」,那這些變化有些可以是有規律的,有些就是沒有規律的。有規律的容易理解,必然年月日等等,可以依刻度等等形式來概括表示它。沒有規律的就很難理解了,例如在同等時間刻度之下,有人會覺得度日如年,有人卻會覺得轉瞬即逝。其實只要抓住「時間就是變化」就足夠了。
     變化可以是瞬息萬變,也可以是萬古不變,還可以是待時而變。基於此去理解時間關係混亂的《大話西遊》,其實就不亂了。五百年桑田滄海,或可以只是一瞬而已,這樣完全就可以理解作為化身孫悟空的至尊寶就是跟孫悟空同時而存。需要孫悟空解決的問題,不必五百年,也不止五百年,只要是至尊寶就能解決。
     時間真的不是問題。


                            三.人人皆是孫悟空之悟空者誰
     有哲人從《聖經·創世紀》中讀出來人有三重祝福,第一即是人的靈魂是上帝的肖像,因為亞當是比照上帝的樣式創造的。如何體會這第一重祝福?所要解決的問題即是「人與自己」的問題。簡要表述為「自己是誰」。
    《西遊記》交代孫悟空的來歷,說是天地靈氣而產生的,猴子形象,住於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無父無母,故無名無姓。待訪到須菩提祖師拜師學藝,祖師乃為之取名叫孫悟空。僅僅是得個姓名,孫悟空卻異常「怡然踴躍」。而《大話西遊》里卻沒有交代孫悟空的來歷,這個孫悟空可跟那個孫悟空有根本的不同,或許他從哪兒來根本就不重要,只要知道他名叫孫悟空就夠了。
     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認識《大話西遊》里這個無來源的孫悟空:托世之前的孫悟空,至尊寶和覺悟之後的孫悟空。
     托世之前的孫悟空出現的情節只有一個,當著唐僧面,孫悟空被觀音姐姐消滅。這個情節下的孫悟空是一個極其罪惡的形象:首先,他打傷紫霞仙子,搶得月光寶盒據為己有而想逃脫觀音姐姐的追剿。這當然跟至尊寶遇到紫霞仙子而發生的故事不能一致,也可以說明至尊寶不是托世之前的孫悟空。其次,他無比厭煩唐僧的囉嗦說教,而想把唐僧殺死。這裡就埋藏著觀音姐姐所說的事件,孫悟空與牛魔王串通要吃唐僧肉。最後,從觀音姐姐的講述來看,孫悟空是答應如來佛護送唐僧去取經的,但卻背棄了與如來佛的承諾。這些都突出了托世之前的孫悟空是一個沒信譽、無道義、欺軟怕硬的特點。還可以從電影裡面的其他情節看到托世之前的孫悟空的另一些方面:第一、他要與牛魔王的妹妹結婚,當然這個結婚絕對不是出於他愛香香,或可能這只是與牛魔王勾結的條件。第二、他跟鐵扇公主有不太光明的關係,一同賞月都叫她小甜甜。第三、他還跟白晶晶有說不清的關係,致使白晶晶對他又愛又恨五百年……這些方面,完全都是孫悟空的負面形象。有人認為這些只是在說明托世之前的孫悟空只是叛逆的表現,他的這些問題又不是多麼罪大惡極。但我更願意認為這些「正常的叛逆」實質上是代表著罪惡。罪惡是要被消滅的,所以觀音姐姐不消滅這個孫悟空,就沒法向玉皇大帝交代。
      覺悟之後的孫悟空故事也不多,可以說這也是覺悟之後的至尊寶。他自己戴上金箍,毅然抉擇自己的命運,有的人說這是向不可改變的命運妥協——無論紫霞仙子的愛是怎樣真摯,不管自己心裡真正的想法到底是什麼,都得決然放棄這些塵世間的自私小我,戴上一動情就會收緊的禁咒,拿起金箍棒護送唐僧西行取經。取經是為了化解人世間的仇恨,當他明白並且認同這點,才是他選擇的關鍵所在。但我更認可的是,西行取經表示的是追求一個至善的目標。至尊寶的覺悟就在於他從心眼裡看到,愛是轉瞬即逝的,而恨卻可千年萬年,因此他要放棄不可長久的愛而要消滅堅如磐石的恨。恨代表罪惡,那取經就是為了消滅罪惡,這也就可以說覺悟之後的孫悟空其實就是要消滅罪惡追求至善。所以當孫悟空以踩著七色雲彩的蓋世英雄形象出現的時候,他已然絕不可能是紫霞仙子的如意郎君了。而當紫霞仙子為替孫悟空擋了牛魔王偷襲之後,孫悟空也只會在金箍不斷收緊之下放手。雖然一般人認為孫悟空在面對這樣生離死別般的抉擇時,所做出的放棄是對至高無上命運的妥協,但這也絲毫不妨礙覺悟之後的孫悟空有捨生取義、去小我存大我的光輝正面形象。從這個角度來看,覺悟之後的孫悟空是偉大的,它代表的是追求至善。至善是需要追尋的,所以結局就是覺悟後的孫悟空跟隨唐僧去取西經。
     可以將至善和罪惡看作是一條直線的前後兩端,向前發展就是不斷地追求至善。向兩端又都沒有頂點,所以托世前的孫悟空沒有來由,覺悟之後的孫悟空也是跟隨唐僧不斷地西行向前。向前發展的、棄惡從善的這條可見直線,其本身就是至尊寶。所以致尊寶才是整個故事的真正主角,一切入事物都圍繞著他、烘托著他,就連孫悟空都僅僅指代的是他的過去和未來。
     至尊寶是誰呢?故事安排他是孫悟空的托世,這反而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跟托世之前的孫悟空有很大不同。
     開始他只是五嶽山下一窩醃臢土匪的頭子而已,帶著一幫見風倒、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歪瓜裂棗兄弟,從事著劫道(比如搶劫:看別人的腳底板)的事業。從後來至尊寶的自述可以知道,這段時間他是用肉眼看世界的,即便他狡辯是把視力集中在一點,也掩蓋不了他鬥雞眼的事實。更為要命的是,大家都知道他被七傷拳害得很慘,但他卻打死不承認,以致於以腳踩來懲罰二當家的都需要假呻吟來跟他配合,這明明是欺騙不了人也要自欺欺人。雖然電影的故事是讓人看了能夠開懷大笑,但是笑完之後是否能明白它嘲諷戲謔的何嘗不是心不正意不誠的現象呢?誠意、正心,是修齊治平的基礎,但每每提到它的時候,一般人的直接反應有如聽到唐僧似的囉嗦……
    促使至尊寶的第一個轉變是白晶晶的出現。為了能跟白晶晶好,至尊寶決定改過自新,不再做山賊,為了表示誠意,他都不要再看到以前的自己。於是改變了之前的形象,以致於瞎子見到他都驚呼見鬼了。在被白晶晶一頓劈頭蓋臉臭罵之後,他也還驚嘆「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之後即便是知道白晶晶是深愛孫悟空的妖怪白骨精,至尊寶也是如此鍾情於她,並且明確表示自己不是孫悟空,不希望白晶晶看到自己的時候心裡卻想著另一個人。做人不開心,就算長生不死也沒有用,所以如果不能跟白晶晶開心的在一起,至尊寶寧願死。再後來,為了救白晶晶,即便是回到五百年前遇到紫霞仙子明確向自己示愛,至尊寶不惜傷害紫霞仙子、欺騙青霞,他也要拿到月光寶盒。這種鍾情完全不同於托世之前花心的孫悟空。為了拿到月光寶盒,欺騙紫霞青霞,至尊寶算是使盡了渾身解數。如果說鍾情是善,至尊寶卻為了善行了惡。世上打著愛的旗號卻行著傷害的事,是如此的普遍,以致於這樣的至尊寶是如此的貼近人情而蒙獲理解。但不能理解的只是他傷害的人或者經受類似傷害的人,因為傷害只能帶來痛苦,刻心的痛苦。
     促使至尊寶的第二個轉變是與紫霞仙子際遇。為了救白晶晶,至尊寶用月光寶盒進行時空穿梭,最後一次卻穿梭到了五百年前。紫霞仙子無理地將月光寶盒卻佔為己有,而且她還給至尊寶腳底板三顆痣,使他成為真正孫悟空的托世。但是至尊寶卻極其不願意承擔這個角色,他一心只想拿回月光寶盒去救白晶晶。為此,他甘願扮狗跟著紫霞仙子,也巧舌如簧欺騙青霞說愛她。但是在面對紫霞仙子的時候,善於花言巧語的至尊寶卻發揮不出高超的騙人手法了。紫霞仙子成了第一個真正進入至尊寶內心的女人。他的心永遠不會說謊騙人,所以紫霞仙子也懂了,也決定不再糾纏他了。第二個進入至尊寶內心的女人才是白晶晶。這時候的至尊寶在昏迷時叫紫霞的名字七百八十四次,而叫晶晶的名字九十八次。但至尊寶依然還是決定要跟白晶晶結婚,即便這時候在說夢話已經叫紫霞七百八十五次。這時候可以知道至尊寶是一個不願意承認接受自己的人,首先他不願意承認接受自己是孫悟空轉世的身份,其次他不願意承認接受紫霞仙子在自己心裡已經超越了白晶晶。不承認真實的自己和內心,怎麼可能避免自己和他人的遺憾和痛苦呢!
     促使至尊寶的第三個轉變是他開始用心眼來看這個世界。白晶晶在逃婚之後,殺進來了蜘蛛精。此時,至尊寶正困惑於自己覺得自己是堅定不移地愛著白晶晶,但卻又明顯感受到了紫霞仙子在自己心裡留下了什麼在起作用。蜘蛛精又不分緣由殘殺自己無辜的朋友,至尊寶心中充滿了感慨。愛一個人可以轉瞬即逝而化為痛苦,恨一個人卻可以十年二十年甚至五百年持續下去。蜘蛛精最終還是殺死了至尊寶,但是至尊寶卻在臨死的那一刻有如此的感悟:用心看待世界才能看得清晰。這個心,其實就是真心、良心,也可以說這就是誠意正心。有了這個基礎,至尊寶接受了自己是托世孫悟空的身份,也選擇了放棄塵世間恩愛情仇而保護唐僧去取經的使命。臨戴上金箍變身為覺悟之後的孫悟空時,至尊寶真誠地說了一句經典台詞:「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再來一次的話,我會跟那個女孩說我愛她。如果非要把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但別忘了這句同樣的話,至尊寶也用於欺騙紫霞仙子。同樣的言詞,彼時是致使紫霞仙子飛蛾撲火的花言巧語欺騙,此時又是真摯是真心實意。若無誠意正心,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每天說的那麼多話,什麼是真心實意的自我表達,什麼是花言巧語的自欺欺人呢?!
    「騙就騙吧。就像飛蛾一樣明知道會受傷還是會撲到火上,飛蛾就那麼傻!」欺騙其實不重要,要緊的是應該要明知道是欺騙。這種「明知道的傻」是真正的美,「不知道的騙自己」、「欺騙人的不知道」才是真正的醜陋。如此能悟自己的空嗎?
    臨末,夕陽武士與追求他的女子對峙於牆頭,卻因礙於情面而不肯吻這個女子。待到孫悟空附其身,才勇敢地邁開步伐……並且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走。我愛你。」這句話是孫悟空的真心話呢,還是在孫悟空的幫助下,夕陽武士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我更願意相信是後者,因為覺悟後的孫悟空已然正心誠意,臨末的附身只是促使夕陽武士誠意正心而已。
     最後,附帶看看《大話西遊》中唐僧這個角色,囉嗦、無比囉嗦是公認他的最大特點。但為何他們師徒脫險後出現在菩提洞中,唐僧說話卻又是簡單明了了呢?有人可能直接認為是唐僧重新轉世之後改掉了囉嗦的習慣。實際上劇情中並未給予交代,為何一定得認為是唐僧改掉了囉嗦呢?想想自己是否在某一段時間,覺得父母特別囉嗦,覺得老師無比囉嗦,覺得長輩只會囉嗦……有誰沒有經歷過師長們的諄諄教導,又有誰沒有對教誨產生過強烈的厭煩心理,而認為是囉嗦呢?隨著時間經歷的積澱,多數人又會由衷地感謝曾經這些囉嗦,或者後悔沒有接受這些教誨。再回想為何滿天神佛都被唐僧的精神所感動,剝去囉嗦的外殼,唐僧的哪句話不是至真至善呢?所以托世之前的孫悟空痛恨得要殺掉唐僧,至尊寶也無比厭煩唐僧,只是由於他還未用自己的心眼看世界而已。


                                        四.恩愛情仇之世俗幻象
    《聖經·創世紀》中的第二重祝福是亞當獲賜伴侶。這一祝福暗含的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問題。人與人之間到底會有怎樣的關係呢?——愛人、親人、友人、陌生人等等,而成其為這樣的關係,根本是由於存在愛情、親情、友情等等感情。但是為何覺悟後的孫悟空的選擇不是接受如《聖經》所說的祝福,卻是戴上金箍,從此不能再沾半點人世間情慾呢?
    《大話西遊》關於親情和友情談論較少。講親情,紫霞和青霞的姐妹情,兩人的恩怨太深,所以佛祖把她們做成燈芯纏繞在一起。雖然後來出現「現在是妹妹要救姐姐,等一會兒呢,那個姐姐一定會救妹妹的」,紫霞死後,青霞也只能回佛祖那兒去做燈芯,仇恨最終有化解,但是這樣的姐妹之情太沉重。更別說蜘蛛精和白晶晶的師姐妹之情,延續五百年都是仇恨。還有就是牛魔王對其妹妹更是直呼「把那個女的釘死,誰攔著我就殺誰。」親情或許就是無法舍離又纏繞在一起的仇怨吧。講友情,至尊寶的山賊土匪兄弟算嗎?這是一幫見風使舵的朋友,雖然也有似乎相救的時候,但為保命而裝死也只能讓臨終感慨黯然失色。比較清純的友情應該算是至尊寶無意中救了偷葡萄獲罪的那幾個人,後來那幾個人也無辜地被蜘蛛精殺死。五百年後,菩提轉世為菩提老祖來救至尊寶,送了他照妖鏡、乾坤袋、隱身符之類的除妖寶物,而且為了降妖除魔他連三角褲都脫了,但是最後也只是扔下一句「我改天幫你報仇」而不講義氣地逃掉。如果說牛魔王和孫悟空是拜把子兄弟的話,按理結拜兄弟是兼容於親情和友情的。但是牛魔王的第一次出現之後脅迫白晶晶回到盤絲洞,最終造成至尊寶與白晶晶的生離死別。牛魔王的第二次出現是脅迫紫霞嫁給他,最後紫霞也死在牛魔王的鋼叉之下。可以認為牛魔王,奪走了紫霞,奪走了晶晶,也奪走了至尊寶的快樂。至尊寶要想找回昔日的快樂,就必須戰勝它。所以這樣的親情友情,猶如幻象,放棄也罷。
     有不少人認為《大話西遊》講的就是孫悟空的愛情故事,當然這個故事是出悲劇。白晶晶愛的是棄她而去的孫悟空,雖然有宣誓愛自己的至尊寶出現,但後來都不辭而別,還和蜘蛛精生兒子。即便至尊寶回到五百年前,又遇到了白晶晶並要跟她結婚。而後白晶晶發現這個號稱未來丈夫的人,良心裡卻是另一個女人……「不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人又怎會開心。」所以最終白晶晶揮劍自殺。紫霞仙子愛的是拔出紫青寶劍的至尊寶,但至尊寶卻以極其拙劣的謊言掩藏不住志在回去見白晶晶的心思。紫霞仙子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她知道有一天他會在萬眾矚目的情況下出現,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色雲彩……紫霞仙子等來了覺悟後的孫悟空,算是猜中了前頭,可沒猜到這樣的孫悟空不再是至尊寶,已然不會有她想要的結局。至尊寶開始是死心塌地地愛著白晶晶,一心想跟她在一起,為此他願意堅持努力改善自己,還願意欺騙紫霞仙子和青霞為了得到月光寶盒好回去跟救白晶晶。但他不願意接受紫霞仙子的表白,更沒有覺察到紫霞已經走進了自己心裡並且在自己心裡留下了東西。臨死他用心眼看世界的時候,才坦然發現他的良心對紫霞流淚的愧疚。愛是轉瞬即逝的,其快樂僅有一時,而隨之帶來的生離死別、遺憾、怨懟、仇恨的痛徹心扉卻能持續千百年。
     元好問有一首《摸魚兒·雁丘詞》——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並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連大雁都會為失伴侶而自斃,「直教生死相許」或許也就是愛情的最好註腳。關於愛情,無論有多少妙理闡釋註解,至尊寶抑或是天下人,可能更多的是疑問。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需要嗎?……到底什麼是愛,怎麼愛呢?《大話西遊》沒解釋這個問題,它提出的解決方式就是,把心放在更為至善圓滿的目標之上,放棄眼前的這些世俗情慾。可能是至尊寶或者孫悟空,也可能是天下人,只是對紛繁變幻的世俗情慾疲憊厭倦了吧。目前的放棄或許是最好的選擇,所以致尊寶毅然戴上金箍,選擇了所謂命運的安排。但此時的放棄是真正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嗎?


                                五.剪不斷理還亂不得不之命運
     有人認為《大話西遊》不僅僅是愛情悲劇,由於無論孫悟空還是至尊寶終究都沒能逃出「老天」的安排,實際上整個故事是一出人和命運衝突的希臘式悲劇 。「苦海翻起愛恨,在世間難逃命運。」
      知命而不認命,這是悲劇的開場、痛苦的緣由嗎?
     「你就告訴他,這是上天安排了這麼一段姻緣……你管他那麼多,上天安排的最大嘛……上天安排的,還不夠你臭屁的啊?」這是至尊寶給紫霞仙子的開導。由此看來,至尊寶是知道:「上天最大」的。但是他真心承認上天安排的最大嗎?當紫霞仙子給他腳底三顆痣的時候,從照妖鏡中已經看到了自己是孫悟空的樣子,至尊寶驚懼地亂踩照妖鏡,大呼:「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我不要當猴子,我要去救晶晶。」可以說到他戴上金箍之前,無論是孫悟空還是至尊寶即便知道但卻一直不承認「上天最大」。
      孫悟空的命運實際上早已被設定好:護送唐僧去取經——由於不願意而被消滅,然後再被給予一個做人的機會(成為至尊寶)——回到五百年前,遇見給他三顆痣的人——「自願」戴上金箍——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可憐至尊寶渾然不知,一直遭受命運玩弄,為救白晶晶卻被紫霞仙子愛上,找到白晶晶卻愛上紫霞仙子,有能力救紫霞仙子卻變成不得不捨棄世間情慾的孫悟空……五百年前也好,五百年後也罷,來來回回生離死別的折騰,多少無辜人的生生死死,不過是要讓這桀驁不馴的猴子心服口服,說這是自己的選擇。有人說,這就像有人拿著槍對準你的腦門時,你做出的選擇,並且要告訴世人這是自己真心實意的心甘情願。所以,仔細看來,即使他能將神功護體的蓋世牛魔王玩弄於鼓掌,他卻始終不能脫離自己的命運而獲得自由。
     知命認命,就可以獲得幸福了嗎?
     至尊寶能夠拔出紫霞仙子的紫青寶劍不是他刻意的,到牛魔王要納紫霞為妾之前,他也不知道拔出紫青寶劍就是紫霞仙子的如意郎君。但是對於紫霞仙子來說,卻堅定地認為:「上天既然安排他能拔出我的紫青寶劍,他一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人,錯不了。」這種堅定的認命,可以說是一種傻,就像飛蛾一樣傻,明知道會受傷還是會往火上撲。同時這種傻也是一種純真,純真地認為能拔出紫青寶劍的人就是她的真命天子,純真地認為「有一天他會在萬眾矚目的情況下出現,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色雲彩來娶我。」為了她命中注定的這個不平凡人,她甘願不做神仙,即便她成為一個凡人也沒關係,但她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到這結局,凡人是會死的。
     可以說紫霞仙子愛的人只是她心中的那個愛人,而那個愛人的唯一條件只是拔出紫青寶劍。至尊寶能拔出紫青寶劍卻像是上天開的一個玩笑,命運跟至尊寶和紫霞仙子共同開的一個玩笑。不同的是至尊寶一如往昔地不認命,所以也一再拒絕紫霞仙子,並且不惜以美麗的謊言來騙取信任。而紫霞仙子雖然也想過不認命(她在眾妖之前否定昔日的誓言說那是跟大家開的一個玩笑),但最終她卻被至尊寶的「謊言」映照出自己內心真實對愛的信奉,讓至尊寶騙就騙吧,就像飛蛾一樣,明知道會受傷還是會撲到火上。
     這個最大的天命,認也是痛苦,不認也是痛苦?它到底是什麼?
     在《大話西遊》中,上天有時候被稱為玉皇大帝,觀音姐姐就是他的直接代理人。所以當孫悟空大逆不道的時候,觀音姐姐就要代表玉皇大帝消滅他。上天有時候也被稱作如來佛,祂安排孫悟空保護唐僧去祂那兒(西天)取經,還將紫霞和青霞變成燈芯纏繞在一起。這種上天的意願想法和安排就叫天意或天命,有時也叫緣份。白晶晶在逃婚時給至尊寶留下信里說:「你我都要相信,這是天意,也是傳說中的緣份。」
     實際上緣份一詞來源於佛教。佛祖當年在菩提樹下覺悟出來的真理有四個內容,其中第二個內容被稱為「集諦」。集諦的核心即是闡釋世上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佛教稱這是緣起,後來在中國的流傳中就叫成了緣份。緣份構成的一切就是痛苦,這也就是佛祖覺悟的第一個內容「苦諦」。要想解除這一切的痛苦,就需要通過修道來完成。修道的方式即是放棄一切世俗的情慾,以致於最終沒有快樂也沒有痛苦。這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佛教,也是《大話西遊》所闡釋的試圖解決痛苦的途徑方法。真的能解決嗎?還是再讀十九年後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吧!


總結:
      五百年前齊天大聖孫悟空住的水簾洞,現在變成了菩提洞。自從齊天大聖打死牛魔王救回唐僧之後,這個世界再也沒有妖怪了。那個傢伙裝上豬頭就居然說自己是豬八戒,這個大哥化妝如此不專業也說自己是孫悟空……唐僧的取經團隊在五百年後重組了?至尊寶變成孫悟空的整個波瀾壯闊的故事,都只是孫悟空在避風沙而夜宿菩提洞中所做的一個夢?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這時候腦中快速閃過唐三藏法師玄奘負藉取經圖,耳邊縈繞著電視劇《西遊記》中孫悟空囚困五行山下時郁鈞劍演唱的《五百年桑田滄海》「嚮往著逍遙自在,逍遙自在……」
     其實,人生的煩惱困惑,先哲們早有不少人已經解決了。並且先哲們留下了無數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他們雖然解決了,但並不表示這些問題以後不再存在。反而與之相反,這些問題還會不斷地繼續重演下去,在每一代人身上以不同的樣貌再現。它們跟時間沒有關係,十年、五十年、五百年……什麼時間,它們都會再出現。它們跟已經解決了它們的先賢也沒有關係,玄奘法師已經取來的經書,無論是吳承恩還是周星馳已經書寫拍攝了經典,都只是展示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而已,後人依然有這些相同的問題怠於解決。如果還迷惑於命運,《禮記·中庸》、《孟子》、《荀子》、《白虎通》、韓愈《原性》等經典中也還有詳盡闡釋。經典是需要反覆讀的,因為讀經典能超越幻象給與現實最真摯的激勵。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