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NYMPH

2014-11-07 03:00:21

理解《星際穿越》的可能方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敘事結構
開始講敘事結構前,我想先回顧一下《全面啟動》(Incepton, 2010)。《全面啟動》的片頭是極其衰老的日本大亨齊藤的獨白,他在一個類似於受訪者視角的近景鏡頭中。向觀眾傳達的資訊是畫面中的人物可能因時空的擾動,「短時間」內變得蒼老了。說「短時間」是相對於現實中的人來講,諾蘭講故事的視角就是現實中的人。他把觀眾的視角引向以現實中的人為出發點和參照系,再去看齊藤的蒼老就是短時間的事。在這個鏡頭中,觀眾是採訪者。同樣,在《星際穿越》的片頭,多名上了年紀的老人面對鏡頭,講一些讓人一時摸不著頭腦的話。這一次受訪者視角更明顯。觀眾就像訪談節目的記者一樣,看著幾位老人,但到目前為止觀眾對老人們的談話內容是無知的。直到影片結尾,觀眾才明白老去的人都是庫珀(古柏)的子孫,最老的一位女士是他的女兒。因為庫珀穿越了時空,因而他沒有和地球上的其他人一起老去。這並不意味著諾蘭把整個故事倒過來敘述,他把結局或故事的關鍵點在開頭通過類似採訪人物的形式隱晦地展現了出來。回顧《追隨》(Following, 1988)和《失眠症》(Insomnia, 2002)等幾部影片就會發現,這是諾蘭的慣用手法。
影片的主角庫珀是一位工程師,他和兒子女兒生活在農村,有一片玉米地。庫珀和女兒莫芙在家時常發現家裡有些東西不太對勁,比如沙塵暴後房間裡的灰塵好像留有什麼人為的印記,更明顯的事是靠牆的書架上的書會無緣無故地掉下來。對宇宙有濃厚興趣的庫珀帶著女兒探索這些靈異的事件,他們把這視為幽靈(Ghost)傳遞的信號。直至他們發現NASA的秘密基地,庫珀成為太空人,然後和女兒深情地告別。庫珀臨走前,給女兒留了一塊手錶。在敘事中,表的作用相當於《全面啟動》中的圖騰,它代表著靈感、超驗和穿透力。關鍵時候,圖騰能給詮釋很好的偽裝,科幻作品常常能用類似的方式把一些難以解釋的場景聯繫在一起。事實證明,這塊表在後半部份的劇情中將有大用。以上完全在地球時空的劇情佔六十分鐘左右的片長,之後劇情轉入太空。
從結構的相似性上,我把《星際穿越》和《全面啟動》中的一些部份類比起來。片頭的地球和《全面啟動》中盜夢前的真實世界放在一起。爾後,《星際穿越》中,庫珀駕駛宇宙飛船在地外軌道與巨大的環狀太空站對接,這相當於盜夢前為每名入夢者注射鎮靜劑、安裝監控儀器的步驟。不長的時間裡,飛行器駝著太空站飛往土星光環旁的蟲洞,安靜的畫面讓人聯想起《全面啟動》中進入夢境前的短暫睡眠。蟲洞相當於夢與非夢的連接點,過了蟲洞,就是另一個時空了。在另一個時空中,庫珀和他的同伴艾米麗(Amelia)等人降落到一顆全是海洋的星球。星球的空間是陌生的,陌生感帶來的不真實和夢境非常類似。同時這個空間又是不穩定的,它和夢境裡那個容易破碎的世界非常像,山一樣高的大浪朝著飛船打來,一名同伴被海洋吞噬了。尤其到了他們降落的第二顆星球,佈滿了冰山,就連雲彩都結冰了。整個星球白茫茫一片,腳下和頭頂都是固體的冰,形成了奇妙的景觀。這一幕很像《全面啟動》中翻得底朝天的樓房和冰天雪地的第三層夢的結合。因此我認為,諾蘭設計《星際穿越》中的地外星球時,是按《全面啟動》中夢的特點來設計的。這對諾蘭而言完全可行,也使他對外星的想像有了達成的通道。不僅如此,我認為《星際穿越》中部份動作和表情的敘事也參照了《全面啟動》。舉一個小例子,駕駛飛船穿越蟲洞時,庫珀和艾米麗的動作表情因高速和時空的扭曲而走樣變形,有幾個姿勢像極了《全面啟動》中一車人從橋上墜下時的慢動作。
當觀眾看到庫珀穿越到冰封的星球時,會像以為《全面啟動》最深那層夢是終點一樣以為庫珀的旅程結束了。然而都不是,故事還要繼續講下去。而通常從這時起,諾蘭敘事的自由度就變高了,第一次看的觀眾或者不熟悉諾蘭的觀眾會看得一頭霧水。《全面啟動》中的這一節點往後,墜入潛意識邊緣。而《星際穿越》從這裡往後,庫珀強制分離了自己的飛船和艾米麗所在的太空站,逕自墜入蟲洞,實現獨自穿越。飛船在穿越過程中變得支離破碎,庫珀來到了一個被稱為「第五維度」的空間。庫珀好像飄著,四週有奇怪的光線,走近一看是自己曾經生活過的畫面。庫珀能通過擾動空間邊緣來幹涉三維空間,於是他把書櫃裡的書推到地上以引起那個空間的人的注意。而在三維空間中,庫珀和還是孩子的女兒在一起生活,他們注意到了有書掉落的奇怪現象。直至此時,片頭和這兒聯繫上了,庫珀就是那個幽靈。沒有必要探究誰先誰後,因為在諾蘭設計的世界觀裡不是編年線性計時思維,故事也就不能按常規方法來講。倒不如說五維空間的介入,增加了諾蘭的敘事張力。然而敘事還需要高潮,如果到這裡戛然而止了,就不符合好萊塢電影在結尾前幾分鐘有高潮的作風。手錶再一次出場了,這塊表在諾蘭離開後的二十幾年裡,一直被女兒放在書櫃上。庫珀通過來回撥動秒針向女兒發出摩爾斯電碼,後者將其轉譯出去,成為幫助人類發現移居目的地的救命稻草。螢幕中同一時間同一畫面的敘事存在兩個時空是很討巧的,身處五維世界的的庫珀沒經歷多久,三維世界的人類就已經花了數十年時間找到了人類的新伊甸園。隨即,象徵兩個空間敘事邊界的幕牆一點點坍塌。庫珀醒來後已身處自己仍活著的女兒的世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個世界好像不太真實,像夢境一般。護士的笑容很奇怪,庫珀走過子孫們旁邊時氣氛也很奇怪。不知是諾蘭玩的花樣,還是他認為新星球的新興人類難被庫珀這代人理解,就將這一幕故意陌生化了。
庫珀是貫穿全片的時空穿梭者,除了滿足故事要求和不用像其他人一樣啟用不同演員表現不同年齡段的他們以外,對講故事也有間接的好處。庫珀可以不拘泥於時間,當他在許多如果出現在《地心引力》(Gravity, 2013)中必死無疑的場景不死時,庫珀也不拘泥於空間了,成為真正的星際穿越者。除了戲裡的庫珀在穿越,觀眾也跟隨蒙太奇鏡頭穿越。諾蘭將地球時空和穿越時空穿插的那一段蒙太奇做的非常精彩,他清楚地抓住了兩組鏡頭中可能引起觀眾內心共鳴的意象進行剪輯,兩組畫面相互做註腳。比如「焚燒的玉米地」和「發生爆炸的太空站」交錯剪輯。前者象徵著莫芙走出父親帶給她多年的陰影,她以一種比他父親二十多年前帶她駕車軋過玉米地更革命、更激進的方式和過去告別;而在表現後者的鏡頭中,當曼(Mann)死在太空站後,庫珀駕駛著飛船飛往爆炸中的太空站,用片中的一個詞講,這就是犧牲(sacrifice),不管成功與否,庫珀都在挑戰人之為人的禁忌,這是更革命、更激進的告別儀式,甚至告別的對象遠不止自己的過去那麼簡單,他真的好像奧德賽一樣,有啟蒙的意義和領袖的氣質。另外不出所料,背景音樂也和往常一樣精彩地做了註腳,讓人熱血沸騰。
想必諾蘭在設計整部電影的敘事結構時,不是像我這樣草草數語就說完的。我只是站在一個剛看完電影的觀眾的角度,回顧和想像了這部電影。諾蘭可能為此畫了許多如《全面啟動》夢的結構一樣的手稿,我在這裡也把《星際穿越》的故事結構簡單地畫下來,裡面很多細節肯定會在再看這部電影和看了其它評論之後修正和完善,完善後再貼出來。

二、主題、致敬及其它
上面說庫珀是一個真正的星際穿越者,這麼說實際上是把他看作一種象徵。諾蘭在許久前的一個採訪中說,人類現在太多地把眼光放在身邊的事上,越來越少有人仰望星空了。諾蘭的話蘊含著人類離開地球「母親」的理想,帶有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雙重色彩。庫珀就是這樣一種象徵,儘管劇情告訴觀眾的是他的女兒才是被遴選出來做人類救星的人,但這並不能動搖庫珀的象徵地位。他還是美國太空工業的象徵。不同於《太空英雄》(The Right Stuff, 1983)中來自真實故事的太空員,庫珀成為太空員著實有些偶然和突然。但他依然穿著NASA的太空衣去完成任務,這同樣是非常理想和浪漫的,甚至看到諾蘭對著觀眾說要敢想敢做。
當然,人類離開地球「母親」是要付出代價的。無論是《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還是《星際穿越》,都無法回答人類離開地球後選擇怎樣的生活會更好這樣的問題。這也是庫布里克和諾蘭想提出並留給觀眾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有其它變體:人類面對未來應該有怎樣的歷史觀?對於宇宙而言人類文明意味著什麼?以及,人類真的有必要(或確實沒必要)關心這些嗎?這些問題意味著庫布里克和諾蘭沒有說的部份。儘管現實中無法實現的技術在電影工業的幫助下實現在了螢幕上,但這些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過去的半個世紀是人類痴迷於地外文明的半個世紀,但這股熱度在消退,似乎早年的《2001太空漫遊》和《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才保留著人類好奇與浪漫的最高溫度。《星際穿越》中的許多鏡頭和《2001太空漫遊》有驚人的相似,比如沿著側翼描述飛船外形的安靜的鏡頭。諾蘭沒有把《星期穿越》拍成另一部《2001太空漫遊》的打算,但他向前者做出了大大的致敬動作。《地心引力》和諾蘭的《星際穿越》倒是有所裨益,但也許像諾蘭說的,人們需要更強力的刺激。
最後說個有趣的細節,在《星際穿越》中,庫珀他們有台石碑型的機器人,行動起來相當便捷。諾蘭可能受到了阿瑟·克拉克的啟發,片中給了它很多戲份。我想說,這個可愛的機器人應該會有周邊產品,然後在電影上映後火一陣子,買來當桌面擺件是不錯的選擇。

先寫這些,之後再來補充和完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