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赤腳夢想--A Barefoot Dream

赤脚梦想/赤脚之梦/ABarefootDream

7.1 / 421人    121分鐘

導演: 金泰均
編劇: 金光勳
演員: 朴喜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作死大王

2014-11-12 08:17:01

總有一個穿著鞋的自己,在望著赤著腳的你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足球場上,你可以什麼都沒有,甚至沒有人性,沒有尊嚴,但是你一定還留著一顆不服輸的心。


籃球至少需要球和框,排球至少需要球和網,橄欖球只要一個球,但是足球可以連球都不要。
小時候,如果你帶一個足球去學校,就標誌著你土豪的地位,瞬間會吸引住全班的男生。可是大多數時候,我們這幫窮崽都沒有球。礦泉水瓶和易拉罐是最好的了,小石子有點小但是也能踢踢,最慘的時候甚至踢過瓶蓋。鞋子就是10元一雙的爛球鞋,20的雙星已經成為奢侈品,地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阿迪耐克。就是這樣的環境仍然讓幾乎半數以上的小男孩喜歡上了足球。所以,當我看到片中孩子們在土操場上踢的塵土飛揚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們哪來的球。
是的,足球是低俗的運動,但是運動從來都不是高雅的啊。運動總是要流汗,要拚個你死我活,世界第一運動的評選看的是參與人數,而決定參與程度的重要因素就是入門的門檻。連足球都不需要就可以入門的足球,世界第一運動的名號當之無愧。


鄙人從小就是足球超級業餘愛好者,小時候勵志成為下一代郝海東,中學時候要成為中國的大羅,但是踢球的水平卻還相當於國足。
本人踢球的時候有個壞習慣,那就是喜歡喊隊友。小時候踢前鋒,總是喊隊友要球,結果敵友不分的拉來了不少仇恨;大學時終於醒悟,改踢了中後衛,清道夫,結果喊隊友的惡習變成了大家欣賞的優勢,作為場上拉拉隊兼教練為班級球隊立下了那麼一點點功勞。終於明白,身上的那些缺點,上了球場可能讓你失敗,也會獲取成功。人生中的失敗也好,性格中的缺點也好,到了球場上都變成一張張樸克牌,最小的3要是能極其四個也能打出一個炸彈來。就像這個教練,生意眼光差,騙錢也沒騙到多少,女仔也泡不到,但是到了球場,變成了一個好教練,帶領球隊贏了球。球員有的身材矮小,有的爆發力差,甚至吃不上飯營養不良,但是他們一樣能夠贏球,一樣踢的過從小科學培訓過的日本小孩子。突然你就開始懷疑,這些東西真的就是缺點,真的就一點正面意義都沒有麼。


片中說,孩子們踢球是為了夢想。如果你去問任何一個足球愛好者,他們踢球是為了什麼,沒有一個人會這麼回答你,包括那些孩子。
夢想?一個10歲的孩子懂什麼夢想?他們知道的是,他們喜歡踢球,他們不想成為不踢球的孩子那樣的人,那個叫「拉莫斯」的孩子,他不想長大象他哥哥一樣受到戰爭的侵害;那個沒錢的帶著妹妹的孩子,他不想永遠被救濟,被當做多餘的人;裡面所有的孩子,他們都不想再赤著腳從小踢到老,他們想改變,哪怕只是從穿上鞋子踢球開始改變,改變自己的人生,雖然他們想不到這樣去描述自己的心態,但是就是這樣的心態撩撥著,鼓動著,堅定著,讓他們在衝突後第二天就接著訓練。
所以我要說,這部電影從來都不是關於夢想的。他是關於改變的。飽暖思淫慾,吃不飽穿不上鞋的孩子哪裡會有什麼夢想,但是比夢想更堅定的是不服輸的慾望,是對人生不服輸的擰巴勁,與同樣的足球場上不服輸的擰巴勁。
踢球的孩子們,可以為了這股擰巴勁,失去尊嚴,失去快樂,失去親人。現實的世界可以在一切的一切方面打到他們,吐一臉口水再踩上一腳,唯一奪不走的,就是這股擰巴勁。他們每一天都在對自己說,我想贏,我想贏,我真的想要贏,我要贏得比賽,要贏得人生。這才是足球帶給孩子們最重要的品格:擰巴。


任何人都能在足球中找到自己。高雅人可以去看巴薩,有錢的人就好像曼城,窮屌絲可以有馬競和多特,追求強大的人也有皇馬和拜仁。隨大流的人有曼聯,非主流還可以選擇河床和博卡。阿賈克斯符合小年輕,那麼尤文就是老婦人。足球如人生,無論你是哪種人,都有驕傲與低谷,起起伏伏,強大的人與球隊都會堅持著,走下去。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不同陣營的球迷,大概我們都能在足球中找到自己吧。


以前聽過一句話,用雞蛋磕石頭,人們總是會同情那個雞蛋。兩個球隊相遇,中立的球迷都會去同情弱者,希望能夠屌絲逆襲高富帥。奇怪的是,這種事情在足球里屢見不鮮。本片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弱小的東帝汶戰勝了足球教育發達的日本,這事件本身就是一出最好的勵志劇。同樣的現實中,近的來說,負債纍纍的馬竟在上賽季西甲中力壓皇馬巴薩這兩個土豪,獲得最說明實力的聯賽冠軍,最後一場逼平巴薩,上演了一出屌絲逆襲的活話劇。同樣的故事還有04年歐洲杯的希臘,12年歐冠的切爾西,07年亞洲杯的伊拉克,等等等等。可以說,上面提到的這三個故事都可以排成電影,而且勵志程度絕不遜色於本片。
更加奇怪的是,在足球場上,還有另一種感動,就是參賽的弱者,比如去年聯合會杯上參賽的塔希提。估計各位看官中有一半不知道塔希提在哪吧。這隻由業餘球員組成的國家隊,站在了國際賽場上,獲得了比分數更加珍貴的尊敬。他們可以輸掉9個球,卻能夠贏來更多的掌聲。就好像劇中說的,即使輸了也已經滿足了。


說了這麼多足球,回到電影。足球電影其實有很多,經典的如伯爾尼奇蹟,勝利大逃亡,通俗的如成為貝克漢姆,一球成名,可以說不勝枚舉。裡面有政治,有喜劇,有勵志,也有溫馨。但是這部電影卻是最特別的。
不說別的,單憑韓國人給東帝汶拍電影這一點來說,就很有個性了。腦補一下,如果是由東帝汶人自己來拍這個故事,會不會更加感人呢,就好像韓國人自己拍的朝韓夢之隊,國家代表。
還有個特別之處就是在於孩子。大部份體育電影都是成人的,或者是青年的,這樣的電影更加勵志,技術上來說也好拍一些。孩子是完全沒有受過電影訓練的,加上情緒變化,語言溝通困難,孩子自身體力較差,拍攝難度可想而知。能拍成這樣相當不容易了。而且看孩子們踢球,有模有樣,甚至比某些體育電影裡的運動鏡頭都要專業的多。
更有特點的是,本片對那一屆比賽並沒有過份的渲染,比如前面幾場比賽如何贏球的。這一點殊為不易,要知道在這種比賽上下功夫是這一類真實題材運動電影慣用的手法。導演的重點放在了如何找到一個個孩子,如何訓練,如何克服困難去參賽,由此可見,導演是下了功夫的。去參賽的路永遠比球場上平整的草地要坎坷,本片的重點也並不是要宣揚這隻隊伍的水平有多高,而是要表達,屌絲要想做成一件事有多麼的難。


抱歉又要開始跑題了,但是相信很多中國觀眾都會想到中國足球的問題。
沒什麼好說的,球員們就不用看這個電影了,不是給你們看的,你們看了也沒用。足協所有領導,你們不用去日本考察經驗了,就每週看一遍這個電影就好。希望你們能知道,現在中國孩子們要想踢個球,不是沒有鞋的問題,而是沒有踢球的心。
我已經再別的地方說過很多次了,青少年足球是最不好搞,最不容易出成績,最不受關注,卻又最重要的領域。拋開整體經濟因素不提,體育總局和足協是不是應該將每年不多的經費,不要再大量的投入到頂級聯賽中,而且多分配一些到低級別聯賽,到青少年聯賽,到青少年隊伍培養之中。要知道,可能降低頂級聯賽幾個百分點的投入,就能極大的改進青少年培養的狀況,要知道這些孩子的比賽從來都是不需要太多經費的,和中超聯賽動輒幾十萬的比賽 經費來比較,青少年足球聯賽費用九牛一毛。


最後說說自己吧。
有一段時間一度覺得自己失去理想,失去目標。自從高考失利,去了一個爛學校以後,覺得人生失去了方向。好像高考這個壓在心頭12年的里程碑pass掉之後,就再也找不到新的人生動力。
看了這部片才發現,其實我一直都沒有丟掉那股擰巴勁。我不想要待在那個愚蠢本科學校,就去另一個學校上了研究生;不想成為呆板的程式設計師,就去了金融公司的技術部;不想和別的北漂一樣停在底層,就辭職出國深造。原來我一直都還喜歡足球,是因為我還有那股擰巴勁。我窮,我醜,我笨,我沒人緣,我沒家庭,我遇不到貴人,我總是霉運連連,我總是失敗,這個世界沒有給予我太多,在我想爭取的時候總是當頭棒喝,我什麼都可以拋棄掉,卻從來不肯放棄,堅持著改變點什麼,哪怕只是穿上一雙假球鞋。我想改變,我想改變,我真的想,一直都想,也會一直想下去。

哪怕跪著,也要穿上鞋,爬到賽場裡,用全部的力氣,給自己一個1%成功的機會,變成更好的自己。永遠不要忘記,總有一個穿著鞋的更好的自己,在望著赤著腳的你。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