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4-11-13 07:33:12

論女兒是父親前世情人的正確性


《星際穿越》上映前,克里斯多福•諾蘭告訴觀眾兩件事。第一、有五部太空電影對他的創作影響巨大,分別是《2001:太空漫遊》、《異形》、《第三類接觸》、《太空先鋒》,以及《超時空接觸》。第二、《星際穿越》是一部考驗觀眾科學素養的電影,建議觀看前,先補習相關物理知識和經典太空電影。

我原樣照做了,並且在影片開始後不久,就體會到諾蘭的良苦用心。這次他實實在在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從影史諸多太空經典博採眾長,鑲嵌進這部無與倫比的傑作中。在我印象里,很少有哪個導演能從如此多名片中摘取靈感,卻仍然使作品看上去充滿原創性。這位擅長高概念電影的商業片巨匠,再次以一個從未涉足的題材領域為題,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氣候劇變,沙塵暴頻繁,莊稼瀕死……《星際穿越》描述的未來景觀,其靈感正來自上世紀60年代經典科幻劇《迷失太空》,該劇開頭也是環境惡化,人口膨脹,食物耗盡,而兩部作品中都以人類在外太空尋找新家園為主線。馬修•麥康納飾演的太空人穿越時間後,與成年女兒相會,也與90年代電影版《迷失太空》博士遭遇來自未來的兒子不無相仿。

對《2001:太空漫遊》的致敬自不必說,首先《星際穿越》最大的前提:人類在一個超然神秘力量指引下發起星際遠航,就與《2001》如出一轍。只不過庫布里克當年逼格較高,智慧生命放置大黑板的做法晦澀難解,而本片中直接開個蟲洞等人去鑽的用意不言自明。諸如飛船在蟲洞中的航行,飛船與太空站漫長的對接等視覺印象,都令人想起《2001》的經典畫面。最妙的是《2001》主角以垂暮老人之軀在陌生房間裡甦醒,也由馬修在土星醫院甦醒得到呼應,那醫生還不忘加上一句,你已經是個124歲的老人了,哈哈,更統一也夠微妙。

馬修作為一個頂尖飛行員,擔起遠征太空的使命,是諾蘭對1983年講美蘇太空競賽的《太空先鋒》一片的借鑑。《星際穿越》開頭的一組閃回中,馬修駕機逼近極速,仍咬緊牙關一往無前,隨後畫面切到一段記錄訪談,你若看過《太空先鋒》,一定會有一份熟悉感。

馬修父女通過破譯神秘來客的密碼,一舉找到隱藏的太空局,這又是諾蘭拿史匹柏的《第三類接觸》做的延伸。該片中,幽浮事件的遭遇者通過拼湊蛛絲馬跡,推算出政府與外星人的接觸所在地,他們的到達讓軍方十分驚訝,就像本片中安妮•海瑟薇等科學家一樣。

馬特•戴蒙飾演的太空人,是《2001》的電腦哈爾和《異形》中生化機械人愛什的交雜。溫言軟語、謙和無害的外表下,有一顆比任何地外環境更為險惡叵測的人心,再度印證《2001》和《異形》的主題之一:危險永遠在最防不勝防之處。就像哈爾和愛什一樣,該角色用「偉大的目標」為謀殺行為開脫,但不像前兩個機械生命,他畢竟是有感情的血肉之軀,喋喋不休只為讓內心好受,叫人憤恨之餘,也有一絲同情。

馬修女兒的角色,幾乎是《超時空接觸》中朱迪•福斯特飾演的女科學家的翻版:童年具有科學探索精神,意志堅定,智力超群,將畢生奉獻給天文事業,而兩片的壓軸同樣是父女通過跨越時空進行「神交」,當然諾蘭的處理方法要炫上百倍。有趣的是,當年《超》中馬修•麥康納演的是女科學家的情人,留在地球作後應,而本片他演了該角色的父親,而且親自出征,兩片對比,正應了「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這絕不可能是巧合,絕對是諾蘭兄弟故意開涮的,太狡猾了。

其他零星的聯想包括:未來教材中記載美國登月是政治騙局(美國教材也歪曲歷史!),與1977年的驚悚片《摩羯星一號》照應,該片講述一名太空人揭發政府偽造登月的陰謀;用一支筆穿透紙上兩個孔來解釋蟲洞原理,這一課在《撕裂地平線》我們已經上過了;全片週而復始、首尾合一的結構,與舊版《人猿星球》五部曲有著似曾相識。由於個人看片量和記憶都有限,關於諾蘭腳下「巨人」的總結到此為止,也歡迎補充。

很多同場觀眾抱怨沒有看懂,但此前被媒體炒作的「燒腦」一次,用在這裡並不恰當。燒腦指的是觀眾要開動腦筋才能跟上敘事,而看不懂《星際》,缺的並非思維活躍度,而是知識儲備。本片既沒有《記憶碎片》那樣支離的敘事結構,也無《黑暗騎士》纏繞的多線敘事,基本上是線性的平鋪直敘,不用動什麼腦筋就能跟上故事。如果感到影片艱深難解,那麼多半是對基本的物理概念缺少了解所致。這當然不能怪觀眾,也怪不得主創,畢竟他們操弄的是一個如此硬核的命題。

當然,我們能看出影片盡力做了大量科普,尤其是前兩幕,十萬個為什麼風格的台詞幾乎遍佈每一場對話。我完全能想像諾蘭兄弟寫劇本時的殫思竭慮,思考如何用最精煉通俗的語句,說明儘可能多的科學事實,同時不破壞整體的敘事氛圍——畢竟你不能讓一群受過專業訓練的科學家老是談論入門問題。從這個角度看,影片台詞的成就令人讚嘆,既隨時緊扣住主角面臨的局面,又簡明扼要地普及相關理論,即使是純科普片,也很少能做到更出色。我強烈建議那些立志振興中國科幻的電影人,認真鑽研此片的台詞技巧——尤其是正在鼓搗《三體》的那一群,諾蘭多麼及時而貼心地奉上了一個完美的範例。

通常來說,把「愛」帶進科幻片主題,會軟化其核心。在那些爆米花科幻片中,我們常看到愛喚醒了人性、人性戰勝一切強大武力這樣的大俗套。編導也知道這在邏輯上絲毫站不住腳,但沒辦法,誰叫觀眾是有血有肉的感情動物,為了讓他們移情,不得不違背科學精神來編織天方夜譚。然而,一廂情願炮製人性擊敗藥物、電腦和外星人,就像在抗日神劇里炮製大俠手撕鬼子一樣,終究是一種高級的意淫,給觀眾的鼓舞也膚淺有限,而諾蘭的做法是迎難而上,真正把愛作為終極力量,卻依然無損硬科幻的質地,這才是電影所能傳達的高級感染力。當海瑟薇首次提出似是而非的理論,包括觀眾都相信那是缺乏科學精神的自我慰藉,而在結尾,竟真的是這種看似虛無的精神力量,使危機得以化解,時空得以打破,文明得以延續,親人得以團聚,而諾蘭做的有理有據,令人於情於理無法不接受。

《星際穿越》再次展示了諾蘭商業片技巧的爐火純青。首尾渾然一體的時間循環片不少,《星際穿越》在常規的套路上增加了變體,順帶將五維空間的奇觀炫耀一番,顯示了不拘一格的追求;第三幕那句「準備對接」,則是最頂尖的英雄時刻,任何一部驚險片能有這樣一個橋段,已經足夠躍於水準之上。《星際穿越》具有雄奇的野心,也遵循諾迷熟悉的路數,簡單比較它與《黑暗騎士崛起》的情節點:韋恩重披戰袍,正是麥康納起航太空;蝙蝠俠斷背,高譚陷落,差不多正是馬特「謀反」,太空站行將失陷,兩片都以主角都在一場肉搏中失敗為拐點;黑暗騎士崛起,高譚得救,對應麥康納勇闖黑洞,文明存續,兩主角均以一個明知不可為的壯舉扭轉局面:蝙蝠俠洞穴跳躍,麥康納不可能的接軌。而在形式上,諸如玉米田與太空營救、土星基地與海瑟薇的平行剪輯,包括那份水到渠成的節奏感,都可以從《黑暗騎士崛起》中找到毫髮不爽的範例。所以綜合來看,這是部一點也不循規蹈矩的商業科幻片,卻也是一部未越雷池一步的典型諾氏電影。《星際穿越》再度證明了諾蘭模式的巨大潛力,它可以被套用到任何類型,卻能超脫該類型本身。(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