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冬--Seven Days

冬/七天/SevenDays

6.2 / 47人    73分鐘

導演: 邢健
編劇: 邢健 劉覲愷
演員: 王德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江海一蓑翁

2014-11-19 18:59:37

冬之空


    邢健導演的電影《冬》,是我在本屆獨立影展上看到的最具大師氣質的作品,不僅表演、音樂、攝影和鏡頭調度均呈現出上佳功力,還從容講述了一個融中西文化於一體的終極寓言,讓人拍案叫絕。
    影片一開始就體現出跟一般獨立電影作品不一樣的氣場與氛圍:茫茫寒冬,大雪漫天,白髮白鬚的老人在一小圈水中,獨自垂釣。所有這一切以黑白色的基調展現在觀眾面前,恰似一幅中國傳統水墨畫,讓人聯想起柳宗元的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我們發現影片中的老人並不具備蓑翁與隱士那樣的從容心態。在破舊逼仄的房子裡,他懷念逝去的親人,他深感老無所依的孤獨與苦痛,以致於深夜難眠,躁動不安。影片中有一個特寫,是老人應對呼嘯的寒風聲十分煩躁,以致於伸手打碎了窗邊的玻璃,一時間眾聲皆止,萬籟俱寂。這與《六祖壇經》裡禪宗六祖慧能法師講述的那個「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自己心動」的故事如出一轍。可惜片中的老人無法做到慧能法師那樣的超然境界,在如此惡劣的環境裡,面對寒冷、孤獨與傷痛的記憶,他必須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撐,才能生存下去。於是我們看到,首先成為這種依靠的是魚。老人一次次從水中釣上魚,再一次次把它放入水中,在這種七擒七縱的遊戲之中,老人與魚這一活物做交流,實現存在的意義。遺憾的是,老人既非佛祖,也不是西西弗斯那樣滿足於週而復始地推石上岸的人,他試圖通過尋求變化、尋求新鮮事物,來擺脫生活的單調與枯燥。於是,在魚之後有了鳥,在鳥之後又有了小孩兒。為了滿足鳥,他將小魚砍為數段;為了滿足小孩,他又將小鳥化為了烤肉。這一段場景極其殘酷,以致於讓放映現場的一位小朋友無法接受,大哭不已;但他同時又極為真實,因為這種喜新厭舊、反覆無常,正是真實人性的一部份。導演通過老人對魚和鳥的殺戮的血腥場景的直現,指向了基督教里「人皆有罪,人人需要救贖」的教義,促發每一位觀眾進行自我拷問和反思。
    如果說本片的主體部份是在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場景之下,講述一個極具西方宗教隱喻的寓言故事的話,那麼本片的結尾同樣是雜糅著中西文明的終極寓言。。隨著小孩的遠去,魚和鳥的失不可得,一切都回到了原點,老人照例孤獨、徬徨,思念親人,思念曾經給他依靠的一切事物(魚、鳥、小孩)。正如《金剛經》所云:「凡所有相,皆屬虛妄」。老人經歷的這一切或許只是「如露亦如電」的夢幻泡影而已。非常巧合的是,影片展現的老人生活的時間剛好是七天,本片的英文片名也由此起為「Seven Days」,而這恰恰跟「上帝六日造萬物,第七日安息」的基督教神話形成暗合。
    這部片子的配樂同樣非常值得稱道,兩種樂器一為吉他、一為古箏,同樣是中西合璧,對劇情的助推和氛圍的烘托跟全片的內容契合得天衣無縫,而老人的扮演者也看得出來是一位表演功力深厚的老戲骨,對於細微情緒和動作的表現力出神入化。當導演介紹電影的配樂出自巫娜和老五,演員也是久經盛譽,而他為這部處女作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一百三十萬)時,你不得不對導演對於電影的熱愛和執著精神所感動。但我相信,這樣的付出是完全值得的。如果要給這部片子找一個參照物的話,我會選擇貝拉塔爾的《都靈之馬》。《冬》比《都靈之馬》人物更少,故事更簡單,但寓意的深刻性跟後者相比毫不遜色。如果一直順利發展、不出意外的話,邢健導演一定能獲得非凡的電影成就,成為CIFF走出的又一位大師級導演。我也會繼續關注他的後續作品。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