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d2

2014-11-20 02:10:26

廚師大人,你這湯裡的老鼠屎都比鍋大了。


我同意這片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科幻片之一」,但要說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硬科幻之一」,我堅決反對。現在這個頂著「硬科幻」的片子,其劇本硬傷完全可以和被你們打5分甚至6分的幾部超級科幻爛片相提並論,如此赤裸裸的歧視,作為科幻迷,實在不吐不快。

負二老師有句話深得我心:
如果不是有諾蘭的光環,這片的評價絕對會淪落到《火星任務》和《太陽浩劫》一樣。

我對影片的不滿其實只有一點——整個故事的基礎都是建立在這個大災難上,因為一種枯萎病,地球上的農作物都要死光了,所以我們要跑到另一個沒有這種枯萎病的星球上重新開始。

大部份支持移民的觀眾,對星際移民和行星改造工程根本就沒有概念。以最後一個宜居星球為例,由於缺少植物,它的沙塵暴風力會達到地球上的12級,而且一場沙塵暴就會持續好幾個月,這可要比人類逃離的地球差得多了,甚至比用核彈洗地後的地球環境還要差。而且由於它還沒有建立起地球上的生物圈,要把它改造成可以種植糧食至少需要幾千年。(前提是這個星球上沒什麼生物,如果未來人已經把那裡建設成跟地球一模一樣那就當我沒說,但是這樣的話諾蘭也就遺臭萬年了)這段時間裡人類住哪?還不是要住地下或者宇宙船?開發新星球還不如把地球上所有人裝上宇宙船繞一圈或者住到地下等地球環境改造好了再回來。

其實諾蘭如果改成太陽一點點熄滅,或者地球軌道越來越靠近太陽,都可以達到電影裡世界末日的效果,而且絕對沒法挽回,所有科幻迷都會舉雙手支持逃跑。而電影裡這點挫折,僅僅是生態圈1%都不到的變化,居然要拋棄剩下完好無損的99%,跑到新星球上從0%開始重建,簡直是莫名其妙。穿越星際裡的情況,就相當於你急著用車,但是不巧車門壞了,你說別修了,重新造個汽車廠生產汽車吧,兩邊的工程量差距就有這麼大。要改造外星球的環境,地球上的技術水平必然已經達到了小學生都能控制全球氣候的程度,哪裡來的沙塵暴?

因為一上來就出現這個大BUG,整部影片在嚴肅性上就掉到了《2012》一樣的檔次,至於大家爭論得很激烈的黑洞火牆啊發動機比衝啊,我倒是都覺得屬於細枝末節了。畢竟黑洞和發動機技術都屬於一些有爭議的前瞻話題,而環境改造是基本沒有什麼疑問的常識性問題。會認為改造星球要比從地球重新開始容易的朋友,大概還抱著幾十年前宣傳口的畝產萬斤土法煉鋼人定勝天的想法,對很多基本的科學問題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大概諾蘭也覺得有點懸,《星際穿越》在最後給了一個星球,有可供呼吸的空氣,這個掛開得太大了,其機率絕對小於觀眾能想像到的最小的數字,所以只能用這個星球是未來人專門造出來給人類居住的來解釋。 這樣倒是把劇情給說圓了,但要把它改造成可以種地的行星,至少還需要幾千年,所以我覺得未來人最好的選擇應該是跑回來直接重開基地,而不是開分基地。

在這方面,如果是真正喜愛科幻的朋友,我推薦去讀一本關於星際移民的聖經《火星三部曲》,裡面作者專門論述過,以外星級別的技術,把火星這樣相對來說已經很適宜居住的星球改造成能夠種植糧食的星球,最快需要5000年。正常來說需要30萬年以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