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卓錦

2014-11-24 06:16:55

一場沒有答案的倫理糾葛


     在網上看到過一個關於朴樹的採訪,期間聊起什麼是好電影,他說:「你看不看懂都沒有關係,而是電影裡是否能有感動你的地方」。一部《親愛的》,感動了自己。
     擅長出演喜劇的黃渤在劇中扮演丟失男孩兒鵬鵬的父親田文軍,外鄉人到深圳闖蕩,生意失敗,妻子離去,當鵬鵬丟失時,如他所說感覺撐著自己最後一根兒線也斷了,而一句「我憑什麼得接受現實」,那種理性的執拗讓人無法辯駁。兩年的堅持與煎熬,最終換來了陌生人提供的線索,田文軍一家找回鵬鵬。如果電影就此結束,按理說來也沒什麼不妥,合乎邏輯與中國人喜歡大團圓的觀影習慣。
      但是實際上電影的高潮部並未來到,筆鋒一轉從拐賣一方角度出發將情節推進。陳可辛沒有從故事的一個側面去看待和評判,僅僅從道德上闡述也略顯單薄與理想化。
      趙薇扮演的李紅琴可謂是全片的神來之筆。作為拐賣兒童的妻子,李紅琴是片中所有人的對立面,包括幫她打官司的律師佟大為。喪夫的李紅琴一個人撫養吉剛和吉芳,當田文軍一家從李紅琴那裡奪回親生兒子時,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表面上看田文軍成了拐賣兒童的人販,而李紅琴聲嘶力竭的奔跑將她的母愛發揮得淋漓盡致。公安局被審,李紅琴陷入極深的恐懼與絕望,若不是把全部的愛與希望給了兩個孩子,她也無法做出不理智的舉動。出獄之後,李紅琴獨自一人來深圳,這一次「人販子」變成了失去孩子的「被拐者」。
      「我每天都能夢到我女兒,要不是想著她在這裡等我的話,我都不知道活著幹什麼了。」就靠著這僅有的希望,李紅琴一次次與現實做抗爭,如果我們為田文軍失去孩子而感到同情與悲痛,這時的李紅琴實際上經歷著和田文軍一樣的痛苦與煎熬。冷漠的校長、刻板的制度,人性不可說的橫剖面被切開。田鵬一直沒辦法適應城市生活,放不下李紅琴和妹妹,而更小的吉芳尚未懂事便失去了家。找回孩子固然是好事,可這之後呢?簡單的道德判斷無法解決現實中的所有問題。往往出於善的立場會美化其中一方,而導演要的目的是要深化事件的每一方,抵達人心。當我們為雙方都投入同等的感受之後,才會懂得事情會何會如此。一層層解開問題的答案才能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
      李紅琴在不知孩子是被拐的情況下視如己出養育一雙兒女,那是她的全部,是她的命。多次說服律師為她打官司,與校長談條件,直到最後為了人證選擇**易......如果用我們母親的視角去看待李紅琴,沒有人不為她的執著與勇敢動容。
  片中吉剛和吉芳感情極好,孩子是最無辜的。他們本來有著溫暖快樂的家,卻被迫分離。對於吉剛而言,回家實際上是離開原有的家,被迫接受新的生活。吉芳更可憐,她沒有了家。幾歲的兒童,要被動的承受這一切,孰對孰錯?
      「咱們這個國家,大家就是缺乏這種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當李紅琴在馬路上看到吉剛急切地跑過去,被拐兒童的家長把所有怨忿發洩到她一個人身上,她沒有抵抗,甚至在祈求得到田文軍的原諒。事實上雙方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對對方造成極大傷害,田文軍一家不可能原諒拐走自己孩子的人,而李紅琴也無法要回自己的女兒,這是一場沒有答案的倫理糾葛。
       不過,影片的後半段情感的天平段多多少少在像李紅琴這面傾斜,她是電影裡面極為悲慘的人物形象,而她的愛卻如同每日照耀的光輝一樣不曾減弱半分。「別讓孩子吃桃,他會過敏。」一句叮囑,道出太多心酸無奈。影片結尾處,李紅琴被驗出懷孕,恐怕連她自己都會覺得荒唐可笑吧。道德對立的一方生活在失去孩子的撕心裂肺中,而另一方卻無辜地活在巨大的謊言裡。誰更加悲劇,我不知道。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