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調de玄小鶴

2014-11-26 01:52:04

為什麼偏偏是陳可辛


我真是太久不看國產片了,現在除非口碑特別好,不然實在不太可能花兩個小時消磨一部雞肋片。
而《親愛的》,不僅口碑好,卡司我也非常喜歡,為了趙薇、郝蕾、佟大為,以及導演陳可辛,我毫不猶豫地在看到了資源的一瞬間,立刻右鍵了下載。

但看完多少有些遺憾。

《親愛的》有一個非常好的劇本,真實的事件、敏感的話題、豐滿的人物形象和衝突,在國產片腦殘遍地開花,不是白雪公主瑪麗蘇就是捧著毒蘋果的惡皇后這種非黑即白的人設面前,《親愛的》幾乎就像一朵驕傲的奇葩一般孑然獨立,明明寫著鈍痛的拐賣小孩的故事,全片卻找不出一個惡人,這一點堪稱難能可貴。
《親愛的》還有一群非常優秀的演員。
女神郝蕾,把媽媽那種離異再婚依然不幸福、唯一一個兒子被拐賣那種失魂落魄的心情演繹得堪稱教科書級別,第一次去互助會時的沉默,之後說起自己的內疚抱膝而哭的姿態,都無一不打動人,而最後因為想領養妹妹和第二任鬧離婚,在法庭上被質問是不是在鬧離婚的那種千愁萬緒一湧而上的表情,那麼真實,又那麼難過。
趙薇的角色總體來說難度不大,心態一直比較單一,趙薇的演技駕馭起這個人物應該說是綽綽有餘,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表演應該來自於佟大為問她到底知不知道孩子是拐來的時候,趙薇認真地盯著他的眼睛說,我男人死前跟我講過一句話,叫我一輩子都不要來深圳,你說我是知道呢?還是不知道呢?那股複雜勁兒,真真被詮釋得極到位。
說個題外話,我真希望趙薇阿姨一輩子專注演戲,就別往導演圈裡湊熱鬧了。
佟大為不太想評價,因為演技一直都比較硬傷,演誰都像自己,喜歡他主要在於他接片的角色都還不錯,比如《奮鬥》裡的陸濤,《中國合夥人》裡的放浪不羈的藝術家,包括《赤壁(下)》里早早就領了便當的傢伙(名字忘了),騎高高的呆萌語氣一直在我心裡。這部片子裡的律師角色戲份並不多,但心態很複雜,家庭變故、能力低下、在單位被人過河拆橋、一開始是為錢想幫趙薇、後來動了真心卻又有心無力等等,要求佟大為詮釋這樣的角色坦白說不太明智,剛出現的時候還好,到後面就覺得角色身世一點點扒開,複雜性層層疊加,他演不動了。
早前我一直不太待見黃渤,因為他接片的風格不為我喜歡,但長久以來,我一直很欣賞黃渤的演技和努力,也期盼著他能接一部我想看的電影,盼到《親愛的》,也算是圓滿。黃渤在這部戲裡是除了張譯以外唯一戳到過我淚點的人,尤其是在找回兒子卻發現兒子不認識他了的時候,對著兒子用家鄉話喊著「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是啥?是啥?是啥?都是木頭啊」,不管兒子打了他多少耳光,他都堅持不懈地說著這個曾經父子間的俗梗,淚流滿面,而我也跟著潸然淚下。
而全片最讓我驚艷的,是張譯演的老韓,從邪教般地互助會洗腦,帶著大家喊「鼓勵」,唱《隱形的翅膀》,大聲宣稱絕不能放棄尋找另生孩子,到最後他開車到黃渤家門口,坐在車裡閉目假寐,等黃渤走後給他發了一條簡訊說「我做了這麼多,偏偏找到的是你,我找不動了」,我那一刻真是百感交集;更戳心的一幕是在黃渤孩子的生日宴上,他像往常一樣喝酒,大聲嚷嚷,卻說出了媳婦兒要生孩子的話,而後一個人躲在陰暗的角落裡,背靠著牆,止不住地顫抖。那一刻我終於明白,這部戲裡我自始至終最喜歡的人就是老韓了啊,他真正演出了一個前期自我麻痹、後期無力放棄的小人物,英雄豪言一夜成空,再要個孩子把日子過下去,多麼無奈的選擇,又是多麼理所當然的答案。
說回演技,張譯之前是個演電視劇的,如果說我看大陸電影少,那我看大陸電視劇大概要追溯回上大學之前了,所以我並不認識張譯,而與郝蕾趙薇黃渤不留痕跡的演技比起來,他的演技確實很電視劇風,粗聲豪氣歇斯底里,角色很複雜,但他顯然做不到收放自如。但我很喜歡他的詮釋,和佟大為永遠沒有進步的渣演技不同,張譯的演技是很出色的,我一直覺得好的演技分兩種,一種是像郝蕾趙薇黃渤那樣把自己融入角色里,真誠用心不著痕跡,張譯代表的則是另一種演技,科班出身紮實穩健,你看得出他在演戲,但你依然無條件被他打動,這一類高演技的代表人物,我首推韓國的河正宇。

有了好劇本和好演員,這部電影想不好都難,但如果不只是想「好」,更想要「出色」,則還需要一個好導演,可這片子卻沒能做到。

在我看過的國內為數不多的大牌導演里(小眾另算),陳可辛算得上是我最喜歡的之一,雖然大概一共就看過他的三四部片子,但作為一個北上的香港導演,相比於張藝謀票房與罵名同在,賈樟柯不屑國內電影市場、整天裝清高帶著片子到處跑電影節,陳可辛確實是我見過為數不多的能在大陸的審片夾縫裡拍出真誠而又有票房的電影導演。
可看看他都拍過些什麼片子?《中國合夥人》,赤裸裸的商業片,節奏明快故事討喜;《如果·愛》,歌舞文藝片,周迅金城武張學友的三角形到現在都是顛撲不破的經典;而我最喜歡的《甜蜜蜜》,任何一幀都透出淡淡的曖昧與憂傷,黎明張曼玉的每個姿態都讓我醉入其中……這些片子都很好,可沒有一部像《親愛的》這樣,複雜,鈍痛,傷到無力。
陳可辛手裡有一把很好的牌,可這副牌的出牌規則他並不熟悉,他十分努力地去駕馭這部電影,可開頭草率隨意的片段插入、救孩子時漫長的跑路、佟大為他媽看著趙薇時那種複雜的眼神,太多大陸片的通病,如此種種讓人不斷齣戲,前松後緊的節奏也很難讓我給個好評。

看電影的時候我無數次地想,為什麼偏偏是陳可辛?為什麼把這樣一副好牌交到陳可辛手裡?就算這電影和《甜蜜蜜》一樣有著不可圓滿的殤,但沉重的社會題材對陳可辛還是難度太大。

可反過來說,如果不是陳可辛,那麼該是誰來拍呢?陳凱歌曇花一現不復當年,老謀子現在電影基本沒法看,陸川銷聲匿跡,姜文滿腹才氣在這電影上毫無用武之地,馮小剛這兩年的確是走入了鈍痛題材的圈可矯揉造作得實在有些過份,我倒是希望張猛王競賈樟柯能站出來挽救這部電影,可如果換成他們拍,能在多少地方上映呢?能引起多少關注呢?
是啊,對於這部電影來說,關注度很重要,不僅是因為要引起大家對於拐賣兒童案件的關心,更是因為,對於中國大陸,這樣一部電影的出現就算談不上什麼春天來了,至少也是一個極好的對於敏感題材該怎麼拍的實例。
於是,想來想去,就只有出身香港、混跡過美國、如今北上的陳可辛,這個既懂得接地氣耍情懷讀人心又能夠找到政策夾縫玩轉市場經濟的陳可辛,能來拍這部電影。

是,陳可辛確實沒有打好這副牌,可他畢竟是第一個站出來打這副牌的人,當我們每天期盼著能在中國看到《熔爐》《辯護人》這類片子的時候,陳可辛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在現在的體制下,抨擊高層做不到,但至少,我們可以嘗試拍像《素媛》這樣的片子,也以敏感事件為題材,卻把主題立足在社會關愛、心靈修復上,就算結局不甚完美,但心裡卻殘留著幾分暖意。
它能過審,標誌著大陸影人又多了一塊領域可拍;它票房高,證明了大陸觀眾不全是腦殘;它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和討論,那麼下一次,能不能有更合適的大陸導演願意涉足這塊領域,拍出更棒的電影呢?

我很期待。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