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喜劇之王 [港]--King of Comedy

喜剧之王/KingofComedy

7.2 / 7,536人    85分鐘 | Japan:90分鐘 | USA:89分鐘

導演: 李力持
演員: 周星馳 張柏芝 莫文蔚 吳孟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好像一條狗喔

2014-11-28 04:33:39

周星馳電影作品的定位


       首先個人認為周星馳電影是在不停進步的。
       第一個時期,在電影《賭聖》前周星馳的作品如《一本漫畫闖天涯》、《咖喱辣椒》、《師兄撞鬼》等。那期間周星馳基本上是在形成表演風格,磨練演技,雖沒有太大的票房號召力,他能主演這些影片也要歸就於他因為《霹靂先鋒》得了個金馬最佳男配,才得以被電影公司力捧,但直接原因還是其天才型的演技初顯,新穎的表演風格也在慢慢浸入香港影壇。
       第二個時期,以《賭聖》火爆開局,接下來《整蠱專家》、《家有喜事》、《鹿鼎記》、《審死官》、《蘇乞兒》等等等,一系列影片的大賣,周星馳也從星仔變為了星爺,無數光環,當然也有質疑,有人覺得他也遇到了瓶頸,無法再突破。
       後面周星馳應該也有自我定位吧,他干預的東西越來越多了,之前他主演的影片肯定也有自己的見解,可後來他應該覺得自己的才能應該不能侷限於演員,所以後來有人非議他是「太上導演」,他對影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然經過他的雕刻的影片的質量大家有目共睹。
       第三個時期,以《唐伯虎》《濟公》《九品芝麻官》等為代表,他與杜琪峯因為濟公似乎有點不愉快,想必是星爺的喜劇天賦惹怒了當時以為導演最大的杜Sir,到了94年的《國產淋淋漆》,周星馳乾脆做起了導演。他開始了黑色幽默,更多的諷刺,相對早期的玩鬧式喜劇這片顯得更加成熟(當然是相對於現在來說,當年香港也有部份人詬病這部作品)。
       第四個時期,代表作有《大話西遊》、《回魂夜》《食神》等。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期直接為後來周星馳成為整個華語影壇的「喜劇之王」埋下伏筆。因為之前雖然周星馳是喜劇巨星,但觀眾更著重於男性觀眾,在內地的影響更是如此。這個時候不得不值一個人,他就是至今還宣稱是周星馳好朋友,在大話西遊里被至尊寶狂揍的葡萄----劉鎮偉,是他建議周星馳嘗試演繹更偏重愛情的喜劇電影,以打動更多女性觀眾的。當然後來《大話西遊》的病毒式傳播大家也都是知道了,也正是它,至今還能讓變慢慢變「壞」變世俗的我們偶爾悄悄流上幾滴乾淨青澀的眼淚,依然,此片在當年不被看好。這個時期由於各種原因,跟整個市場一樣,片子產量也降下來了,但因為大陸市場或其他亞洲市場,周星馳慢慢將影片格局放大了,《食神》當年也是被好萊塢看重的片,但因某些原因才沒能翻拍。
       第五個時期,代表作是1999年的《喜劇之王》,為什麼我把這部影片放入一個時期呢,因為這部電影代表了太多。因為這部電影是在2001年《少林足球》之前,周星馳最後主演的影片。(2000年他客串了一部王晶的《千王之王》,表演當然也是相當出彩的。)應該是他有反思吧,覺得香港市場已經滿足不了他的「野心」或天份了。《喜劇之王》算是一個年終報告或是對過去較」小格局喜劇片「(以語言搞笑為主)的一個總結或回顧,我相信也是他對自己導演能力的一種肯定。我相信這部電影永遠也會是經典。
       第六個時期,代表作《少林足球》、《功夫》。相對於2000年以前的」小格局喜劇片「(以語言搞笑為主),《少林足球》開始了周星馳的國際視野,他開始了完全主導影片,《少林足球》這部電影為華語片在國際上帶來的榮譽絕不比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少,《少林足球》的片段至今也還在世界盃賽場或其實足球聯賽的大螢幕上偶被放映。當年在日本、韓國、歐洲大熱,票房口碑賺盡,國內外得獎更是無數。當然這一切也為後來大熱的《功夫》帶來了國際投資和市場回饋。可惜的是《少林》當年在大陸被萬惡的廣、電封了,原因大家自己百度。
       然後是2004年的《功夫》,積大成之作品,在票房上,以當年1:8的費率收得全球1億多美金,對於華語影片,你知道有多不容易了,而且大多是中國境外票房。在獎項上,《功夫》更是金馬獎、金像獎雙料最佳影片,而且還被好萊塢評為當年全球十大最好看的電影之一。 當然這個時期對於看習慣了周星馳以前影片的部份觀眾來說,周星馳戲份少了,搞笑部份也少了,有些人甚至媒體都開始質疑他了。可周星馳他心裡有把秤,他知道華語影片要國際化,要嘛夠文藝寫實批判,要嘛功夫,而在他擅於的領域裡面,他當然選擇《功夫》(不要忘了,他可是李小龍天下第一號大FANS!),當然他的喜劇才能還是天下無雙的,為影片加分不少。
       第七個時期,代表有2008年的《長江七號》、2013年的《西遊降魔》。很多人說《長江七號》不怎麼樣或是沒以前的周星馳電影好看了。可他說了,與其說這是一部科幻片,倒不如說是一部兒童影片,我只知道當時影院裡的小朋友們哈哈大笑了,也有說「七仔死了,好難過啊」而哭了。我也被感動到了。個人覺得這部電影的主角其實並不是周鐵,也不是周小狄,而是那隻外星狗「七仔」,它代表我們童真,被冤枉了被捉弄了也還是可以咧嘴一笑,只願一切美好。而《西遊降魔》里更是充滿了佛教氣息,甚至有些說教意味,也許這就是作為一個51歲的愛情失敗者的最後吶喊吧,曾經牽掛便了無牽掛。
       不管怎樣,從一個華語片的票房保障再到後來道德和票房保障。不同於一般演員,因為喜劇或是「周星馳」式的幽默,加上網路的普及,周星馳及其作品在內地更是被推上了神壇,當然他也開始知道了,他的電影作品具有了社會風向標的作用,因為他的電影影響著無數中國青少年,所以他後期的影片在搞笑的時候又要做到不能像90年代的作品那樣有靠「低俗」弄笑的成份,有必要的話更要有著積極的價值觀,這對於一個以市場為主導的喜劇電影創作者來說,是責任更也是負擔。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便越大。」
    
        個人覺得無論是在哪個時期,星爺都已經做到了他領域的極致,他的才華有目共睹。 他的作品依然能讓我們在這個壓力橫生的年代露出笑容,回味過往,這就是最好的答案。我相信他那麼一個愛電影的人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歡樂好影片的。
       讓我們一起來期待他正在投拍的《美人魚》及後面的作品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