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358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秋默殤戀

2014-11-28 19:14:50

《那些年》讓男人回憶愛過的初戀,《匆匆那年》讓女人想起恨過的渣男(有劇透,哈哈哈)


為一部電影刷兩次朋友圈還屬例外,看完《匆匆那年》還是忍不住發了,一來是電影本身不錯,二是小夥伴參與的作品。
其實真正關注這部電影,還是那次發佈會之後,同名主題曲成了各大榜單的頭號王牌。這類青春懷念系的電影近兩年來層出不窮,《那些年》多少男觀眾貢獻了票房,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匆匆那年》,我只有簡短一句,那就是讓女人想起恨過的渣男。
狠狠恨過,也狠狠愛過,愛情不過如此。
電影開始,變開始走路回憶的旋窩,有時回憶,僅僅也是為了回憶而已。曾經聽業內朋友說過,這是一部主打80後市場的電影,很奇怪,電影中90後的我同樣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方茴的出場沒有讓驚訝,反到是覺的初看倪妮演這個角色略微缺了什麼,反倒是剛出場的嘉茉更具備讓男生情竇初開的衝動,當然片中她也是幸福的,趙燁愛著她,她愛著蘇凱。她為蘇凱做的那些「傻」事,誰青春年少的時候都做過吧。趙燁愛著她,愛到了塵埃里。高中3年,還有那段他以為「備胎轉正」的日子,都是幸福的。雖然,或多或許他心裡知道,他從未住進去過,連那一幕分手的戲碼,都拿「好朋友拿什麼分手」來給彼此一個永恆的理由。 愛情,從來都是傷人,我們看著別人的故事,回憶著自己,大概也是最殘忍的事情了。
電影開篇是77偶然在酒吧碰到一群她認為的大叔們在暢聊自己幹過的事情,30歲的陳尋說他為了一個女孩高考放棄了一道13分的題目。原本無心的話,電話那頭的人,思緒萬千。大概也是從這裡開始,77帶著所有問題,和陳尋一起重新踏上尋找「匆匆那年」的那段歲月。看到這裡,我想,大概也是方茴想知道,自己曾經愛過的男人到底有沒有後悔過,哪怕不能改變什麼,哪怕自己不可能回頭,也固執想要知道。
青春年少,誰的愛情里沒有錯過,有的人哪怕錯過也還是在一起,有的人就此分道揚鑣各安天涯。就像77說,你有想過她跑回來看你最榮耀的那一刻嗎?知道或不知道,會有什麼不同嗎?知道他們也是在一起,不知道他們也是在一起,所以這個於我看來不算是錯過,只是電影在講訴的時候,估計也是表達一個希冀,許了一個假如,如果當時陳尋知道方回來了又是怎樣一番風景。
可惜,沒有如果。
大學大到了兩人要去不同課程,遇見不同的人。沈曉棠出現其實說是巧合也可以說是故事發展的預告。不管有沒有沈曉棠,陳尋愛方茴的心已經悄悄改變。一個陸地,一個天空,對於熱血的陳尋來說,已經擁有了陸地,就會渴望天空,而這種渴望會與日俱增,不會因為任何改變。接下來,吵鬧-分手,同樣的戲碼沒有減少。地下通道的那個吻,也是徹底瓦解陳尋意志的最後一擊吧。
新年晚會的外面,方茴問陳尋:「你是不是喜歡她?」這個問題,在她問出的時候她已經徹底輸了,因為最初他們也是這樣開始的。一句「我不知道」足夠讓人崩潰。這段感情,誰對誰錯無法判斷,也許很多人會說陳尋是渣男,當然我也會淺層次這麼想,可是自古女的都愛渣男,這就是人性最賤也是最無法掌控的一點。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你以為我沒愛過,其實只是你不知道而已。當時這篇文章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每個人都有自己愛人的方式。陳尋以為他為他不做那道題就是愛,陳尋以為在學校領導質問方茴的時候大膽承認孩子是自己的就是愛,方茴以為她站在小區樓下等到天亮就是愛,以為她主動求復合就是愛,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愛著,可是同樣的愛在對方眼裡,或許不是愛,或許看不到,可,那又怎樣呢?
如果說陳尋渣,有點我還是蠻感動的。在他勇敢站出來攬過孩子的問題,在他始終沒有帶方茴去開房。當然,這個觀點也會片面,只在於我。
整部電影最讓我糾結的莫過於是方茴為了報復去找陳尋舍友開房,奉獻了所有女人認為最真貴的東西。我第一反應是蠢,第二反應是心疼,第三反應是太狠了。甚至那時候我覺得 她要是找喬燃或者隨便的陌生人也行,為什麼是舍友呢。到底是帶著什麼樣的初衷電影沒有說明白,只是這樣的形式,依舊在我的定義里是蠢。說狠,她竟然會選擇這種方式,後面她選擇不麻醉人流,大概也是想一輩子記住這種痛吧。
愛情,我們總是固執地以為我們愛著。如同片中的喬燃,其實他是一個最可悲的角色,也是一個最讓人的佩服的人。愛情需要時機,沒有早一步,只是剛剛好。不管是黑板上的惡作劇,還是醫務室的,他都已經晚了一步了。丁香花般的女孩,他願意把幸福都給她。一句,不管是她的還是不是她的,他都希望好。遠赴英國留學,大概也是給愛情最好的成全。方和陳分手,他依舊是站在後面的人,哪怕失聯後,他也能找到方,默默在車窗里看著,要怎樣的勇氣才能成全不打擾呢?
陳尋在這個年紀回憶過去大概是每個男人的通病,誰沒點過去,誰沒一個揪心的女人。鏡頭最後是方茴站在法國的畫面,雖然開放式的結局,可是已經很明顯了。這就是一個錯過故事了,或者說就是青春的記憶。也許也許,如果沒有那些經歷,方茴也不會去法國,當然可以猜測她現在過的很幸福,因為最後的笑容是很平和的。
影片有一幕,趙燁問嘉茉,如果你知道他現在這樣,當初還會那樣嗎?
這個沒法考究,也許在當時,我們愛的不過是愛別人的那種感覺罷了。
既然過去了,就過去了吧,再美好再遺憾也就那樣了,現在的我們也不再是那個離開了 誰就不能活的人。生活已經這樣了,不能如詩只能如是了。
不懷念,自難忘。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