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宅男的戀愛字典--The Great Passage

编舟记/字里人间(港)/宅男的恋爱字典(台)

6.8 / 1,761人    134分鐘

導演: 石井裕也
編劇: 渡邊謙作 三浦紫苑
演員: 松田龍平 宮崎葵 小田切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富蘭克木

2014-11-30 01:24:28

我對時間有耐心


近一兩年來就沒怎麼動過筆,更別說寫一些稍微長一些的文章了,但為了這個電影,打算重拾起來,寫些什麼。當然,寫作還沒開始,我也不敢確定它往哪兒去,在哪停步,姑且是想到哪寫到哪吧。

為什麼選這部電影來寫一篇,這大概是電影觸動了我的神經,也是因為他和我很像。電影讓我想的最多的問題是,一個內向的人如何在這個社會立足,在這個世界上存活?
正如之前看到的羅永浩的一番話,內向的人在這個社會活著,似乎不太容易,以致於他甚至說,這個世界是屬於外向的人,內向的人似乎是「掙紮著活下去」。這話有點極端,但舉目所及,風生水起的似乎都是外向的人,而內向的人裡,除了搞研究時看起來不奇怪,放在哪兒都像是怪人。社會似乎是讓人不得不外向起來。
我想到了關係。這個社會似乎特別看中人際關係,從官場到接近官場的房地產、工程等企業,再到需要跟官場打交道的單位。中國人極其看中人際關係,有人好辦事的思維定勢,讓大家覺得工作固然重要,但經營關係更加重要。如何經營關係,一方面當然是工作中的接觸,但更多的一起吃飯、喝酒、打牌、唱歌什麼的,而在這些場合,內向的人真的不適合,更別說玩得開了。實際情況經常是,工作中接觸的人反而沒有酒桌上接觸的人親密,關係好,這讓更多的人想的不是怎麼把工作做好,而是去經營關係,而這,對性格內向的人來,實在是太難了。太難適應了。
這也許是東方人的通病,我想日本大致也是如此。
還有,基於以上的一些現象,協調關係成了能力,在越來越要求團隊作戰的現代,在一個爾虞我詐的氛圍下,對一個人的評價漸漸從主要看工作能力變成主要看同事美譽度,這又助長了一些不良的風氣。
我想,即使再艱難,世界上還是需要更多踏實幹事的人,也需要內向的人。這些人也許不會為人處世,不會經營關係,不會在酒桌上跟領導乾杯,也不會打牌故意輸給領導千兒八百的,但他們對工作的認真和努力,應該讓人尊敬,這些人不一定適合某些領導崗位,能協調各方,但放在某些位置上,也能發揮十分重要的能量。
社會能不能為這些人提供更多的適合的崗位呢?

影片中我們看到了編詞典的不容易。能十多年如一日的為一本書而努力,真是需要很大的毅力。電影對主人公的鋪墊還是不夠,中間十多年一筆帶過,降低了電影的感人程度,如果更多挖掘一些矛盾和內心戲,也許會更漂亮和感人。最後幾十個人一塊編到鬍子沒刮,倒是讓人感動了一下下。這種設計更多一些,相信會更好。
我想起了電視劇《我們生活的年代》。最後一幕劉燁、沙溢、李光潔十年後重聚首的一幕,劉燁抬起頭,鬍子都白了,我想起前面經歷了這麼多,想起往事種種都已成灰,唯有留下一撮白鬍,一種異樣的滄桑感鋪滿心頭,頓時淚水就下來了。
現如今,還有多少人,尤其是年輕人,能像主人公一樣耐下性子專做一件事?何況是編詞典這樣枯燥的工作呢?
更多的人更像是最後那段那個菜鳥女員工吧。
時代變化那麼快,能做個慢性子的工作,好難得呀。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這樣的人。我想到了康德,他從被評上教授後知道出版三大批判,中間經歷了十年。在這十年,他一個字都沒發表。這要放在中國,早就把教授拿掉了。
想起林志穎新書的名字,我對時間有耐心。
也許,我們都需要這樣的耐心。

說說電影裡的感情戲,宮崎葵那段。
我沒讀過原著,所以並不知道是否原著里有宮崎葵這個人,僅就電影來說,越看到後,越覺得宮崎葵是可有可無的。他們之間既沒有讓人心動的愛情,也沒有之後相守的感動,宮崎葵像是跳上掉下個林妹妹,更像是點綴,及票房的噱頭,感情戲、表白戲不僅不感人,還笨拙地好笑。也許這是導演故意設置的笑點,畢竟在其他情節里,想安插笑點也很難。但話說回來了,即便是安插個角色和一系列情節,也不能改變電影文藝片、大悶片的總體形象,我個人不太看好票房。當然我是以中國人的思維來看的,也許日本人喜歡也未可知。但如果在中國上映,絕對不行。《推拿》就是個差不多的例子。再狂熱的宮崎粉也不會為十幾二十分鐘的戲而去買票的,這樣的票房太少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