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丈量世界--Measuring the world

测量世界/丈量世界/

5.8 / 2,371人    Germany:119分鐘

導演: 德勒夫巴克
編劇: 德勒夫巴克 丹尼爾凱曼
演員: 佛洛里昂大衛費茲 卡爾馬可維奇 大衛克羅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erceptor

2014-12-01 00:16:28

那些孤獨的探索者們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搜索科學家傳記電影時偶然發現此片,算後知後覺了。高斯,一個從小學起就進駐於數學老師課堂神話中的人物,是成就難以計數而諸多光環加身的數學王子。洪堡,對於我們是更遙遠而陌生的人物,但卻是自然地理學的鼻祖,神秘美洲的解謎人。他們二人如何在各自的人生軌跡上用不同的方法實現認知世界的壯舉,如何在險惡的世界中存活而不改初心,則是這部影片要呈現給我們的,一段關於這些偉大的探索者們的冒險之旅。

影片基於同名原著暢銷書改編,很精妙地選取了高斯和亞歷山大洪堡二人的人生碎片並將其精巧地拼接而成。從表達方式上看來,影片試圖將這些細節儘量處理地整體化和戲劇化。雖然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努力與誠意,但整體上這些故事還是顯得過於鬆散,也導致情節和人物詮釋上略顯生硬,未能觸及更深的精神內涵。影片的製作則極盡精良,無論是德國平民生活場景,普法戰爭帶來的社會動盪,抑或是由奴隸販子、傳教士和原住民構成的美洲殖民地社會,和原始而生機勃勃的亞馬遜雨林,其18世紀的面貌都在片中得到了忠實的還原。影片在鏡頭運用和剪輯上也是別出心裁,各種意象的引申和象徵不僅是主人公命運的寫照,也是將兩人本無甚關聯的命運暗中連結的紐帶。

整個影片中,高斯和洪堡的命運只在二人的少年和耄耋時期產生過實質的交點,中間的部份則是兩人並無相幹的人生軌跡。這一關係由畫外音巧妙地點出:兩條平行線也有相交的時候。這看似不合常識的表述實際上剛好對應著高斯的研究成果之一——非歐氏幾何,只有在曲面上的平行線才能產生交點。如果舉一個和洪堡本人更相關的例子,他們就像是這個星球的經線,在南極點相交後分開,到北極點匯合併再度分離。

從他們的人生伊始,這兩顆永遠閃耀於人類文明歷史天空中的明星便遵循著迥異的軌跡運行。洪堡出身於顯赫的普魯士貴族,高斯則自幼成長在困頓的平民家中。洪堡自幼便為自然界變化萬千的造物深深著迷,而高斯更醉心於自然紛亂表象下所隱藏的邏輯秩序。源於家世個性與興趣的差異,二人踏上了相異的道路;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從事著前無古人的探索事業,用不同的方法和共同的精神來測量和描述這個世界的真相。

1 洪堡

提到洪堡(亞歷山大洪堡),便不能不提及他的兄長,威廉洪堡,同樣是德國家喻戶曉得政治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其所建立的著名的洪堡大學作為歐洲頂級學府之一屹立至今。從片中二人家庭教育一段即可窺豹一斑,興趣總是植根於自然的亞歷山大在文化課上總是被哥哥的優異表現無情碾壓。和穩重用功且「正軌」的威廉相比,亞歷山大的興趣被家裡(主要是母親)認為是和貴族身份不相匹配的旁門左道。歷史總是驚人的重複,一般我們讀到的「離經叛道」的富二代們,基本都成了聲名顯赫的泰斗級人物。

亞歷山大洪堡其實也是孝順孩子,先是乖乖聽話上了大學當了幾年公務員,父母去世之後繼承了大筆遺產,這才終於可以投身自己熱愛的事業。電影的處理無疑有些過於戲劇化了,母親病危之際,威廉在一旁哭哭啼啼,亞歷山大卻面無表情地一邊接受母親的責罵,一邊神遊四海去了,顯得亞歷山大不近人情一般。

不論如何,有了經費,沒了束縛,洪堡終於開始了自己的冒險之旅。他和法國植物學家邦普蘭結伴而行,深入奧里諾科河流域的叢林深處,憑簡陋的裝備登上海拔超過5800米的欽博拉索雪山,不斷要面臨毒蟲猛獸,嚴寒毒瘴的威脅。這段歷險中,洪堡被塑造成為了一個性格鮮明的探險家形象:嚴謹而有激情,視科學數據和樣本重於生命,矜持不近女色,認為人生而平等,反對奴隸制(和人渣哥倫布不同)。他的身上同樣集成著一個歐洲貴族也是一個普通人的缺點:驕傲自負,把同伴的邦普蘭當作助手,和食人部落分享人肉而不願承認。可惜的是,這段驚心動魄而產出頗豐的旅程在片中也只是偏於獵奇而流於表面,沒能展示洪堡的科學工作的細節。

毫無疑問,洪堡的歷險以及從陌生大陸帶回的珍禽異獸,奇花異草,讓他在整個歐洲聲名鵲起,不僅成為拿破崙的座上賓,也被普魯士皇帝認可並獲得了科學大臣的職位。他的名聲甚至遍及德國各個角落,甚至是高斯的耳中。

2 高斯

如果說洪堡當時所研究的算是顯學,高斯的數學研究成果卻沒得到應有的重視。其標誌性的成果,尺規作圖正十七邊形,被長官認為毫無用處。而集其半生心血凝成的巨著《算數研究》,資助他的公爵也不過隨手一翻便棄之不顧,轉而沉溺於洪堡帶回的新奇的動植物標本之中。

高斯運氣並不算差,在他的學生生涯便被老師布特納的賞識,在布特納推薦之下,高斯受到公爵的資助進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最終回到家鄉進行獨立研究工作,至少不會太受生活拮據之苦。

但天才的不幸在於其本性註定的孤獨而不為人理解,他的身邊大多都是些庸碌而未受教育的勞動者,紙醉金迷的貴族們也不願花心思了解他研究的深意。當他懷抱自己的著作尋訪仰慕已久的康德時,康德卻已經因年邁和疾病神志不清,而普法戰爭中的時局動盪則把他的學生們從象牙塔中捲到了熱血反抗的街頭。

唯一能和他心有靈犀又能給他帶來溫暖的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約翰娜。約翰娜曾經是高斯的同學,只是一個普通的勞動女性,可她卻一直仰慕著高斯的才華,能理解高斯的工作意義甚至作為高斯的靈感源泉。給人印象至深的是成年約翰娜和高斯的重逢,約翰娜用蘋果作為道具,提出了曲面測量與歐氏幾何相悖的關鍵問題(這固然有杜撰成份),讓高斯眼前一亮,如獲知音。有了約翰娜,高斯終於不再流連妓女們的懷抱,安定下來繼續自己的事業。

不幸的是,約翰娜因病早逝,高斯痛失所愛。之後高斯雖遵亡妻遺願和她的朋友米娜結婚,但曾經屬於二人的默契卻早已隨約翰娜而一去不返。組建了新家庭,有了兒女的高斯再度印證了自己的孤獨,自己發明的一套用於記憶紙牌的小遊戲,妻子和孩子們卻搞得一頭霧水,高斯也只能無奈嘆息。諷刺的是,影片結尾處高斯的兒子恰恰是利用從父親這裡學來的記牌術得以脫身,而他最終也在美國立足並成立了第一家銀行。這也是從側面襯託了一下高斯的才幹——即便只是學了個皮毛,也足以在俗世笑傲群雄了。

3 相遇

高斯和洪堡最終會面時,造型師儘量精確地還原了二人在書本上的經典形象,此時的二人均年歲已高。身世際遇的不同造就了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始終不為人理解的高斯孤僻清高,對權勢和繁冗的禮數極度厭惡;而多年身處高位的洪堡則顯得誠惶誠恐,以圖國王能資助其研究。洪堡極度尊崇高斯,試圖讓世人理解其偉大;而高斯卻不願卑躬屈膝,浪費時間。

影片用了一個十分精妙的鏡頭來比擬二人的關係:二人在室內休憩時,一隻鐘擺將畫面兩端的二人分隔開來,往復簡諧運動著的鐘擺作為近景總是會擋住其中一人。這既是影片中二人故事穿插的概括,也是二人在本義和心理、地位的空間上存在著的難以忽視的隔閡。

高斯不合時宜的舉動引起了王室不滿,之後又觸怒了軍官,洪堡百般勸解功虧一簣,遇到兵的秀才們都落得被投入監牢,但二人的隔閡也於此慢慢消解。高斯和洪堡,終於以科學家的身份開始進行對話,苦拉拉,俄羅斯,球體,磁場。在陰暗的牢獄中,白髮蒼蒼的兩位老人週身再度煥發出初征戰場的勇者般的光芒。

高斯和洪堡,那個時代的雙子星。這兩位偉大的學者似乎在各個方面都有著鮮明的對立:貴族與平民,富有與貧困,行動派與思想家,實驗與理論,具象與抽象,炙手可熱與無人問津。但他們似乎又沒有那麼地不同。非常喜歡小說中的一段話:「洪堡想像高斯正在透過他的望遠鏡眺望可用簡單的公式概括其軌道的天體時,他一下子說不出來:他們誰跑出了很遠,誰卻一直留在家裡」。

在人類認知佈滿荊棘的疆界,二人無疑都是孤獨的上下求索者。高斯的頭腦非凡卻難覓知音,成果意義重大但世人罕知。他一生沒有離開過故土,純粹理性的聲音被紛亂的世事與人群的喧鬧掩蓋,這種人流之中的孤獨如同湍流中頑石一般格格不入。洪堡則和同伴遠離塵世,深入不毛,在文明世界的彼端尋找屬於這個世界本質的東西。

洪堡回到歐洲之後,固然受到了對於探險家最高水準的禮遇,但恐怕大家更關注的無非是那些驚險的故事和怪異的標本而已,又有幾人真正在乎磁場洋流和自然地理呢。這樣一個面對險境義無反顧的冒險家,卻不得已被困在政治漩渦中畏首畏尾,對於洪堡崇尚自由靈魂,這等孤獨恐怕要比獨自一人踏上征途更加令人恐懼。

高斯和洪堡並肩坐在一起,暢談起今後的探索與勘明地磁場的計劃,高斯計算起二人為數不多的生命。
——我們還有什麼?
——好奇心,我的朋友,好奇心常在。
支持著他們在孤獨中前行的,好奇心足矣。

***
特別註明:作品中的高斯和洪堡都經過了一定程度的藝術虛構,二人的研究成果以及真實的事蹟與生活細節等更多內容並沒有反映在電影或小說中。網路上關於二人的資料不計其數,再次不做贅述。值得欣慰的是,對於這個世界的測量,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其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