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358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銳利修蕊

2014-12-01 00:52:25

青春是很容易嚼沒味兒的草莓泡泡糖


趙薇的《致青春》為內地院線電影造成一波復古的潮流,這部電影就像蝴蝶效應一樣。在她之後上映的青春片一湧而出,好像囤積了多少年的情懷被楊子姍一首《紅日》吹破了天。《匆匆那年》還沒上映前,就有太多人和這部片作比較,有極多的相似處有理由讓我們做出這樣的舉動。同是改編自暢銷小說,同樣是王菲唱了好宣傳的主題曲,甚至連演員都是那一撥。

看電影之前,我補了小說,姚婷婷拍的電視劇我沒來得急看。但有原著作者九夜茴參與編劇的電影版還原度應該會高。小說有意思,她的敘述角度吸引人,我還挺期待搬到螢幕上是怎樣的結構。

張一白在《匆匆那年》的開頭,就用了閃回。這和他的上一部長片《將愛》里用的手法相似卻有不同,首先提出的「高考少做了一道十三分的大題」,一句台詞就為之後的劇情展開做了伏筆,只是這輕輕一過,觀眾就留下了數字印象,也是愛過的線索。然後人物從劉雅瑟飾演的七七轉移到了彭於晏飾演的陳尋身上,回憶開始。

電影穿插於回憶的這根線和陳尋被採訪的這根線。中間還有陳尋抒情式的旁白,青春片裡必備的綠樹、白雲長鏡頭,這裡也都有。張一白在電影裡創造了七七這個做紀錄片的人,也是院線片裡巧妙設置的一個點。同樣也為結局的走向設計了更合理流暢的鋪陳。用現在進行和過去交替,這時空的陳尋去參加趙燁的婚禮,那時空的陳尋還在討方茴好感。婚禮的橋段,又不免讓人想到被說濫的《那些年》。只是過去時的人整齊劃一,現在時的人悉數到場。

陳尋和喬燃都喜歡方茴,他們的愛不一樣。陳尋的喜歡是建立在想要的慾望上,喬燃的愛則更偉大一點。趙燁喜歡林嘉茉,結婚時都可放下老婆,送她捧花。可林嘉茉卻偏偏喜歡不如人意的籃球隊長蘇凱。即使是結婚典禮後蘇凱窩囊的看到老婆和上司搞在一起,第一個幫他撒氣的還是林嘉茉。也許喜歡和愛,到最後會成為一種習慣,植根在意識里,不需要大腦思考,身體就會做出反應,而無關於愛戀對象的主觀改變。

陳尋和方茴感情破裂的誤會,電影擺在了籃球奪冠時的歡呼。方茴到底有沒有回去已經不重要了。時間不能倒退,更不可遺忘。只是錯過的,遺憾,來不及,要多過那些值得記住的相逢。

拋掉電影裡不可避免的廣告植入,這個故事是很讓人感動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出生的人所經歷的,電影裡正在上演。電影是分為好多提問式篇章的,和原著里名詞的不同,這些提問的分隔,對劇情和內容有遞進的作用。比《致青春》高明的是,這不是一個白爛的愛情故事。和《小時代》相比,這也沒有什麼姐妹撕逼。就算每個人都默默地愛一個人,誰也都沒能堅持好好愛完。

陳尋、方茴、喬燃、趙燁和林嘉茉,他們都是各自選擇愛情時,不同階段的觀眾自己。就算陳尋和方茴有過相交,之後的發展也畢竟恢復了平行。喜歡這個你追我趕卻永遠沒人結伴的故事,因為真實。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無非不就是「我愛的人,他不愛我;愛我的人,我不愛他」。等年齡慢慢躊躇成一個結婚的點,才發現曾經以為還有更好的人,當初愛你的他卻早就辦了孩子的滿月酒。要說後不後悔呢?那是沒資格再談論的過去時。

     影片試圖用120分鐘去講一個15年的故事,主要情節不再贅敘,只等有人看過後有所關乎青春和愛的共鳴。用了幾首暴露年齡的歌就是電影裡青春主題:回憶最好的關鍵詞。結果電影裡給人以希望的,就是鏡頭裡方茴最後穿的那條紅裙。和一切愛情終有回頭的收筆感慨。有時愛情徒有虛名,那是王菲2001年唱的。「可惜誰有沒有,愛過不是一場,七情上面的雄辯。」這才是2014年的愛情觀。不怪每一個人不能完整愛一遍,那回頭再愛,也行。

    「只怕我掙了全世界的財富,卻夠不著幸福。」撕開嚼到沒味兒的泡泡糖,就趁早扔了吧。過去的殘缺,最好用下一枚那年張惶塞嘴裡草莓味的泡泡糖代替。匆匆的,興許不只是那幾年。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