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魔幻月光--Magic in the Moonlight

魔力月光/情迷月色下(港)/魔幻月光(台)

6.5 / 70,919人    97分鐘

導演: 伍迪艾倫
編劇: 伍迪艾倫
演員: 艾瑪史東 柯林佛斯 漢米許林克萊特 瑪西亞蓋哈登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唐朝大餅臉子

2014-12-01 02:46:15

我的全部努力不過為了普通的生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自看了最近新京報上刊登有關老伍的新作《魔力月光》影評之後我就有反駁的衝動,這篇題為《樂觀的悲觀主義》的影評中對我們深愛的老伍有了過於溫柔和客套的曲解。
伍迪艾倫總是在影片中以一個日常生活中典型的有理想化形上思考的人物角度切入。他的作品主人公無論職業身份如何多變,多是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一類,他們屬於人群中自視菁英的一派,同時飽讀文學哲學類書籍因而在生活中隨時可以引經據典。這些和導演本人一樣帶有一些些傲慢色彩的人都是既渴望生活又厭惡生活的矛盾體。我們確實可以承認本片的男主人公和導演本人的憤世嫉俗有類似處。
只不過隨著導演本人年歲的見長,從早年作品中每次溝通世界的荒誕可笑到後來逐漸趨向困惑無解直至近年來突顯出一絲對世間的溫暖氣息。
尤以午夜巴黎作品以來風格的轉變最為人津津樂道,愛其者和所提到影評中一樣說伍迪艾倫「展現了自己的生活狀態,開始與年輕時候固執的自己交談,允許世界存在更多的可能性。」反對者自然認為導演垂垂老矣過了自己創作的巔峰時期,因而作品中透露出和解溫暖恰恰是一種疲乏的信號。他不斷從大量內景對話情節設計轉向歐洲各處的美麗外景配以曼妙復古音樂。這種暖色調的場景和音樂的大量充斥使得觀影者都幾乎忘卻了電影本身,尤其是伍迪艾倫式的風格本身,最見長的是犀利台詞的批判和諷刺,一系列冷傲的話語對世界進行無用的對抗。
以本片來看,電影裡夏日的南法蔚藍海岸無敵風光,配以導演擅長的爵士樂,上流社會色彩明艷的復古著裝,使觀眾沉浸在時光倒流到上世紀20年代遠離戰火硝煙的一個度假別墅。男主人公口中對神秘主義或者有神論的批判諷刺,時代設定中精神分析的流行和對科學理性主義的迷戀崇尚都被大大背景化乃至削弱。因而說伍迪艾倫在此片中繼續複寫自己有關神論和信仰的主題是有所曲解的。對靈媒或者神秘主義信仰的突出完全是為了劇情事件的需要。
可我們恰恰忘記了伍迪艾倫自從做導演那一日開始就一直遵循著一條要和世界和解溝通的道路。一個從大學哲學系肄業的青年走向寫作和導演的道路,我們可以說從一開始伍迪艾倫就是透過電影這一實踐方式,來溝通自己的形上思考和現實世界,雖然一生中無數作品呈現各個階段的溝通成果各有不同。換成一個學術性說法,整個二十世紀的西方哲學走向不斷渴望反對形而上的桎梏,無論從現象學運動的口號,還是分析哲學日常語言學派運動。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伍迪艾倫依照自己的理解離開學院式的哲學思考,通過電影表達自己,這或許比終生在象牙塔內對終極問題孜孜以求的教授們更有勇氣。
因為我一直很迷戀與道德相關的話題。相比時下的政治或社會話題,我碰巧更關注哲學,所以我的電影當然也就看似很關注存在主義等哲學命題。吸引我看的、想去拍的,都是些有關哲學主題的電影,關於「我們為什麼在這裡,為什麼這件事情那麼糟糕,我們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想這不該被誤解為有學識吧。(引自10年專訪中導演自己所說)

從本片男主人公來看,他依舊是對自己的生活會這樣感到不滿和困惑,同時他喜歡用一種上帝視角自上而下的批判眾人和整個現實。乃至於他在求婚場面中依然放不下傲慢的自尊心,這個被拒絕和唾棄的場面才是全片的靈魂,理性審慎的思考在有關愛和生活面前顯得荒唐可笑。因而導演只是在重複自己一個問題,我們在現實中如何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