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657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魔雲獸

2014-12-01 04:17:19

愛無常,恨無常,珍惜好時光


原著我沒有讀過,咱們光談談電影講的故事給我的感受。青春、愛情這種幾乎人人都有過的東西,最容易產生共鳴,所以懷舊永遠能打動人。片尾曲《匆匆那年》很好聽,王菲+林夕,聽得人哭得稀里嘩啦。這部片子有笑點也有淚點,很多情節能產生共振。點映時,在電影院裡我後面有個姑娘全程多半的時間在哭。想來應該是有與片子裡很相似的經歷吧。
我看的過程中感覺美好、驚醒、奇妙、困惑和無常:
▌▌1.美好的是青春,是逝去的時光,是那些已經改變又從未改變的人,也是那些深深刻在腦海中的愛的印記,甚至是後悔,那些證明我們存在於世的全部經歷:
當人們從一個原點出發,相逢又散去,投入到各自的生活洪流中時,片刻的駐足,懷念起過去,幾乎很多人都在習慣性美化它們,這大概和大腦的工作機制有關,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我們忘記了很多傷痛,並且在懷念過去時上了濾光鏡。
陳尋回憶起高中時初識方茴那陣子,老師領讀古文的情節,讓人想笑。我記得來京工作第一年,在北京一所中學聽到朗朗讀書聲的時候,心裡感覺也是美滋滋的,可是我回憶起我的高中,並沒有覺得有多麼美。長大後覺得甜蜜的回憶,在經歷的當時,不過是一種平淡無奇的體驗。那時想著的可能是放學後幹點什麼,也可能沉浸在被家長批評的煩躁之中,我們還不會以旁觀者的身份來觀察自己的生活,也就沒有對生活的即時的審美判斷,只是認真而專注地活在當下。
然而我們又不得不說,那段經歷確實也是很美的,那時的悸動與後來我們成熟時的戀愛比起來,我還是更喜歡彼時的青澀和扭捏。年輕時我們無法想像將來會怎麼看待過去的自己,但是那些經驗和教訓化為記憶,存在我們的腦中,還是一點點地將我與其他人區別開來。
方茴與陳尋從教室裡出來,他們忽而男的在前,又忽而女的在前,兩個人旁若無人地一前一後像兩顆糾纏的雙星系統一樣,讓人覺得心裡真是甜滋滋的。我們都早戀過,知道那種神秘而美好的感情,我與我的妻子也有類似的經歷。陳尋打球的時候把校服反穿,就為了讓方茴一眼認出他來,少言倔強的方茴騎車總會繞道走,就為了多看陳尋一眼。年輕時的勇敢,總是以一種含蓄的方式來表達。
男主角陳尋故意少答13分的題,就為了能與方茴上同一所大學,他們在可控制的領域,各自在為自己的目標奉獻和努力。即便上了大學,物是人非,傷了意中人,再回頭看時,雖然後悔,但生活依然要不停向前。我們每個人都從過去的精彩或者不堪的經歷中獲得了很多。
▌▌2.讓人驚醒的是,時光一去不復返,我之為我竟是由那些平淡無奇的小決定導致的,當下我荒廢的,在意的,認真的,不認真的,都會對將來產生影響,那就不能不讓人想到那幾句偈子「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活著,一定要抓緊時間,過好當下:
這種強烈的感覺是在我看到大學時他們戀愛不順的時候產生的。作為當局者,會以為彼時發生的,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作為旁觀者卻明白,生活的精彩其實是無邊無際的。我喜歡方茴的執著,但我更喜歡沈曉棠的灑脫。我喜歡陳尋的放不下,但我更喜歡喬燃的不打擾。當陳尋還在問喬燃,方茴變了沒有的時候,喬燃說他去法國的大學看了她,但沒有說話,他悄悄地離開了。這種定力和對別人生活的尊重,值得人學習。
時間不停歇,你做每一個決定都會花費時間,你是打算沉浸在負面的情緒之中自怨自憐,還是自己去找尋新的生活?兩種態度,不一樣的人生。很多小決定,當時你以為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未來你才發現,巨大的分歧的緣起竟是源於那些不起眼的決定。比如,方茴從父親的自行車上下來,往操場跑去看陳尋的時候,我一直替方茴感到著急,怎麼就不能等人散了的時候,去找他呢?再比如方茴去上課時,在樓梯間,陳尋想和她唱歌,她怎麼就不能去逃課呢?再比如陳尋怎麼就會忘記方茴的生日呢?
但是轉念一想,就是這些東西和想像中的一樣,也難保他們就真能走到一起。生活無法假設,這是它殘酷的一面,我們必須選擇,並且為每一個選擇負責。過後再來審視,再來後悔,毫無意義。我們能做的就是抓緊時間,好好過好現在。哪怕我們初心不改,卻物是人非,我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跟我們自己說,我努力了。
▌▌3.讓人感覺奇妙的是緣份,真的是不可言說,誰和誰認識,誰和誰再分開,誰變得智慧而豁達,誰被外物所奴役和束縛,誰曾勇敢向前,誰又活在過去,這些都在每個人心頭各自縈繞,眾生百態,億萬種靈魂自由滋長,妙不可言:
在一個高中,座位一定,挨的近的就容易成為朋友。這個組合到底怎麼決定的,某種程度上就是隨機。就像陳尋、喬燃和趙燁的友情,又像我們一生遇到的各種奇奇怪怪的人,很難說這不是一種命運,有時候所謂命運並不一定說的是那種註定的東西,只是一種我們不知道緣由的聚散,佛家把這種東西叫做緣。
你回憶一下過去,那麼多同學,為何成為朋友的是他們,其他人不可能成為朋友嗎?並不是,只是在時間和空間的限定下,只有那些人來去你的生活。《閃電俠》里有一句台詞,也表達了這種困惑:人們因何進入我們的生活,又因何而離去?留下的人,與我們密不可分。一些友誼,能夠永存;還有一些友誼,結束得太快。並非所有朋友,都能陪伴我們一生。唯一永久的是,朋友離去時,我們的痛苦。
陳尋變成了會計師,喬燃變得更文藝,趙燁變成了土豪,而那個年輕時的籃球隊長蘇凱變成了勢力的副行長,見了同學就賣金融產品。他們一些人還在過去的經歷中不能自拔,但也有一些人懂得勇敢向前。而往前回溯,我們總是有一種那樣的感覺:他們在相識的當年,都是一些差不多的人,可是如今已經截然不同。我們不去評判他們的好壞,就說成長這件事,就讓人深刻意識到,每一顆靈魂都有自己的歸宿。凡事隨緣,會讓我們有一顆寧靜的心靈。
▌▌4.讓我困惑的是為何我們喜歡的人卻不喜歡我們,總是你喜歡他,他卻喜歡她,而她又不知道為誰心猿意馬,即便兩人相愛,可也有很多人不能永遠在一起,所以為何相愛的人不能永遠相愛,是世界變了,還是人心變了?抑或都沒有變,是愛情變了:
有時候,兩情相悅修成正果,除了緣份,還可能得有對愛情的信仰。我們周圍這種一見面就互生情愫,然後順順利利走在一起的案例太少。大部份的感情都是對付著、湊合著。要嘛是一開始沒感覺,過著過著習慣了,要嘛就是努力地愛,卻發現對方並不愛自己,自欺以維持生活或傷心訣別再不相信愛情。
可是為何就不能總是一對對的相互喜歡呢?為何就不能少一點多角戀的戲碼呢?如果說有上天,那上天為何不幫助那些深信愛情的人,一次性找到他們的另一半呢?生而為人,如果不能在情感上做一個富足的,能愛別人,恰好別人也愛自己的人,那生命還有什麼意思?為何這種求不得苦,必需要那麼多人去承受?
看電影的過程,我理解林嘉茉喜歡蘇凱,也理解蘇凱不喜歡她,但是我不理解為什麼林嘉茉喜歡蘇凱時,蘇凱不喜歡她。我理解趙燁喜歡林嘉茉,也理解林嘉茉不喜歡他,但是我不理解為什麼趙燁喜歡林嘉茉時,林嘉茉不喜歡他。我所不理解的是,兩情相悅為什麼那麼難,人們為何總是喜歡那些幾乎註定悲劇的事情。
電影裡陳尋在大學喜歡上了沈曉棠,電影裡有一句台詞說沈曉棠是天空,方茴是陸地。陳尋與方茴當然是相愛的,不然彼此之間不會有那麼多的放不下。但是為何在沈曉棠出現以後,他就拋棄方茴了呢?答案是貪婪。貪婪使人既嚮往天空,又想在累了在陸地上休息。但是這種事情太靠信仰了,太靠緣份了。愛得不夠深,又不懂珍惜,於是終於過去的誓言都成了謠言。方茴這姑娘太讓人心疼了。但是她除了逃避什麼都不做,她沒有一天聽到對方說分手,她就和別人說陳尋和她課表不一樣。
唉!相遇、相知、相愛,卻不能相守,其實只是因為人們不能不顧一切。為什麼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當然除了不夠愛,還有不懂珍惜。
▌▌5.所有這一切,都讓人感覺到生命的無常和我執的可怕。不知道哪一天,很多東西就和從前都不一樣了,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命運,就像一隻神秘之手,在歲月中把人打磨得遍體鱗傷或者圓潤光滑:
我最喜歡鄭愷飾演的趙燁。這個人有著踏實的生活智慧,有什麼說什麼,不逃避,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也不撕破臉。該幹嘛幹嘛,灑脫,自由。其次比較喜歡喬燃,他寫的那篇作文里有兩句話非常打動我:
我喜歡丁香花 白的 紫的 都喜歡
我喜歡你 是我的 不是我的 都喜歡
還有他在於陳尋聊起方茴時,說他去巴黎看方茴時,他只是看了看,沒說話就走了。這件事我代入了一下,覺得這個人真是了不起。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而成就別人的生活,這裡面的犧牲精神令人動容。
而陳赫飾演的這個搞笑龍套,其實也讓人蠻心疼的。為了生活,變得無趣,老婆又被人帶了綠帽子。雖然誇張了些,但是也並不是就高於生活,君不見很多人每天都能聽到「你知道安利嗎」的段子嗎?
曾經在樹上刻上「永遠在一起」字樣的朋友們,最終都分崩離析了。曾經追求的人們變得令人生厭。曾經以為會永恆的東西都消失了。那麼人們執著的那些還有意義嗎?真的,很多東西都變得和從前不一樣了,我也不知道我們當下執著的到底在未來是否還有意義。
▌▌▌整部片子裡我總是為他們每個人著急,語言雖然不萬能,但有什麼話都可以直說呀,可主人公們不是因為自卑而逃避,就是變得貪婪而不敢承認,有的缺乏勇氣,而有的又特別情緒化…於是幾乎所有的人都在錯過。錯過等待的心,錯過可以挽回的恨,錯過那些破鏡重圓的可能,錯過本來可以解釋清楚的溝通。
可是時間不等人,後悔沒有用。時過境遷,你再不是從前的你,我也再不是從前的我,雖然說「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可是他們都刻在你的生命里,成為你抹不去的一部份。
生而為人,最傷心莫過於經歷了一場一生難忘的有緣無份。
我感覺很難過。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