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358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店長K

2014-12-01 04:20:16

匆匆那年的青春絮語


你曾經在你的青春年華做過哪些驚天動地,讓你足以銘記一生的事?陳尋說,他曾為了和一個女孩上同一所大學,高考放棄做物理最後一道13分的大題,在周圍一群牛逼哄哄的答案里,他的話語顯得那麼樸素,甚至樸素得有些怪異,有些格格不入,卻能讓人咂摸出無比的苦澀和動人。

這是一部獻給80年代人的青春作品,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這個年代的學生歷經著與國家共同成長的理想與熱情,他們對北京申奧成功有著發自內心的欣喜,對國家的發展滿懷憧憬和憂患意識,他們的青春除了暗暗品味著比愛更美好的感情,也心繫著家國天下,他們努力爭取屬於自己的榮耀,揮斥方遒,又盡情揮灑著汗水,當物質生活還未成為衡量一個人的標準時,他們的精神是歡愉的、高亢的。

青春總是和愛情、友情形影不離,像透過樹葉空隙的陽光,躍動出星星點點的光圈,像是少艾時光中一絲朦朧的不確定,在這不確定中,揮灑著羞澀的喜悅與無邊的迷惘。讀書時候大體都有一個小團體,彼此之間有著最親厚的情誼,可以像瘋子一樣笑著鬧著,絲毫不以為意,未來顯得篤定無比,大家一定會在一起,繼續快意人生,然而分別總是那麼錯愕,也來得太快。當趙燁砸碎石膏的那一刻,像是宣告著他們友情的破裂,他們再也回不到對彼此毫無猜忌的自己了。

電影中出現的幾個問題就像是對青春最殘酷的拷問,你還記得她嗎?你發過誓嗎?你努力過嗎?你後悔了嗎?陳尋記得方茴,深深地記著方茴,在他離開校園,走向社會以後,方茴仍是他揮之不去的沉痛,讓人感傷的是,當一個人作別青春,理想的熱血被現實的冷酷浸泡若干年以後,真正懷念的是什麼?陳尋記得背對著陽光的方茴的笑臉,記得中學時她留著短頭髮的樣子,記得她從醫院離開時踉蹌的背影。年輕時容易輕許諾言,長大以後才覺永遠難成永遠。

陳尋和方茴的愛情彷彿並不讓人覺得陌生,反而有種淡淡的遺憾。陳尋就像是我們學校的校草,帥氣,陽光,有點小聰明,打籃球打得好,讓人移不開眼睛。相比起來,方茴顯得黯淡得多,她就像是一朵盛開在夜晚的曇花,清麗淡雅,安靜美好,在封閉的高中里,陳尋能夠始終追隨著她的身影。但一旦來到大學,有了豐富的學校生活,出現了與他更意氣相投的人,陳尋漸漸被另一個人打動,林嘉茉的話讓我心酸:沈曉棠出現了,於是陳尋對方茴的喜歡就不再是喜歡了。

我心疼方茴,總感覺能看到她的內心世界,她一直是自卑的,像陳尋那樣的美好,憑什麼一直在她身邊停留?她從小心翼翼到依戀得不可自拔,也註定了她日後的決絕。故事到這裡也許和我們經歷的青春沒什麼不同,有美好,也有漸行漸遠,終成陌路的遺憾。我一直在想,如果不是方茴那麼激烈地選擇和另一個人做愛,陳尋還會不會記她記得那麼深?他聽到這個消息時是抑制不住的憤怒和痛楚,這是加注於兩個人身上的傷口。方茴是驕傲的,她不想留一個心裡有別人的陳尋,但她的驕傲敵不過心底的喜歡,不然不會藉著酒醉求陳尋回來,只是他已經走得太遠。陳尋說除了孩子,他們什麼都有了。但他們也什麼都沒有了,以這樣慘烈方式結束的青春,一輩子都會銘記在心。

《匆匆那年》裡的青春有著最閃耀的地方,那就是純粹堅守的愛情,讓現實主義和實用主義全都黯然失色。我反覆回味著結局,從原著,從電影裡,試圖抓到他們未來的一絲線索。對於電影的最後一個問題,陳尋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不是對任何一個人做出這樣的回答,而是從內心認清了自己的心意,他想要回到那個籃球賽場,讓這一切以不一樣的方式結束,這一幕讓人熱淚盈眶,而毫無疑問的是,方茴對他的感情也不見褪色。他們能重新在一起嗎?看到最後視訊中的方茴,我又不確定了,一襲紅衣的她臉上儘是釋然的溫暖與爽朗,或許最好的結局還是默默在心底懷念對方?

人會成熟圓融,會日趨衰老,但青春在不知不覺中的美好會永遠存留下來,不管是放下了還是放不下的東西,都在記憶深處熠熠生輝。   舉報
評論